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樂
(晉中學院文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
動詞在任何語言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詞類。從呂叔湘的“動詞中心說”到配價語法,動詞始終是研究的熱門。同其他詞類相比,動詞內(nèi)部最為復雜,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活動能力最強,大部分詞類都要跟它發(fā)生一定的結(jié)合關系。由于“手”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部動詞在語言使用中具有較高的頻率和較為廣泛的分布。在現(xiàn)代漢語中,“放”可以算作一個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動詞,《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統(tǒng)計顯示,“放”的使用頻率為0.072 7%,在使用度最高的前8 000個詞詞表和使用頻率最高的前8 000個詞詞表中分別位列153和183位。
“現(xiàn)代漢語手部動詞”(1)定義為:“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需要用手參與的具體動作的動詞。其中不包括古代漢語中的手部動詞、方言中的手部動詞以及只作構(gòu)詞詞素、單獨成詞時不表手部動作義的詞或詞素?!?/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370頁)對于“放”的釋義:
(1)擱置:這事情不要緊,先放一放。
(2)使處于一定的位置:把書放在桌子上。
(3)加進去:菜里多放一點兒醬油。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1554頁)對于“放”的釋義:(22條)
(1)擱置;放下。如:存放。
(2)安置;安排。如:下放基層。
(3)加進去。如:菜里多放點醬油。
我們從北大語料庫搜索了《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中關于“放”的語料一共1 500條。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以及《漢語大字典》確定我們所要研究的手部動詞“放”的主要義項是:使處于一定的位置;把書放在桌子上。加進去;菜里多放一點兒醬油。(《現(xiàn)代漢語詞典》)擱置;放下。如:存放。研究時,刪除了“放”作為語素組成的詞,例如:“放心”“ 釋 放 ”“ 放 學 ”“ 放 縱 ”“ 豪 放 ”“ 發(fā) 放 ”“ 放 賑 ”“ 放 光 ”等情況。本文主要討論手部動詞“放”的放置義,即“某人控制某物,通過動作致使某物移動到某處,并占據(jù)一定的位置?!痹谘芯窟^程中,為了使例句簡潔明了,對與本文討論問題關系不大的例句在言語成分上作了適當調(diào)整和刪除,但未改變語料原義,也并沒有做任何影響動詞配價情況的調(diào)整。例如:(1)有的人蹲累了便悄悄交替挪動雙腳,把雙手[放]到膝上撐住頭。(2)做幾針,她就得把小破襪子[放]下,手伸到被子里去取暖。改為:(1)有的人把雙手[放]到膝上撐住頭。(2)她把小破襪子[放]下,手伸到被子里去取暖。
袁毓林(1998)把“放”定義為二元三位三項三聯(lián)動詞,能關聯(lián)三個從屬成分:一個是施事A,一個是受事或結(jié)果P,一個是處所L或工具或材料或原因?;镜呐湮环绞接形宸N:A+在+L+_+P;P+(+A)__+L;L+__+P;A把P+__+L;P+被A+__+L。
放置動詞分為四類:擦抹類、擺放類、填充類、覆蓋類(2)。其中手部動詞“放”分別歸為擺放類和填充類。擺放類,“放[1]”:使處于一定的位置。擺放類的語義特征描寫為:[+控制][+致使][+位移][+占據(jù)];填充類,“放[2]”:放置客體的可用范圍非常廣,可以是一般物體,也可以是可溶性物體。填充類的語義特征描寫為:[+控制][+致使][+位移][+占據(jù)][使填充]。
