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
[摘要]在2009年教師節(jié)前夕,教育部在新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明確教師有批評學生的權(quán)利,該規(guī)定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和廣泛的討論。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于對學生成長的關(guān)愛和負責,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在批評的同時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到師愛,從心里上樂于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批評”的目的,分寸,時機,方式。
[關(guān)鍵詞]批評教育 目的 原則 方法 尊重 平等 樂于接受
教育的中心任務(wù)就是育人,教育青少年一代是教師的天職,而批評教育又是教師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的方法。當然,教育要遵循規(guī)律,管理要科學,批評也要恰當,這都是教師本份的事情,要相信教師,要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知道會怎么做,會恰當?shù)匕盐?。我認為,批評教育是對學生教育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于孩子的錯誤給予一味的表揚,只會越來越縱容孩子犯錯,很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而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遠。當然,只有在適當?shù)牡胤?,適時、適度地進行批評教育,選用恰當?shù)慕逃椒ú拍軐W生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總之,批評教育是教育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應當引起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和重視,這是當今時代對學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正視批評教育的現(xiàn)狀
適當?shù)呐u教育可以快速高效地引導學生認識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發(fā)展。而現(xiàn)今社會,老師對學生的批評卻存在著種種弊端,批評教育的現(xiàn)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
(一)“批評教育”嚴重缺失,使學生不能正確面對挫折,迷失自我。在強調(diào)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quán)益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xiàn)了教師,特別是一些班主任老師不敢管理學生的現(xiàn)象、不敢批評教育學生的現(xiàn)象,放任學生的現(xiàn)象,這是很不正常。班主任和所有的科任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都應該認真地履行職責,要尊重學生、關(guān)心學生、愛護學生,同時敢于管理學生。如果不敢批評學生、不敢管理學生,該管的不管,那就是不負責任,就是瀆職,就是失職。廣大的教師應該打消顧慮,放下思想包袱,遵循教育規(guī)律,恰當?shù)剡\用好自己的專業(yè)權(quán)利,認真地、模范地履行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大膽地管理,妥善地管理,科學地管理,教師、家庭、社會,應該在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二)“批評教育”過多過濫,使學生喪失信心,破罐破摔。當遇到“頑劣”孩子時,有些教師便丟失了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顯微鏡和放大鏡,憤然拿起“批評教育”這把大剪刀,想“快刀斬亂麻”地把那些枝枝丫丫的壞毛病通通剪掉,事實上壞毛病真的能順利剪掉嗎?過多過濫的批評,使學生覺得不被理解,老師和學生都討厭他,引發(fā)了與老師、同伴的感情對立,增加了今后教育、轉(zhuǎn)變的難度。事實證明,被成人或集體厭棄的幼兒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離我們預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
而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只掌握文化知識,而是希望學生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脫離父母的卵翼之后,依然是一個有用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學生必須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增強自身的意志力與耐挫力。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當然挫折教育中就包括批評教育。
二、明確批評教育的目的
批評是為了讓學生完善自我形象?!柏煛笨芍笧榕u,作為教師,要使批評奏效,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對立,首先,要從自身的角度明確地樹立起一個觀念,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一儆百”,不是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為了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評是為了幫助學生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所謂自我形象,是指學生對自己整體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價,許多研究表明,一個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學生更富于自信,在學習活動中更容易自覺督促自己,取得進步與成功,因此,批評既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進學生完善自我形象。
老師批評學生,是為了喚起學生的警覺,限制和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并使之及時糾正從而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一種“常規(guī)方法”。藝術(shù)地使用批評教育,不僅能指點迷津,更能啟迪心智。它是建立在互相的尊重、平等的前提下的。
三、了解批評教育的前提
1.掌握事實,明辨是非
毛澤東曾說:“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崩蠋煂W生的批評教育首先應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chǔ)之上,如果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妄加評判,只會讓學生覺得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jù),無法接受。所以在批評學生之前,老師要通過觀察、傾聽、詢問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做好調(diào)查,掌握確切的情況,弄清事情的本來面目,分清是非,然后思索相應的批評教育方法,絕不能偏聽偏信,顛倒是非。弄清學生犯錯誤的心理動機,搞清批評對象的問題和原因所在,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批評教育。
2.尊重學生,平等溝通
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溝通,既要站在老師的角度,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如果沒有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地溝通,或不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就無法有效地實施批評教育,這樣的批評不但收不到實效反而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批評教育學生時,如果教師僅以教育者的身份去進行,學生常常會產(chǎn)生反感。如果教師參與其中,把自己和學生一起做一個被批評者,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把握批評教育的原則
1.尊重學生
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奠基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都將在這一時期萌芽和發(fā)展,所以老師批評學生時應當理解他們獨特的情感體驗,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并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2.就事論事
所謂就事論事,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對事不對人,二是一事論一事。首先,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應當批評他這種錯誤的行為,而不是批評他這個人,這樣才能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會被批評,需要改進什么,這才是批評的目的。其次,批評學生時要一事論一事,言簡意賅,點到為止,不要翻出“陳年舊賬”,否則會讓學生覺得雪上加霜,更為難堪。例如可以就班級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普遍性不良現(xiàn)象或?qū)W習中的不良風氣開展討論活動,班隊活動,讓正確的集體輿論代替教師單一的批評,形成正氣,這樣,存在不良行為的學生就在活動中驚覺,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從而消除與教師情緒上的對立,達到師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彥力.批評教育的境界
[2]蔣海清.對“批評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和思考
[3]鄭建設(shè).批評教育學生的六種方法.教書育人
(作者單位:遼陽市白塔區(qū)東文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