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子艷,賈思鋒,劉 君,魯 茜,鐘雅文,劉 紅
(潛江市中心醫(yī)院,湖北 潛江 433199)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fā)組成數(shù)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科學統(tǒng)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xiàn)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問題及課題[1]。我院骨科于2012年2月成立品管圈“呼啦圈”小組,針對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中的不足,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加以分析改進,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成立品管圈小組 自愿報名參加品管圈活動,圈員共計10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2名,學歷為本科3名,本科在讀6名,???名,平均年齡29.8歲。設圈長1名,負責立項申報,分配成員任務,組織協(xié)調,實施跟蹤;圈員9名,分別負責監(jiān)督管理、組織成員活動、數(shù)據收集與統(tǒng)計、幻燈片制作、資料整理、相片采集、會議記錄等,邀請護理部質管主任任輔導員,負責輔導與監(jiān)督。
1.2 確定主題 全體圈員就科室急待解決的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列出7個主題,圈員通過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方面對各主題進行評估,每項按5、3、1分進行評分,集體投票表決,確定以“降低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缺失率”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圈名為“呼啦圈”,意喻為“鼓勵患者鍛煉身體、恢復健康”。
1.3 制定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為2012年2—12月,根據活動步驟擬定小組活動計劃表并繪制成甘特圖 (將品管圈活動各步驟制定出詳細的時間計劃表,虛線表示計劃,實線表示實施,若計劃與實施不符時可記錄原因,活動后檢討改善),進行活動進度管控,分配小組成員任務,全體圈員知曉并一致通過。
1.4 現(xiàn)況調查 患者功能鍛煉缺失定義為患者術后無功能鍛煉計劃、有計劃未執(zhí)行或患者對功能鍛煉相關知識掌握不全。采用查檢表對2012年3月10日—4月10日100例手術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情況進行調查,其中63例(占63.0%)患者存在功能鍛煉缺失,因無功能鍛煉計劃未執(zhí)行23例(占36.5%),護士宣教不到位15例(占23.8%),患者不配合10例(占15.8%),護士未督促5例(占7.9%),擔心影響愈后3例(占4.8%),醫(yī)護指導不一致3例(占4.8%),輔助用具欠缺2例(占3.2%),病房嘈雜不方便鍛煉2例(占3.2%)。
1.5 原因分析 針對現(xiàn)狀所有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尋找功能鍛煉缺失的根本原因。其中人員原因包括護士無統(tǒng)一執(zhí)行的鍛煉標準、缺乏培訓、對功能鍛煉相關知識不掌握、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宣教不到位、護士長監(jiān)督不力等;患者存在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醫(yī)護人員不信任、懼怕疼痛、身體虛弱不愿動、擔心移位等;物品原因包括宣傳資料不足、輔助用具欠缺;環(huán)鏡原因包括病房嘈雜、男女混住;制度原因包括無功能鍛煉的具體流程、無質量控制的檢查標準、無護士相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
1.6 制定目標 目標值=現(xiàn)況值-(現(xiàn)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2]。在主題評價表中所有圈員對自己圈能力按1~5分進行打分,計算出圈員平均值為4分,圈能力為4÷5=80.0%,根據現(xiàn)況調查中可計算出無鍛煉計劃、護士宣教不到位、患者不配合3個項目所占累計百分比為分別為36.5%、60.3%、76.1%,遵循80/20原則,將此3項列為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故本次活動目標值=63.0%-(63.0%×80.0%×76.1%)=24.7%。
1.7 對策實施
1.7.1 制定詳細鍛煉計劃表 設計骨科患者全髖置換、半髖置換、半月板損傷、腰椎骨折等十余種疾病術后功能鍛煉指導的計劃表(見表1),所有表格均為正反兩面,表格正面為指導計劃,方便護士與患者家屬閱讀,反面為具體執(zhí)行表格,包括眉欄與執(zhí)行表,眉欄內容包括患者床號、姓名、病種、手術日期,執(zhí)行表為每日執(zhí)行的時間、具體內容、次數(shù)、執(zhí)行人簽名等,確保每天執(zhí)行,不漏項。
表1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功能鍛煉指導單
1.7.2 嚴格落實宣教工作