“語義角色”這一概念出現(xiàn)在西方很多語言流派理論中,比如格語法、配價語法理論中,與之對應的相關或類似的術語還有叫做“語義格”“題元”“論元”“論旨角色”或者“配價角色”等。
1.施事
施事是動作動詞表示的動作或行為的發(fā)出者。動詞“放”在語料《四世同堂》中,施事共出現(xiàn)了72次,占《四世同堂》擺放類語料總數(shù)的72.73%;在語料《王朔文集》中,施事共出現(xiàn)了171次,占《王朔文集》擺放類語料總數(shù)的94.47%。
2.受事
受事是與施事相對,是動作動詞表示的動作或行為的承受者,是實施發(fā)出的動作所直接影響的現(xiàn)成的客體事物。
受事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在語料《四世同堂》中,主要依次有:手、嘴、書、錢、幾件衣服等。該語料中,受事在動詞“放”前出現(xiàn)了85次,在動詞“放”后出現(xiàn)了14次。
受事在語料《王朔文集》中,主要有:提包、電話、酒杯、針盒、板刷、茶杯、刀叉、筷子、盤子、缸子、香水瓶、手、雙手、手臂、胳膊肘、拳頭、腳、行李、箱子、輪胎、桌椅、各種礦物用品、一杯水、一只手、一盆吊蘭、沙發(fā)和盆栽植物、啤酒和水果、代詞(你、我、他、你們、自己)、包袱、營生等。該語料中,受事在動詞“放”前出現(xiàn)了68次,在動詞“放”后出現(xiàn)了113次。
表1 《四世同堂》受事語義分析表
表2 《王朔文集》受事語義分析表
表3 受事與“放[1]”位置情況統(tǒng)計表
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受事與動詞“放”的關系非常密切,并且受事類型多樣,多數(shù)是無生命的,如:提包、點心、書本等;也可以是有生命的,如孩子、人(人名、人稱代詞、稱謂),還可以是施事身體的一部分,如手、腳、指頭、拳頭等;另外,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生命、感情、營生等,還可以是一些具體的事件,如: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端著兩碗面、倒了兩杯橙汁,而受事就包含在了這些具體事件當中。受事可是單數(shù),也可以是復數(shù),如,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你們,可以是一個孩子、也可以是一群孩子,可以是一根蔥,也可以是一大把螺絲刀,可以是啤酒,還可以是啤酒和蘋果,等等。所有的例句中均有受事,但通過對《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兩部作品的語料分析,發(fā)現(xiàn)受事的位置有很大差異,僅受事在動詞“放”前的比例,就有將近一半的差距。本文將只考慮影響受事出現(xiàn)位置的原因,主要從角色共現(xiàn)、句法結(jié)構(gòu)來驗證。
3.處所
處所是動作或狀態(tài)相關的地點、場合或位置等。袁毓林(2002)歸納漢語論元角色的層級體系,其中,環(huán)境論元下的場所、源點和終點都涉及到了處所。
處所在《四世同堂》語料中出現(xiàn)了81次,占該語料的81.81%。在《王朔文集》語料中出現(xiàn)72次,占該語料的39.78%。處所多為具體的,但也有抽象的,如:更高處、什么地方、一定距離、心上、心里、其次、眼中、決心和膽量中。
表4 處所語義統(tǒng)計表
語義角色中,處所與受事或其他語義角色的共現(xiàn),是否是影響句型結(jié)構(gòu)一個關鍵因素?下文將繼續(xù)探析語料庫中關于動詞“放”的句法結(jié)構(gòu)。
1.受事在“放”之前的句法配置
a.施 +把 +受事 +“放”+(介詞“在”“到”)+(助詞“了”)+處所
(1)他把脊背放在了床上。
(2)他把小箱放在門檻外。
(3)小崔把車放門口。
(4)我把飯盒放在桌上。
(5)她把兩盤菜放在堂屋的圓桌上。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63例,占總語料的22.50%,《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33例,占總語料的11.7 8%。
b.施+把+受事+(狀語)“放C”+(語氣詞“了”)
(6)他把腳放平。
(7)他把牌放下。
(8)常二爺把糧袋放下。
(9)瑞全把招弟的證章和戒指放下。
