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平
摘 要:總結了在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些經驗,側重中職語文實施“生本”教育的優(yōu)勢,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學生的學習體會作為證明。
關鍵詞:中職語文;以生為本;優(yōu)勢
我校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課堂改革的這幾年里,在中職語文學習中,學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成果顯著。經過幾年的努力,發(fā)現(xiàn)實施“生本”教育,在中職語文教與學中是很有優(yōu)勢的,總結如下:
一、肯定“已知”,引領“未知”
有人認為小學生是一張白紙,容易實施任何教育模式,但在已經形成習慣和思維定勢的中職學生中實施,就很難進行。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化困難為優(yōu)勢,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其實很多教師都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大多很聰明,思維很活躍,接受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都很強,只是我們總認為他們沒有將聰明才智用在學習上而已。
正因為他們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們可以對他們的“已知”領域加以肯定和贊揚,從而引導他們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這一“已知”部分可以說是學生能夠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重新起步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個性發(fā)掘、優(yōu)勢培養(yǎng)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學生從教師的肯定中獲得自信的重要來源。興趣除了來自自身的性格、優(yōu)勢以外,更多的是來自成就感,來自家長、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看到許多學生來到中職學校以后才激發(fā)出學習興趣的例子。也正因為他們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們才能從集思廣益中得到更多的驚喜,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1128班楊光祥:來到這所學校已經整整一個學期了,對語文的興趣沒有減退,反而越來越濃厚。職業(yè)中學的語文課雖然很少,任務也比高中要輕松,雖然不辛苦,但不代表我們學不到東西,我認為輕松學習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這種形式的學習真的很好,課
堂上不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而是學生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讓在座的學生和老師去聽,然后大家再去補充做筆記,去思考,去討論……
二、“說”優(yōu)于“寫”
“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素質培養(yǎng)的重點。從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來看,“聽、說、讀、寫”等能力中,中職學生更善于“說”,更樂于“說”。因此實施“生本”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說”開始,而且“說”也是互相交流、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教師能在交流中善于利用自己的贊語和幽默,就會讓學生
“說”的能力提高得更快。
作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反饋,“聽、說”比“讀、寫”更加快速、有效。特別是在現(xiàn)在中職語文課程的安排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課堂交流的時間減少,課下交流時間則更有限。因此,充分把握住課堂,讓課堂成為一個強大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直接得到反饋,及時感受到進步和成就感,可以讓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1131班張雅倩:還記得我上學期上臺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回讀,或者明明不是口吃都變得口吃了,可能是因為太過緊張,因為平時沒有什么上臺說話的機會。但是現(xiàn)在經常有上講臺說話的機會,膽子也變大了,說話的技巧也比以前有所提高了。與初中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以前都是老師在課堂上為我們講課,而現(xiàn)在就大有不同,大部分都是我們學生上臺講,在課前準備ppt,上課的時候,就和小組的人一起上臺演講,這足以提高我們的膽量和
口才。
1128班簡嘉慧:在初中的時候,我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fā)言,然而到了職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舉手的次數(shù)“突飛猛進”了。在職一上學期,雖然有舉手,但是極少!不過到了下學期,舉手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哈哈,不過這樣也好,也說得上有進步了。
三、建立和諧、對等的教學相長的氛圍的最好時機
有效利用和化解叛逆的心理和情緒,建立和諧、對等的教學相長的氛圍。尊師重道是自古以來師生之間的相處原因,學生對老師的心態(tài)大多是唯師尊、師命不可違。因此師生之間要建立和諧、對等的教學相長的氛圍,是需要雙方努力的,特別是教師的努力。加上此階段的中職學生處在叛逆、強烈要求獨立的特殊階段,如果我們能因勢利導,將學生的好奇、好強,不理性的標新立異,及在同齡人或異性面前的表現(xiàn)心理等特點好好利用,會對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131班張雅倩:生本班都很民主的,通常都是學生一起發(fā)表意見,不像以前的老師,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他們自己決定,學生絕對沒有發(fā)表的機會。生本班上臺表演的機會很多,只要你肯出力,就會給你機會。
1128班陳國樑:老師希望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老
師與學生像朋友一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理解。不可否認,語文老師的上課方式我是第一次見,很能激發(fā)課堂活躍度。
四、更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1.教學理念的更新
教師與學生就像是農人和小苗的關系,給它基本的生活條件,小苗就能自己長大,小苗有自己生長的規(guī)律。但教學理念中的誤區(qū)是:以為小苗成長需要由教師來完成。教師把小苗的成長描述成一點、兩點、三點,甚至更多,但小苗從來不會按照“點”來成長,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
農人有農忙、農閑,農人休息時小苗還會成長。小苗是在一個階段中整體地成長,不會按規(guī)定一點一點地長,我們不要什么都做,也不要什么都不做,而是提供環(huán)境,提供機會、條件、適當?shù)膸椭?,提供土壤、澆水、除草?/p>
學生的個性各異,當然特點、優(yōu)勢也各異,因此“生本”教學中,經常會看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根據(jù)自己的成長需求,對學習成效有所側重,有不同的關注。正如我們不可能要求每棵樹都長成一個模子一樣,學生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什么、怎么努力,只要他們成長即可。
2.教材的靈活使用
要把谷子變成米,才能給孩子吃,同理,教師也要把教材重新整合、變形,把教材變成語文實踐。文本的基本功能是傳遞信息,帶來對人有用的信息,整個語文就在人的素養(yǎng)里。我們無需對課文作過多的分析,該瘦身的瘦身,獲得基本信息則可,要深入就讓學生自己去深入。我總在課堂里對學生說:“知識的寬度和深度由你自己去決定。學校給你的就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和一個展示的
平臺?!?/p>
1128班寧俐:和舊的教育方法不一樣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是主動者,而老師則是作為一個引導與輔助的角色,這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地方。而通過生本教育這種方式的學習,同學們的成績確實是有所提升。我蠻喜歡老師在課堂上說的一句話:“知識的寬度與高度,是由自己去決定的。”總的來說,就一句話,這一年來的學習讓我獲益匪淺。
1128班曾嘉慧:我認為我們班的語文課是很有趣的,因為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認為生本教育能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
1128班吳澤君:從生本教育中學習到:所謂的學習是為自己學的,不是為誰學的。自覺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因為以后進入社會什么都要靠自己,沒人會管你一輩子。
沒有靈動的課堂是沉悶的,語文學習就是收獲信息,引發(fā)思考,得到感悟。以“生本”為理念進行的教學改革是非常適合中職語文教學的,它的優(yōu)勢就是學生的進步不是個別的,而是整體的,讓學生輕松地學、自主地學。改變的核心和成果是學生的自信的提高,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的提高。這是我們中職語文教育的方向,也是中職教育的方向。
正如1131班梁梓茵同學所說:“‘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輝煌這句話見證了我選擇就讀職中是對的?!毕M恳粋€中職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方向,感受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榮耀。
參考文獻: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作者單位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