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清代唱和詩總集的基本形態(tài)

        2014-04-16 14:12:57
        晉中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總集

        夏 勇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清代詩人唱和活動高度活躍,每當活動告一段落后,往往有好事者將相關唱和詩裒為一集。再配合清代空前繁盛的圖書事業(yè),遂使這些詩作結集能夠有更多機會刻印面世,或以抄稿本流傳,于是便催生出眾多唱和詩總集。這些總集是我們認知清代詩人唱和活動,進而認知清代文壇動態(tài)與士人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同時其自身的大量涌現(xiàn),也堪稱清代文學、文化史上一個頗有意味的現(xiàn)象。本文從清代唱和詩總集的唱和形式、唱和內容、作者身份這三個視角切入,對其一般與特殊兩方面的基本形態(tài)作一初步梳理。

        一、唱和形式

        清代唱和詩總集為數(shù)甚多,在清代各類型總集中可謂名列前茅。然清代唱和詩總集數(shù)量雖多,其個體規(guī)模卻往往偏小,普遍在一卷至數(shù)卷之間,十卷以上者便不多見。譬如汪遠孫輯《清尊集》,不過區(qū)區(qū)十六卷而已,但已然堪稱清代唱和詩總集中少有的“巨”帙。而像徐琪輯《留云集》這樣僅收俞樾、徐琪等16人之唱和詩17首的微型總集,卻是屢見不鮮的。反觀全國、地方、宗族等其他清代詩歌總集中的大類,其個體規(guī)模動輒數(shù)十卷,甚至數(shù)百卷,很顯然,唱和詩總集在這方面是無法與之爭鋒的。

        雖然清代唱和詩總集的個體規(guī)模相對偏小,但龐大的數(shù)量,卻也使之在整體上擁有了相當復雜的形態(tài)。先看唱和形式方面。所謂唱和,“從最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人首唱,他人次韻。但除此之外,一般一人首唱,他人同作;或者多人同賦一題,乃至多人集體賦詩,也都可以看作唱和”[1]101,為歷代最常見的幾種唱和方式。具體到清代唱和詩總集,同樣也是以這幾種方式為主。茲列舉其各自代表如下:

        樊增祥輯《沆瀣集》,收晚清人張之洞、樊增祥的唱和詩。樊氏和作《奉和張少保師甲辰以后詩》50首列于前,張氏原作56首附于后。是為一人唱、一人和的方式。

        汪琬輯《姑蘇楊柳枝詞》,收汪琬、吳林等113人之詩作??滴跏拍辏?680),蘇州人汪琬致仕歸里。鄉(xiāng)居期間,他仿照白居易《楊柳枝》的體式,作《姑蘇楊柳枝詞》18首,一時頗多酬和。是為一人唱、多人和的方式。

        朱彝尊輯《洛如詩鈔》,收康熙年間浙江平湖陸世耒、潘應奎等48人的集會唱和詩,大抵為多人同賦一題的方式。

        沈奕琛輯《湖舫詩》,收汪汝謙、吳山等14人之詩作。順治六年(1649)清明前二日,汪汝謙等在杭州西湖聚會,以“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為韻,各賦五律8首。是為多人集體賦詩的方式。

        王原輯《于野集》則是涵蓋兩種或兩種以上唱和方式的代表。該書收康熙年間江蘇青浦朱霞、姚廷謙等48人之集會唱和詩,以多人同賦一題為主,類似于《洛如詩鈔》;另有部分采用此唱彼和之方式者,則又類似于《姑蘇楊柳枝詞》。

        除了上述這些一般而常見的唱和形式及其作品結集外,還有如下幾種較特殊的情況:

        第一,追和。唱和活動主要發(fā)生在相同或相近的時段內,有著一定的即時性與連續(xù)性,但也不乏后人追和前人的情形。如佚名輯《天臺三圣詩集和韻》所收詩歌,便分別出自唐代僧人寒山、元代僧人梵琦、清初僧人福慧之手,系梵琦、?;鄯謩e追和寒山詩作的產物,前后時空跨度長達近一千年。同樣屬于追和性質的清代唱和詩總集,還有王英善輯《唱和雁字詩集》,康熙帝、乾隆帝撰《御制恭和避暑山莊圖詠》,朱芳衡輯《鴛鴦湖櫂歌》等。

        第二,聯(lián)句。聯(lián)句又稱連句,由二人或多人共賦一詩,聯(lián)綴成篇。專收這類詩歌的總集,即可作為一種特殊的唱和總集看待。曹仁虎輯《刻燭集》即為顯例。該書收趙文哲、吳省欽等12人于“乾隆甲申至丙戌,在都門各種聯(lián)句之作”[2]691,包括《同人集綠卿書屋賦得京師食品聯(lián)句十首》《集程魚門拜書亭觀藏墨聯(lián)句》等共27篇。此外如佚名輯《內庭聯(lián)句》、程夢星輯《城南聯(lián)句詩》、龍邦儼輯《鶯花聯(lián)句》等,也都可以歸入聯(lián)句詩總集的范疇。

        第三,詩鐘。詩鐘形式上相當于律詩的一聯(lián)對句。它源起于清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后傳布于全國,流風至20世紀中葉猶在。一百多年間,各地詩人頻頻舉行詩鐘雅集活動。由于這種活動帶有集體創(chuàng)作的色彩,故而相關的詩鐘作品結集也可以歸為唱和詩總集。茲以唐景崧輯《詩畸》為例。該書問世于光緒十九年(1893),所收多為晚清臺灣“牡丹詩社”“斐亭吟社”諸成員作品。其中正編八卷,卷一至卷七收各體詩鐘,卷八收七律;外編二卷,收嵌字格詩鐘;另附《謎拾》《謎學》各一卷。由于詩鐘是清代才出現(xiàn)的文學樣式,隨之產生的詩鐘總集,自然可以視為整個唱和詩總集編纂史上的一個嶄新現(xiàn)象,堪稱清代唱和詩總集編纂取得的新成就之一。

        唱和詩總集所反映的寫作行為,通常呈現(xiàn)出此唱彼和或集體賦詩的景象,可謂同一平面內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不過,并非書名中含有“唱和”“酬唱”等字樣的總集都體現(xiàn)為此種情形。趙琪輯《東萊趙氏先世酬唱集》即為特例?!吨袊鴧矔C錄》(子目)與王紹曾先生主編《山東文獻書目》均將此集著錄于總集類的“唱酬之屬”,與北宋鄧忠世等撰《同文館唱和詩》等典型唱和詩總集同列。查閱該書,可知其采取以人為綱的編排方式,共列出明、清兩代山東掖縣趙氏家族的24位成員,每人名下均收錄當時人所作與之相關的交游贈答作品,而這24人自己的作品卻并未收入,從而呈現(xiàn)出一種有唱無和或有和無唱的特殊景象。該書雖然名義上是部“酬唱集”,但就其實質內容來說,卻更接近于“同人集”。所謂“同人集”,通常是以某一個人物(1)為中心,采收與之相關的交游贈答作品,由此編纂而成的總集。它是明清兩代、尤其是清代總集編纂的一個大宗,產生了諸如冒襄輯《同人集》、陳維崧輯《篋衍集》、王士禛輯《感舊集》等一批名著。這些總集一方面是詩文作品的淵藪,另一方面又堪稱一部相關中心人物的別樣的“交游錄”。比較而言,這部《東萊趙氏先世酬唱集》更像是24種小型“同人集”的合編,與其名之曰“酬唱集”,倒不如將其作為一部“東萊趙氏先世交游詩文合集”來看待更符合實際。

        二、唱和內容

        清代唱和詩總集在唱和形式方面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表現(xiàn),大抵如上一部分所論;再從唱和活動的具體內容來看,則同樣可以說是一般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結合。

