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東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初中學生政治素質的重要課程,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課程理論性、思想性較強,所以,造成教學質量不高。主要分析新時期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轉變理念;問題探究;發(fā)散性思維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擔當的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復述者,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是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復述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模式下,很多學生其實對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會,也難以靈活地應用,因此,在創(chuàng)新教學上,應當首先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轉變?yōu)椤皩W”,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提問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教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加大對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
課堂提問是深化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難度及提問的頻率,過于容易或太難的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太過頻繁的提問又易引起學生反感,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如在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時,單一地提問概念或者哲學原理、
枯燥地背誦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厭煩,而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問題,利用課文中“風吹動經幡,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的例子,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后,由每組的代表分別對本組的觀點進行簡單的闡述,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背誦起來更為容易,同時一些趣味性問題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樂于學習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以基本理論去分析時政熱點、方針、政策,促使學生客觀全面地了解社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指導學生將抽象、概括的理論與具體的材料結合起來,通過對具體材料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論。如,以“金融危機”為案例組織材料,對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聯系進行分析,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汶川災后重建取得的成就對“意識具有能動作用”進行闡述,揭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并讓學生就所舉的案例,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利用不同的基本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們還應當積極地對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學習,將現代教育理論應用于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周冬亞.試談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J].讀與寫,2013(7):140-142.
(作者單位 河南省太康縣老冢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