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為婭
摘 要: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特點在于閱讀識字的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活力的課堂,通過閱讀與記憶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極為重要。相信在培養(yǎng)了小學生對母語的興趣后,語文將不再成為一門困擾他們的課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識字;自主學習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上,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因此,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對閱讀識字的自主學習,是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就此提出以下觀點。
首先,小學生剛剛接觸到正規(guī)的教學,對于學習能力的承受有限,因此,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吸引學生閱讀識字的首要因素。一個輕松氛圍的營造有多種形式,教材的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魅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情緒上的控制,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體會到認識文字的樂趣,從而使他們能夠自主進行學習。
巧妙的運用教材對閱讀識字教學同樣極為重要。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章有一篇課文為:識字七。教材中運用了一篇富有童趣的兒歌對學生進行文字教育,教師同樣可以利用這篇課文,通
過對兒歌中很多新學習的文字進行改編,將文字用卡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在黑板上將整首兒歌板書,挖掉新學習的文字,讓學生進行“幫文字找家”的游戲。如此一來,學生對新學習的文字印象將更深,對于兒歌等短片的閱讀也不會感到厭倦。
當然,在教學課程時,要注意閱讀識字拓展性的問題,在文字上注意難易程度的遞進,按學生學習的進度,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文字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接觸文字時,不會產生畏懼之情。在學生掌握了文字的基本功后,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拓展,當然,在拓展時,教師的獎勵機制極為重要,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競爭性來進行精神上的獎勵,從而在不經意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自覺性。
最后還要提到一點就是讓學生多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接觸新課文時,先學會自讀,發(fā)現問題,并在小組之中交流疑惑,最后再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小組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式的學習就是學生交流、自習能力的一個最好鍛煉形式,長此以往,學生將養(yǎng)成對閱讀文字先自習后提問的良好習慣。
營造一個活躍的氛圍,把握教材,創(chuàng)造新穎、有趣的學習方式,在拓展上做到因學生而異,鼓勵合作學習,相信小學生對于母語的感情將會在此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為他們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周雙.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縣第七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