        先看一般性、共性的方面。寫詩乃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日常生活方式,唱和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風雅行為,又帶有不同程度的交際、應酬、切磋、競賽等色彩。所以,他們會出于各種各樣的理由,在五花八門的場合形成唱和活動,進而形成相應的唱和詩總集,清代尤其如是。譬如:齊毓川輯《齊太史移居倡酬集》、周三燮輯《秦亭山民移居倡和詩》等,是為喬遷之喜而唱和;張殿雄等撰《黃崗留別唱酬詩》、孫星衍輯《泲上停云集》等,是為送別友人而唱和;謝家福輯《鄧尉探梅詩》、馬曰琯等輯《焦山紀游集》與《林屋唱酬錄》等,是為紀游紀勝而唱和;張維屏輯《新春宴游唱和詩》、潘曾瑋等撰《丙子元旦唱和詩》、延清輯《丙午春正唱和詩》等,乃因適逢歲時節(jié)令而唱和;至于徐乾學輯《遂園禊飲集》、鄂敏輯《西湖修禊詩》等所反映的唱和活動,則均以“修禊”這一傳統(tǒng)習俗的名義發(fā)起。

        由于唱和活動往往是在一時一地,在某種具體因緣的觸動下而發(fā)生,反映到唱和詩總集中來,便是這些總集往往有著相對集中的活動主題和創(chuàng)作內容。譬如:盛慶蕃輯《潛廬壽觴酬唱集》、鄭觀應等撰《偫鶴山人七秩唱和詩》、陳晉元等撰《清味齋生日倡和詩》、程端本輯《生日唱和詩》等,均為慶生、祝壽場合的產物;畢沅輯《蘇文忠公生日設祀詩》、呂迪等輯《放翁先生生日設祀詩》等所收作品,系為蘇軾、陸游等古代文化名人的誕辰紀念日而作;李增裕輯、陳其泰訂《宮閨百詠》以詠嘆歷代女性人物為宗旨;李寶元等撰《旌陽古跡唱和詩》可以視為一部寫景詩總集;葉德輝輯《觀劇絕句》專收詠劇詩;恩錫等撰《秋蘭詩鈔》專收詠蘭詩;宗廷輔輯《三橋春游曲唱和集》則以描繪清中葉江蘇常熟的走三橋及其他春游習俗為主。其花樣之繁多令人目眩。

        上述《齊太史移居倡酬集》等總集的唱和內容與主題的花樣確乎繁多不假,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它們的所謂“繁多”,更多地還只是淺層表象意義上的繁多;至其深層的抒情姿態(tài)與書寫基調,則并沒有看起來那么豐富。其唱和目的多為友朋酬贈、聚合聲氣、切磋技藝、娛情遣性,唱和內容也多可以弄草拈花、模山范水、吟風弄月等來概括。這無疑就是普遍存在于包括清代在內的歷代唱和詩總集的內容屬性。緣乎此,我們仍然將這些總集的唱和內容歸為一般性、共性方面的表現(xiàn)。

        從整體與比較的角度看,清代唱和詩總集中更加特殊、更富個別性的唱和內容,還是體現(xiàn)于那些書寫基調較為與眾不同的總集。因為對于詩歌寫作與詩集編纂來說,只有當其抒情姿態(tài)、書寫基調與多數(shù)人拉開距離,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深具個性。

