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次卓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當將人文精神的建立與培養(yǎng)結(jié)合到時代與地域等特殊性,同時,還需要教師以身作則,才能夠為學生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注重人性化教學,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與思想道德素質(zhì)。
【關鍵詞】高中 政治教學 人文精神 滲透
愛因斯坦說過:每一個從學校走出來的不應該僅僅是專家,還需要成為一個懂得和諧的人。在教學中,教師所教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能夠彰顯人文精神風采,才能夠讓學生在充滿人文情懷的氛圍下學習,從而感受“人文精神的滲透”。
一、滲透人文精神——強化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
學生是高中政治教師知識傳授的主要對象,如果一位老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都達不到標準,還談什么政治教學中向?qū)W生滲透人文精神。作為一名一線的政治教師是教育目標實現(xiàn)、教育功能開發(fā)的實踐者,主導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傳輸,所以向?qū)W生滲透人文精神的前提是教師自身人文精神素養(yǎng)的強化。根據(jù)相關的資料研究,政治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強化離不開以下幾點:第一,開展政治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與進修,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下對教學水平提出的新要求。第二,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努力塑造出一個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充滿浩然正氣、朝氣蓬勃;敢于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同時又兼顧個性鮮明、溫文爾雅的形象。第三,在日常的政治教學中,還需要朝著人文精神意識的激發(fā)努力,能夠?qū)⒁酝慕虒W理念加以更新,提倡積極向上的新觀念。
二、滲透人文精神——突出特點,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當懂得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約束,穿插一些必修課、選修課、參觀學習、教學講座等形式,在學生不同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有意識地滲透人文精神。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而濃厚的文化底蘊就為人文精神的滲透起到了推動作用。通過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可以讓學生在社會歷史與生活歷史的背景下融入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感受社會、融入社會,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拓寬其人文精神空間。此外,高中政治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與學生特長之間的相互融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自主性的發(fā)揮,通過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進行智力、心理等多個方面潛力的挖掘,再配合上教育情感性的強化,幫助學生塑造出高尚的精神世界與人格形象。
三、滲透人文精神——確立人文精神培養(yǎng)方向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科學觀的樹立離不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思想,這四點也是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核心部分。因此,把握高中政治教學這一大方向,讓學生在教師的細心引導下感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之下對于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同時也是屬于現(xiàn)今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前人所留下的民族精神需要的是繼承與發(fā)揚,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夠幫助學生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樹立,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方向,堅定實際的思想信念,從而面對當今社會的新形勢。
四、滲透人文精神——密切聯(lián)系生活
作為教育教學的藍本,高中政治教材也是人文精神滲透的最佳依托。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白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連接,結(jié)合當今社會的人文背景,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從宏觀角度來看,對于公民權(quán)利、政府職能等教材內(nèi)容的介紹都包含了人文主義精神;從微觀來看,合作意識、誠信意識等也體現(xiàn)了人文情懷。
政治生活知識重點的講解應當傾向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第一,讓學生先對基本的政治原理加以掌握,再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整體政治責任感;第二,幫助學生法制觀念與意識的培養(yǎng)。依法治國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建設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更多的是在于人們從心底追求有秩序、公正的社會,希望將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聯(lián)合起來,這也是人文精神的范疇之一。
幾乎每一堂高中政治課,每一框架內(nèi)的文化生活部分都會有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滲透。比如:通過第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qū)ξ幕牧α坑兴w會,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對于人與社會產(chǎn)生的不同作用;第二個單元就是教導學生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強化學生的文化交流與多樣性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不同的文化;第三個單元學習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而讓每一位學生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建設者與弘揚者;第四個單元學習是為了讓學生選擇正確文化,并且能夠傳播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樹立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能夠在自身修養(yǎng)增強的同時,追求更高的目標。如此,才能讓學生自覺的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五、結(jié)語
高中政治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教師也要懂得如何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滲透人文精神,并非一味地強加就能夠讓學生“掌握”人文精神。隨著新課改對培養(yǎng)人文精神提出的要求,教師才能夠在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系統(tǒng)構(gòu)建的同時,又適當?shù)貪B透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培養(yǎng),才能夠讓高中生成為一名健康的學生、全面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陳曉斌.新視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上),2011(04).
[2]王建國.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