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厄普代克作為當代美國社會的書記員和美國文化的頂尖剖析者,以《兔子四部曲》這部作品為契入點,將主人公哈里的個人及其家庭生活置于包羅萬象的社會輻射之下,以極為細膩和寫實的筆法描繪了美國中產階級社會的生活圖景,在不同程度上探討了宗教、婚姻、家庭性觀念等問題,真實的反映和折射出了當代的美國社會文化現象。本文主要從邊緣人,信仰危機與宗教世俗化三大方面剖析解讀。
關鍵詞:兔子四部曲;邊緣人;信仰危機與宗教世俗化
1 引言
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 一 2009)是美國當代文學史中當之無愧的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米铀牟壳笔嵌蚱沾说慕浀渲?,代表了他的最高文學成就。“兔子四部曲”的時間背景是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描寫的內容涉獵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全面展示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現狀。在《兔子四部曲》中,厄普代克主要展現了二戰(zhàn)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美國人的命運。通過“兔子”哈里這個普通美國人的經歷,揭示了現代人面臨的生存窘境以及現代人的精神墮落,作品中流露出對美國文化深深的不安。本文主要以主人公哈里的逃離為主線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二戰(zhàn)后美國社會文化現象背后隱藏的原因。
2 “兔子”--戰(zhàn)后一個反叛,茫然的“邊緣人”
人類社會中的人可分為中心人和邊緣人。中心人是指在這個物質社會里,擅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且合乎主流價值觀念的人;邊緣人是指置身于主流社會的邊緣,以一種孤獨的漂泊推崇、肯定個體感性價值的人。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邊緣人,二戰(zhàn)后初期(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也不例外。二戰(zhàn)后美國文學中的邊緣人的出現和他們獨特的生存形態(tài)的形成是與二戰(zhàn)后美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背景緊密相連的。二戰(zhàn)后美國文學中“邊緣人”形象的出現,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精神相對貧瘠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作品中主人公相對年輕、內心充滿熱情、精力旺盛,卻很難融人主流社會,并以一種幼稚、孤獨而決絕的叛逆方式向外部世界宣戰(zhàn),走上了一條游離、反叛與茫然的“邊緣”之路?!案窀癫蝗搿笔恰斑吘壢恕迸c主流社會所倡導、宣揚和傳達的主流文化、生存法則、處事方式完全背離且無法共處的一種狀態(tài)。他們對自己所生存的這個現實社會中那些為公眾所普遍認同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表現出明確的厭惡,同時也因自身突出的個性特征為主流社會所排斥?!斑吘壢恕彪m然大多都以妥協的態(tài)退回到主流社會中來,但他們對于自由的熱切向往和生命存在的執(zhí)著叩問,是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超越自身、走向未來的不竭原動力。
3 信仰危機與宗教世俗化趨勢
美國是建立在圣經文化的基礎上的,最能代表美國文化特性的,莫過于美國的宗教文化。美國是“上帝的國家”。是有著教會精神的民族,這一點甚至寫進了憲法里,它的每一張鈔票上也都印有In God We Trust字樣。(我們信賴上帝)在現代物化社會中,作者深切體會到了宗教的衰落,他清楚地意識到,這個時代美國人的信仰絕不可能等同于傳統(tǒng)宗教那樣放棄自我,抱著對上帝絕對忠誠的精神,因為傳統(tǒng)的宗教在現代社會已經失去了原有地位和影響力。正如作品《兔子跑吧》中,人們進教堂不是聽神父之聲,而是聽魔鬼之聲,牧師對哈里的感化絲毫不起作用。事實上,兔子的行為代表了戰(zhàn)后美國社會普遍的“星期天上教堂現象”。對于這些人來說,宗教并不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只是他們星期天早上的興趣,并不能為他們提供鼓勵和支持,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兔子或許不完全歸為此類,但在缺少虔誠的宗教精神上與他們是有相同之處的。哈里的處境代表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信仰的危機和青年人追求人生意義的苦悶。厄普代克在他的作品中不斷地暗示美國人在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崩潰后,文化上的優(yōu)越感不斷受到挑戰(zhàn),從而面臨空前的精神危機。