        首先,唱和活動是由創(chuàng)作主體發(fā)起的。他們體驗到的個人乃至國家的榮辱興衰、起伏軌跡,往往會投射到唱和作品中。尤其清初與清末這兩個罕見的劇變時期,將大批士人卷入時代洪流,強烈沖擊了他們的心理情感,使感時傷世、經世濟民等剛健充實的思想內容紛紛現(xiàn)諸雅集唱和的場合,由此造就了一批寓有社會政治內涵、緊扣時代脈搏的唱和詩總集。這類寓有社會政治內涵的清代唱和詩總集,以釋今羞輯《冰天社詩》問世較早。該書是清順治年間遼東“冰天詩社”的集會唱和詩集。該社由明末清初著名詩僧釋函可等發(fā)起,成員約33人,均為清初遭流放于今遼寧沈陽、鐵嶺一帶者,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流人詩社”[3]370。同時,因為他們大抵均為明遺民,所以又可謂“清初遺民詩社的特例”[3]14。綜覽該書,同一般的詩人唱和大相徑庭,“突出反映了在家國淪喪之際流竄邊荒的遺老流民的情感世界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神特質,具有極為感人的藝術力量”[3]386。

        像《冰天社詩》這般寓有社會政治內涵與時代色彩的唱和詩總集,在清末更是所在多有。例如:葉德輝輯《昆侖集》成書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前后,其中包含眾多“思君愛國一托之于吟詠……,感嘆時事,悽然有舉目山河之異”[4]192的詩作;《金城唱和集》則是甲午慘敗、清政府割讓臺灣、丘逢甲率臺灣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失敗后,內渡大陸與王恩翔唱和的產物,二人的悲憤情懷從中頗有體現(xiàn)。至于葉書輯《擊衣劍》、畢羈盦輯《立憲紀念吟社詩選》等,更是當時某個政治歷史事件的直接產物。前者因光緒二十六年(1900)之庚子事變而編撰,諸作者“目睹夫夷氛俶擾,鑾輅蒙塵,在在皆可痛哭”[5]1a,遂將激楚情懷寄托于詩。后者因光緒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廷宣布預備立憲而編撰,諸作者普遍對清廷預備仿行憲政之舉表示歡迎與支持,并紛紛為之獻計獻策。諸如《昆侖集》《立憲紀念吟社詩選》等,順應了清末歷史潮流的巨大變遷,將唱和的著眼點由較純粹的詩酒風流的文娛活動,轉向對家國天下的關注,從而實現(xiàn)了由小我到大我的境界提升,為清代唱和詩總集注入了更加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可謂清末時唱和詩總集編纂取得的新氣象。

        上述《冰天社詩》等,都還是由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從而相應蘊涵了歷史政治內容,其實仍不脫詩會唱和本色;另有若干總集則更進一步,不僅寫作內容趨于歷史政治化,甚至連全書的編纂宗旨與體例也脫離了詩歌本位。吳炎、潘檉章輯《今樂府》即為顯例。該書是吳、潘二人編纂《明史記》的副產品。二人都生活在明末清初,明亡后均以明遺民自居。在他們看來,有明一代人物制度“粲然與三代比隆”[6]113,而當時的士大夫既不能追隨司馬遷《史記》,將明代史事“敘述論列,勒成一書”[6]113,又不能效法唐山夫人之流,將明代史事結撰為樂府,“被之聲韻,鼓吹風雅”[6]113。他們有感于此,“因相與定為目,凡得紀十八、書十二、表十、世家四十、列傳二百,為《明史記》”[6]113。修史的同時,他們“私念是書義例,出入必欲質之當今,取信來世,故不得已而托之于詩”[6]113,遂“相與疏帙事及赫赫耳目前、足感慨后人者,各得數(shù)十事”[6]113,由吳炎唱,潘檉章和,各作樂府詩一百首,互為評點。唱和活動大約始于順治十年(1653)冬,翌年春完稿,乃成《今樂府》二卷,所詠上起朱元璋開國,下迄南明諸政權之史事。