1.7.2.1 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涵蓋品管圈手法的運用,各項疾病的具體鍛煉方法,骨科常用固定器材的選擇對功能鍛煉的影響等,同時針對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進行考核,要求責任護士人人過關,新入科護士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1.7.2.2 制定功能鍛煉的標準流程,即:了解患者手術方式與固定材料——與醫(yī)生一起制定鍛煉計劃——評估患者情況——可進行鍛煉者講解鍛煉目的——指導患者和家屬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檢查是否掌握——已掌握者每日督促或協(xié)助患者執(zhí)行——定期檢查效果并向醫(yī)生反饋——患者康復出院、指導相關注意事項。對評估后暫不能進行鍛煉者,給予相應處理后定期再評,能夠開展鍛煉后應盡快開展,對已指導仍未掌握者,應多次宣教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1.7.2.3 制定骨科功能鍛煉專項檢查標準,內容涵蓋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情況、責任護士指導落實情況、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患者具體落實情況等,成立專項質量檢查小組,由高年資護士擔任質控組長,護士長定期督查,每月反饋,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持續(xù)質量改進。
1.7.3 提高患者依從性 責任護士反復向患者宣講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不及時開展的危害,對不按計劃執(zhí)行鍛煉的患者,認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針對疼痛問題可在鍛煉后給予冷敷,必要時使用鎮(zhèn)痛藥物,身體虛弱者可由護士或家屬協(xié)助完成,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給予科室專門制作的圖片進行講解。
2.1 有形成果
2.1.1 患者功能鍛煉缺失率降低 采用查檢表對2012年9月10日—10月10日100例手術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情況進行調查,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缺失率由63.0%降為21.0%,其中無功能鍛煉計劃、護士宣教不到位、患者不配合3項較活動開展前分別下降了18.0%、6.0%、7.0%。
2.1.2 護士功能鍛煉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提高 活動前后分別對工作1年以上護士進行功能鍛煉相關理論、操作進行考核,考試合格率分別由55.4%、33.3%提高至100%、85.7%,因開展活動前護士對功能鍛煉不重視,且科室未開展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培訓,而活動開展后,科室反復培訓,護士觀念轉變,所以培訓后考核成績存在較大進步。
2.2 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前后所有圈員就品管圈運用方法、團隊精神、工作熱情、溝通能力、學習思考能力、自信心等6項,按1~6分進行評分,活動前平均分值為 2.5、3、3、3、2.5、2 分;活動后平均分分別提高到為 5.5、5、5、4.5、5.5、4.5 分。
3.1 在骨科功能鍛煉中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了患者功能鍛煉缺失,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 田君葉等[3]研究顯示骨科患者需要更多關于手術和康復的知識,功能鍛煉的方法、活動的注意事項等信息。而在實際工作中,醫(yī)護人員重手術輕鍛煉的理念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通過制定各種疾病功能鍛煉標準計劃,使護士在臨床指導過程中規(guī)范化、標準化、具體化;修訂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流程,加強護士培訓力度,加強功能鍛煉健康宣教等各項措施的落實,降低了骨科術后功能鍛煉缺失率,同時將功能鍛煉納入骨科??谱o理質量考核,督促護士正確執(zhí)行,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
3.2 在骨科功能鍛煉中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圈員綜合素質,增強團隊凝聚力 品管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優(yōu)勢是全員均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管理不再是以護士長和科主任為主,而是全員積極參與[4]。活動中所有圈員積極主動,自行查找文獻,動腦思考問題,對品管圈各種工具如根本原因分析法、柏拉圖、冰山圖、雷達圖等由陌生到熟練運用,提高了圈員的綜合素質。
3.3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本次活動中活動前理論、操作考試合格率分別僅有55.4%、33.3%,與科室以前并未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而此次活動設定合格分數(shù)為85分有關,存在目標設定過高,未考慮到實際情況。且本次活動需醫(yī)生參與配合,部分醫(yī)生觀念落后,在制定計劃時醫(yī)護不能達成一致。在今后的品管圈開展中需注意斟酌,使活動開展更科學合理。
[1]劉庭芳,劉 勇.中國醫(y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3.
[2]張幸國.醫(yī)院品管圈活動實踐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3-25.
[3]田君葉,劉均蛾,穆 紅.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77-379.
[4]顧軍養(yǎng),王燕萍,朱燕君.品管圈對提高橈動脈穿刺成功率的觀察效果[J].護理學報,2012,19(3B):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