文中艾科斯是個世俗化的主教派牧師。他第一次出現就與世俗聯系在一起:他著一輛綠的發(fā)亮的1958年別克車,在1959年的小說背景下,這輛車嶄新且氣派;“他嘴里叼著支沒有點燃的香煙,白色的香煙襯著白色的衣領,這車窗的畫委實有點令人發(fā)笑。”他的吸煙同兔子的戒煙形成對比,是世俗的另一種表現;艾科斯將基督教當作一種對歡樂與物質享受的禮贊,他追求美、快樂和安寧,他的住所也與傳統(tǒng)的牧師相去甚遠,“他住房的瓦檐上都鑲著白色的木條,一個仿 希臘教堂風格的小門廊,房頂上蓋著石板瓦,像一條大魚的鱗閃閃發(fā)光”。兔子第一次到他家里,就覺得那個房子的格調過于輕快,與一個牧師的身份不相稱,因為對于一個傳統(tǒng)的基督教徒來說,這一切過分浮華和享樂了。這一切都顯示了物化社會對牧師生活的影響。在之后的交往中,兔子又發(fā)現艾科斯雖身為牧師,卻也無法感覺到上帝的存在,他的牧師職責似乎也限于調節(jié)家庭糾紛之類的瑣碎的事情,他的布道既枯燥又缺乏說服力,他在祭壇欄后面顯得心神不定、焦躁、麻木。他對哈里的拯救也不是在教堂中進行,而是在打高爾夫球的過程中進行心理治療,試圖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感化和教育兔子心理學是他的工作指南。從任何意義上來說,艾科斯已不能被稱為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牧師,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宗教行為已經與人們的世俗生活結合在一起,從神圣的教堂轉入了日常生活的領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哈里曾多次接受了艾科斯的幫助,但艾科斯卻無法使哈里獲得精神上真正的解脫。于是為了找到心中的“那樣東西”,為了實現自己的精神追求,哈里仍在跑,跑離了家庭,跑離了社區(qū),更跑離了這個日益世俗的基督教。厄普代克在作品中試圖世俗生活和神圣的宗教之問尋找一種平衡,想要把無可觸及的神圣世界在有形的世界中展示出來,從而解決在充滿欲望和沖動的現代商品社會中人們的精神信仰與物質享受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梢钥闯觯簜鹘y(tǒng)宗教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影響力,解決人的信仰與物質享受的突的途徑,不是要重新確立宗教的絕對地位,而是把世俗和神圣結合起來,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走世俗化之路。
4 總結
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說成功的塑造了兔子這樣一個置身于美國社會大背景中的典型美國人形象,作者正是以一個平凡卻又充滿沖突的人物為主人公,探討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等一系列問題,揭示了美國當代文化的種種現象。并深層次的分析了現象背后的原因,通過“兔子”哈里這個普通美國人的經歷,他揭示了現代人面臨的生存窘境以及現代人的精神墮落。對于兔子來說,無論是一個追求自由與理想的光榮的英雄形象,還是流氓不負責任的無賴形象,哈里的命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代人類的命運,凡是關心現代人命運的人,在哈里的命運中都能得到一定的啟發(fā)。作品中流露出他深深的不安他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吸引讀者參與爭論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是關于“道德爭論”,更多的是因為涉及的是文化的問題。兔子面臨的現實和困境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文化問題。換言之,與其說是一個個人問題,不如說是一個社會的和文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約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萬正方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M]
[2]桑迪歡.論《兔子四部曲》對當代美國文化的透視[B]南昌:南昌大學人文學院。2005
[3]金銘,二戰(zhàn)后美國文學中游離、反叛與茫然的“邊緣人”[J]南昌: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4]鄧雪玲,美國文化的困惑與信仰真空[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
[5] 索金梅,郝蘊志.失敗的抗爭者《:兔子跑吧》中兔子的人格與行為分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
作者簡介
劉晨(1988-),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美國文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