(10)他慢慢把手從臉上放下來。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12例,占總語料的4.29%,《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4例,占總語料的1.43%。
“放C”即以“放”為核心動補結(jié)構(gòu),包括動結(jié)式“放平”“放穩(wěn)”“放好”“放夠”“放多”等,和動趨式“放上”“放進”“放進去”“放下”“放下來”等。“放 C”句法槽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處所,處所即使出現(xiàn)也是狀語的位置上而不是在補語的位置上。在語料中,也有形容詞作補語,形成動結(jié)結(jié)構(gòu)的例子。
c.施+把+受事包含于事件中+“放”+(介詞)+(助詞)+處所
(11)敵兵把盒子接過去關上,放在衣袋里。
(12)他把大指和小指翹起,放在嘴上。
(13)曲強把那厚厚一疊報告從公文包拿出,放桌上還算干凈的一角。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2例,占總語料的0.71%,《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1例,占總語料的0.35%。
例句中盒子為受事,包含在“盒子接過去關上”這個事件中,“大指和小指”是受事,包含在“大指和小指翹起”這個事件中,“報告”是受事,包含于“把那厚厚一疊報告從公文包拿出”這個事件中。
d.(主體)+客體+放+(介詞)+處所
d1(施事)+包含受事的事件 +“放”+(介詞)+處所
(14)她用手帕包好這二十塊,放在衣袋里。
(15)她輕輕地拿起一個不到三寸高的小兔爺兒,放在手心上細細端詳著。
(16)用黃土泥磕好了泥人兒,泥餅兒,都放在小凳上。
(17)兩個兵抬過一個半死的人來,放在鐵柵外。
(18)那個民警拿出馬銳的書包和一把大螺絲刀放在桌上。
d2(施事)+受事 +(狀態(tài))+“放”+(介詞)+處所
(19)小崔的車,和往日一樣,還是放在西邊的那棵槐樹下。
(20)你的錢還好好的放在銀行里。
(21)電話放在飯桌上。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7例,占總語料的2.50%,《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29例,占總語料的10.36%。
e.被動句
受事出現(xiàn)在“放”之前的句子還有被動句,但是在語料中被動句非常少,經(jīng)過篩選,只找到2例?!端氖劳谩泛汀锻跛肺募犯饕焕?,占總語料的0.71%。
(22)他不曉得自己是否也被放進那集體的“站籠”去。(《四世同堂》)
(23)黃漢子被白漢子在背上猛擂地時,趴倒放平。
(24)錢先生已經(jīng)被大家安放在床上。(《王朔文集》)
2.受事在動詞“放”之后出現(xiàn)的句法配置
f.施事+放C+受事
(25)我放下電話。
(26)馬林生放下報紙。
(27)馬林生放下網(wǎng)兜。
(28)于晶嘗了一口,便放下刀叉。
(29)她放下菜籃子。
(30)女審判員放下手中的筆。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5例,占總語料的1.79%,《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104例,占總語料的37.14%。
g.主體+放+介詞+處+受事
(31)我端她喝剩放在茶幾上的水杯。
(32)我拿起放在一張空椅上的坤包。
(33)單立人指指放在臺子上的一包煙。
(34)他端起放在茶幾上已經(jīng)涼的茶水。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4例,占總語料的1.43%,《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0例。
h.處所+放/放C+助詞+受事
(35)箱子里琳瑯滿目,放滿一摞摞精美的杯子、桌布、沙發(fā)靠背飾品等勾織品。
(36)南墻上放著一個木梯。
(37)玻璃窗里放著兩三雙鞋。
(38)案頭上放著幾本破書。
(39)墻角上放著兩三根藤子棍。
《四世同堂》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5例,占總語料的1.78%,《王朔文集》語料中這樣配置的例句有9例,占總語料的3.21%。