        由于吳炎、潘檉章是為配合《明史記》的編纂而合撰《今樂府》,故而這二百首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史部典籍的義例與筆法來撰寫的。他提出吳炎所撰諸樂府的根本宗旨在于“善善惡惡,合《春秋》之旨”[6]112,其中蘊含了作者或隱或顯的美刺褒貶。具體說來,《把滑歌》《楚宗哀》等可以訓宗室,《昭德宮》《建昌侯》等可以箋外戚,《望三臺》《射東樓》等意在責宰相,《兩歌妓》《三娘子》等意在刺將帥,《折柳枝》等意在譏佞幸,《閣中帖》《客夫人》等意在戒宮官,《楊漆工》《五人墓》等意在壯游俠,至于《囊土諫》《大小東》《赍宮》《罷南交》等,則分別寄托了作者重直臣、痛朋黨、惡方技、警四夷的意圖。這顯然就是孔子《春秋》以來我國傳統(tǒng)史學精神的體現(xiàn)。

        在體制方面,該文把吳炎《我行自東》等比擬作“本紀之權輿”[6]112,又稱《古濠梁》《國有君》等可謂“年表、世家之本”[6]112,《伏闕爭》等對應為禮樂、郊祀書,《采珠怨》等對應為賦役、食貨諸書,《龍惜珠》等對應為河渠書,《欽明獄》等對應為刑書,《梳篦謠》等對應為律書,《大寧怨》等對應為邊防書,至于《雷老》《東角門》《和尚誤》《老臣泣》《悲賈莊》等,則被分別比擬為開國諸臣、遜國諸臣、靖難諸臣、忠世名臣、殉國諸臣的傳記。可見吳炎諸詩已經隱然具備了本紀、年表、書志、列傳等史部典籍的架構。

        要之,吳炎、潘檉章編撰的這部《今樂府》在宗旨、體制、內容等方面均帶有濃厚的“史”的色彩。該書立足于記錄史實,以發(fā)抒興亡感慨、寄寓美刺褒貶為宗旨,且以史部典籍的體例與架構來設計全書格局。至于文學方面的“辭之工拙、音之高下”[6]112,則二人并不在意。由于該書的這種重史而輕文的特點,使它被有些書目直接歸入“史部”,如《中國叢書綜錄》(子目)即著錄之于史部的“史評類·詠史之屬”。像《今樂府》這樣立足于史學本位,而只是借用了此唱彼和之形式的唱和詩總集,是一種頗為少見的情形。它的出現(xiàn),為清代唱和詩總集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三、作者身份

        通常情況下,唱和活動主要發(fā)生在官員和士紳的交游圈內,清代唱和詩總集也是如此,可不具論。值得一提的是幾種較為特殊的情形。

        一是專收家族成員之唱和作品者。如莊宇逵輯《南華九老會唱和詩譜》,便可以視為一部常州莊氏家族內部的唱和詩集。乾隆十四年(1749)春,莊氏家族的九位致仕官員莊清度、莊令翼、莊祖詒、莊枟、莊歆、莊學愈、莊栢承、莊大椿、莊柱,在“南華九老會”的名義下賦詩倡和,一時“和者不下數(shù)十人”[7]12b。此后,追和“九老”詩作者亦絡繹不絕。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前后,莊栢承之孫莊宇逵輯錄“九老”詩12首,及莊遜學、莊璿等21位莊氏族人之和詩各1首,纂為這部《南華九老會唱和詩譜》。

        二是專收家庭成員之唱和作品者。如李星沅輯《梧笙唱和初集》,專收李星沅、郭潤玉夫婦間的唱和詩;葉奕苞輯《經鋤堂倡和詩》,專收葉方藹、葉奕苞兄弟間的唱和詩。此外像關賡麟、張祖銘夫婦撰《飴鄉(xiāng)集》《廣飴鄉(xiāng)集》,鄭方城、鄭方坤兄弟撰《卻掃齋唱和集》,朱若水、朱森桂兄弟撰《西峰倡和小草》,屈茝纕、屈蕙纕姐妹撰《同根草》等,同樣屬于這種情況。

        三是專收閨秀詩人之唱和作品者。如《同根草》所收詩歌,即為屈茝纕、屈蕙纕早年“在閨中時,姊妹倡和之作”[8]1a,凡成書四卷。此外如潘素心等撰《平西唱和集》與《城東唱和集》、駱綺蘭輯《聽秋館閨中同人集》、李蕙草等撰《聽鸝閣詠物倡和詩》(2)等,也都屬于閨秀唱和集的范疇。

