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偉
忠言是一杯苦茶,味道雖苦,卻泛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忠言是一枚砝碼,放上它,生命的天平立刻穩(wěn)穩(wěn)當當;忠言是高掛天空的一彎明月,唯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心靈的本真,找到正確的方向。
聽得進忠言,首先要求我們要虛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對事物都有著各自獨到的見解,這就需要我們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作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看了以后,認為把“推”改為“敲”更好,賈島大呼其妙,當即就改成了“敲”,于是成就了一段“推敲”的佳話。賈島是著名詩人,韓愈也是著名詩人,假如當初賈島愛面子不虛心聽取韓愈的忠言,那“推敲”這個詞還不知道從何說起呢!所以我們應虛懷若谷,虛心對待身邊的人,可能一個很不起眼的人就會給你受益終生的忠言。
聽得進忠言,要求我們認清忠言的本質。我一直覺得忠言就像一杯苦茶,味道雖苦卻對健康有益;順耳的謊言就像一杯糖水,可以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意,長期喝下去卻對健康無益。不知道這樣比喻是否恰當。“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無數(shù)事實證明了這句古訓是有道理的。喜歡聽順耳的、好聽的話是人之常情,因此我們總是拒絕那些逆耳的忠言,但是我們必須學會聽得進忠言,因為只有忠言才會讓我們進步、成長。聽忠言就像拔掉身上的刺一樣,會有短暫的痛苦,但這短暫的痛苦換來的卻是長久的幸福。
聽得進忠言,我們還要付諸行動。聽到別人對自己的忠告,不能只停留在耳朵上,還要付諸行動,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齊威王聽了鄒忌的忠言并付諸行動,收到了“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zhàn)勝于朝廷”的良好效果;趙太后聽了觸龍的意見并付諸行動,成功請到了援兵。希望我們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行動吧,為了完善自我。
當然,我們聽的忠言必須要“忠”,要正確并對自己有幫助,不能什么意見都聽,什么花言巧語都視為“忠言”,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原則,正確地認識忠言。
當忠言來臨時,不要拒絕,不要猶豫,擇善而從,實現(xiàn)人生質變。
【評點】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議論文。文章開篇即連用三個比喻,將“忠言”的作用揭示得形象生動。主體部分緊扣論點,從“虛心接受”“認清本質”“付諸行動”三個方面加以論證,思路明晰;幾個事例典型深刻,有理有力。文章結尾簡明扼要,直截了當??傮w來看,文章很好地運用了比喻生輝法,將論點形象化,結合嚴謹?shù)恼撟C,讀罷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