表5 放[1](“放”和“放C”)句法類型統(tǒng)計表
填充類動詞最大的特點是放置后,放置物填充到放置處所里。我們可以把填充類動詞的語義特征描寫為:[+控制][+致使][+位移][+占據(jù)][+使填充]。
1.施事
施事一般具有[+人類]、[+有生]、[+使動性]的語義特征,多為人名、人稱代詞或稱謂。如,我、我們、女同事、唐阿姨等。
2.受事
受事多是可溶物,如糖、鹽、胡椒面、醬油,安眠藥等;也有可填充性,玉米筍、臘腸和油菜葉、火腿肉等。
3.處所
嘴里、餛飩里、牙縫里、褲兜、籮筐里、被窩里等。由“進”“入”來引導處所,形成“放進……里”或“放入……里”的格式,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他想把紙條放在信封里。他夾一大箸子菜,放在口里。這兩個句子是由介詞“在”引導的處所。由于這類句子具有[+使填充]的語義特征,所以我們?nèi)匀话阉鼩w入了填充類。
填充類的語料很少,在《四世同堂》與《王朔文集》語料中,填充類語義特征的動詞“放”一共只有28例。
1.施事+事件+放C+處所
(40)她麻利地磕了個雞蛋放進油里。
(41)肖科平撿過李緬寧剛打出的一張“5餅”,放進自己牌中。
(42)肖科平從自選商場貨架下拿下一盒巧克力和一瓶濃縮果汁,放進跟在她身后的李緬寧手中的塑料籮筐里。
(43)中年男子走到他們身旁,叉起一片冷火腿肉放入嘴里。
(44)他揀出尚完整的臘腸和整根的油菜葉放進嘴里。
(45)他使勁夾一個豆角,放進嘴里。
(46)他胡亂夾些碎渣兒,放進嘴里。
其中,“她”“錢康”“肖科平”“中年男子”“他”“女同事”是施事;“磕雞蛋”“拈起玉米筍”“撿過一張‘5餅’”“拿下一盒巧克力和一瓶濃縮果汁”“叉起冷火腿肉”“揀出臘腸和油菜”“夾豆角”“揀了塊肉”是事件;“油里”“牙縫里”“自己牌中”“籮筐里”“嘴里”為處所。
2.施事+介詞+處所+“放”+助詞+受事
(47)我往餛飩里放了辣椒糊。
(48)我在酒瓶里放了老鼠藥。
(49)他給碗里放了安眠藥。
(50)我給三碗里多放了些香油。
(51)北方人在餡子里面[放]了火腿或脂油。
“我”“他”是施事,“餛飩里”“酒瓶里”“碗里”是處所,“辣椒糊”“老鼠藥”“安眠藥”“香油”是受事。
當這個結(jié)構(gòu)變?yōu)椤敖樵~+主體+處所+‘放’+助詞+受事”時,語義發(fā)生了變化,如:在我那杯牛奶里放了大量的砂糖。強調(diào)的是處所和受事,即強調(diào)放哪兒和放什么。
3.(施事)+把+受事+放C+處所
(52)日本人把嗎啡與毒藥[放]進學生們的純潔的腦中。
(53)他把貓放進自己的褲腿中。
(54)從唐阿姨手里接過方槍把他放進被窩。
(55)用筷子把面條纏成一卷放入口中。
(56)肖科平把衣服放進衣柜。
(57)肖科平把上衣袋的一支筆取下來,放進褲兜。
4.非典型性句型
(58)你放了多少糖。
(59)什么放多了。
(60)像塊放入冷柜凍得梆梆硬的肥肉。
(61)連鹽都不屑一放。
(62)放了白糖,還放了一些鹽。
(63)要放糖么?
表6 放[2](“放”和“放C”)句法類型統(tǒng)計表
注釋
(1)呂艷輝.《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手部動詞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2)高麗.《漢語放置動詞的句法語義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陳平.試論漢語中三種句子成分與語義成分的配置原則[J].中國語文,1994(3):401-422.
[2]孫勁道,李寶嘉.動核結(jié)構(gòu)的“詞匯語義—句法語義”銜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9(1):134-141.
[3]陸儉明.句法語義接口問題[J].外國語,2006(3):30-35.
[4]延俊榮.“給”與“V給”不對稱的實證研究[J].語言研究,2005(1):26-33.
[5]張慧.動詞“放”的語義角色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楊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