        四是專收方外詩人之唱和作品者。曹錫辰輯《金陵方外五家詩》即為顯例。此集《(民國)上海縣續(xù)志》卷二十六有著錄,并載其成書過程云:“浮屠行犖、真音、超越,道士周鳴仙、王至淳皆以詩自豪。錫辰客金陵,日與唱和,歸而擇其尤雅者存之。”[9]21a可知凡收清乾隆年間三位僧人、兩位道士所作詩歌,并且均是與編者唱和場合下的產物。

        五是專收八旗詩人之唱和作品者。如佚名輯《衛(wèi)藏和聲集》所收唱和作品,即出自滿洲人和琳、蒙古人和寧之手,二人均為旗籍。專收閨秀、方外、八旗詩人之唱和作品的總集可能始見于清代,這是清代唱和詩總集編纂取得的另一項新成就。

        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清代還出現(xiàn)了一批著眼于收錄我國詩人與外國人交游酬唱作品的總集。中外唱和集在清代之前,是個非常罕見的總集類型。就現(xiàn)有材料看,北宋時的《高麗詩》可能是最早產生的此類總集,系神宗元豐年間高麗遣使納貢于宋朝的產物。(3)至明代,又有《皇華集》系列問世,所收皆明王朝自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后,歷次派遣使團訪問朝鮮期間雙方官員的詩文唱和作品。降至清代,中外唱和集乃開始成批涌現(xiàn),筆者目前所知者便已達二十余種,數(shù)量較之前代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清代中外唱和集在唱和活動的背景、作者的身份、作品的內涵等方面,均呈現(xiàn)出多元形態(tài),完全改變了此前中外唱和集皆為官方外交行為的產物,因而色調比較單一的局面。其中既有楊恩壽輯《雉舟酬唱集》這樣,以光緒三年(1877)越南遣使納貢于清廷為背景,屬于傳統(tǒng)的官方外交唱和活動者,又新加入了李長榮輯《海東倡酬集》這樣屬于中外民間唱和活動之產物者(4),從而形成了官方與民間兩翼并舉的全新景象。尤其在晚清時,隨著國門的打開、國家變革進程的啟動以及國家民族危機的日益深重,我國的外交格局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清廷開始遵照近代國際關系的慣例,與各國互派使節(jié),從而結束了綿延千年的朝貢外交;另一方面,迫于國力衰微、列強覬覦的形勢,我國部分駐外使節(jié)在對外交流活動中,開始嘗試以文會友,建立聯(lián)合陣線,以期抵御強敵。如黎庶昌任駐日公使期間,便積極同日本友人開展唱和活動,希望“以詩文廣交朋友,以人格魅力感染別人,從而團結、聯(lián)絡更多的日本友人,實現(xiàn)中日聯(lián)手抵御西方列強東侵的外交目標”[10]3。這在由黎氏隨員孫點編纂的《癸未重九宴集編》《己丑宴集續(xù)編》《櫻云臺宴集編》《庚寅宴集三編》等一系列中日詩文唱和集中有著鮮明體現(xiàn)??梢哉f,中外唱和詩總集的編纂在清代實現(xiàn)了重大進展,在呈現(xiàn)出多元形態(tài)的同時,也隨著時代的深刻變化而孕育出若干新穎的思想內容,取得了突出成就,堪稱整個清代唱和詩總集的一大亮點。(5)

