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071-02
時代變了,孩子變了,我們的課堂也隨之變了,變得富有生機,漾起迷人的漣漪。
一、展開想象,使學生沖破課堂
當今的課堂無法給學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間和時間,大部分都被老師的苦口婆心占據了。老師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接受和記憶,而忽視了學生想象能力的開發(fā)。學生只能做接納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學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其實,中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只要我們合理開發(fā),就可以使我們的課堂生動豐富有味起來。比如,第一單元要求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在給學生上第一課時,我就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編故事、和動物對話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把它記下來。哪知,這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妙語連珠。“你好,熱情的朋友,你再來看我的時候,我會為你再捧出一面明鏡讓你重新梳妝,變得更漂亮?!薄霸陲w行時,我看到了——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還有小鳥兒站在樹枝上,好象在高聲歌唱春天的到來。”“柳樹吐出嫩綠的小葉抽出新的枝條,它在太陽公公和煦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在雨水姐姐甜甜的雨露下更加美麗,在春風溫和地吹拂下,柳樹姑娘快樂的向忙碌的人們報告著春的訊息。”……
二、互換角色,讓學生主宰課堂
我常想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堰@種角色互換的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呢?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老師,自己學習,自己批改作業(y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如果使學生習慣于簡單地接受或被動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認為這種角色互換法就是這樣一種“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的好方法。它可以把學生由學習的客體轉變成學習的主體,改變那種學生只會被動學習的無奈局面,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容易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成就感,學習興趣更濃。最后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達到將來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改變方式,讓學生演繹課堂
在給學生強調生字詞時,如果板起面孔給學生講:這個字怎么都不認識呢,這么簡單的字都寫錯了……學生不但很難記住這個字詞的讀音、寫法和用法,而且還會十分討厭你這樣的語氣,因為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不愉快。他們會在心里埋怨:“我不會才來學??!”相反,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給他們講一些由于發(fā)音和寫錯別字引起的笑話,或者讓學生講一講他們平時所知道的故事,他們就會很自覺地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四、舉行活動,讓學生搭建課堂
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濃厚的氛圍。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活動來給學生提供游戲中濃厚的學習氣氛。比如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故事、演講等。還舉行朗誦會、書法比賽等語文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享受著語文學習的樂趣。
五、鼓勵賞識,讓語言激活課堂
用最得意、最欣賞的目光,關注著孩子從零開始的每一點進步。也就是這種賞識,成就了每一個孩子在毫不費力的情況下掌握了口語這種最難的語言形式。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多用激勵的、欣賞的機智語言,鼓勵孩子,為他的成功而鼓掌。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有更多品味自己價值的空間。
六、競爭量化,讓學生搞活課堂
語文課堂教學的量化是一個比較容易實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它使整個語文課堂井然有序,又盡可能的照顧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語文課堂在有序和趣味中進行。但是語文課堂的量化管理教學還必須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課堂控制是實現語文課堂量化教學的保證條件。
“量化管理法”就是利用強化原理,把教育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量化為一定的分值,然后對學生進行考核記分的一種管理方法。依據這種管理思維,把語文課堂整體量化,在量化中激勵學生,在量化中搞活語文課堂。把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平時管理結合起來以后,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主觀發(fā)揮。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量化的激勵之下把目標一一解決。而且做好總結,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說,一學期一獎勵。
七、網絡媒體,使學生拓展課堂
利用幻燈投影教學直觀形象,輔助突破教學難點。為了把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直觀教學情境,利用投影媒體有獨特的功效。投影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放映字詞,幫助正音、正字、辨析詞義;也可以放映圖畫、照片,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課文。
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利用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教學內容更具直觀形象性。它不僅能延伸學生們的眼,還能延伸學生們的耳,甚至能延伸學生們的腦,是優(yōu)化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好手段。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我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語文教師,銳意改革,創(chuàng)造了不少好的教學模式。如:遼寧魏書生的“自學六步”法,上海高潤華的剝筍教學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學法,武漢黎世法的“六課型單元”教學法,北京寧鴻彬的暢想教學法,江蘇李吉林的情景教學法,浙江潘風湘的六步驟教學法,上海錢夢龍的“三主四式”的教學法,河北張孝純的大語文教學法,上海陳鐘梁的設疑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都是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為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提供了難得的借鑒,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采取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模式,盡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