        由于這類特定身份之作者,以及前一部分所述特定內容之作品的存在,使得清代唱和詩總集同若干其他類型總集構成了一系列交叉關系。即如孫殿起先生的《販書偶記》,便徑直將前及《西峰倡和小草》與《同根草》分別歸入總集類的“家集之屬(按,即本文所謂宗族類總集)”與“閨秀之屬”。此外,諸如《南華九老會唱和詩譜》《經鋤堂倡和詩》等,可歸為宗族類總集;《平西唱和集》《城東倡和集》等,可歸為閨秀類總集;《金陵方外五家詩》《癸未重九宴集編》等,可分別歸為方外、域外類總集;專收詠劇詩的《觀劇絕句》、專收詠蘭詩的《秋蘭詩鈔》、專收詠史詩的《今樂府》,則可視為題詠類總集等等。

        清代唱和詩總集在唱和形式、唱和內容、作者身份等方面,均呈現(xiàn)出繁復多樣的形態(tài)。它繼承了歷代唱和詩總集的一般形態(tài),又發(fā)展出若干頗有特色的小類型。其中相當一部分如中外唱和詩總集,取得了逾邁前代的成就;某些小類型甚至是此前極其罕見或從未有過的,專收詩鐘以及閨秀、方外、八旗詩人唱和作品的總集即是。同時,它并未置身于清代歷史進程之外,而是與之緊密結合,如《冰天社詩》《昆侖集》等,便投射出當時士人思想情感的一個側影;至于《擊衣劍》《立憲紀念吟社詩選》等,更是正面呼應了當時的焦點事件,以之為主題展開唱和活動,可謂清代歷史的縮影與見證??傊?,清代唱和詩總集是我們研究清代詩人唱和與詩壇動態(tài)不可或缺的資料,也是考察清代社會生活、歷史進程的重要憑依,需要也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

        注釋

        (1)很多情況下,這個人物就是總集編者自己。

        (2)《平西唱和集》至《聽鸝閣詠物倡和詩》諸書,均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附錄二“總集”著錄。

        (3)參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卷二十。

        (4)《海東倡酬集》是我國詩人李長榮與關義臣、鈴木魯?shù)热毡緷h詩人隔海唱和的產物。

        (5)關于清代中外唱和詩總集的具體情況,可參拙文《論清代中外文學唱和集的概貌與特質》(《晉中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1]朱則杰.關于清詩總集的分類[J].甘肅社會科學,2008(1):100-102.

        [2]王云五.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第 12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3]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4]葉德輝.昆侖集[M]//.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0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

        [5]葉書.擊衣劍[M].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

        [6]吳炎,潘檉章.今樂府[M]//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7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莊宇逵.南華九老會唱和詩譜[M].清嘉慶五年(1800)刻本.

        [8]朱謙.同根草敘[M]//屈茝纕,屈蕙纕.同根草.清光緒二十九年刻本.

        [9]姚文枬.上??h續(xù)志(第二十六卷)[M].民國七年(1918)上海南園刻本.

        [10]王寶平.晚清東游日記匯編叢書序[M]//王寶平.晚清東游日記匯編(中日詩文交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編輯 楊樂中)

        猜你喜歡
        總集
        明中后期總集編纂研究
        一部清詩研究的力作*——評夏勇《清詩總集通論》
        目錄學視域下的地域總集范疇辨析
        《清人別集總目》 誤收總集考辨
        文教資料(2017年9期)2017-06-08 08:15:10
        明清時期桐城鄉(xiāng)邦文獻編纂述論
        北方論叢(2017年2期)2017-05-30 20:55:37
        《全元文》失收鄭東佚文二十篇輯補
        《全元文》誤收作家考甄
        《宋代詩歌總集新考》獻疑①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與文體生成*——關于敘事諸文體錄入總集的討論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唐宋元人總集考辨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0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片| 黄色国产一区二区99|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99re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日本高清日本免费|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费|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欧美日韩一二三区高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久久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亚洲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色3级一区二区|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黄色| 亚洲av第一区综合激情久久久|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岛国成人在线| 色婷婷精久久品蜜臀av蜜桃|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就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精品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医院人妻闷声隔着帘子被中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av在线| 久久aⅴ人妻少妇嫩草影院|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 爆操丝袜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