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每一位學習者交際的必備工具,更是學習做人處世的基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讀為本、以讀精講、、以寫促讀等方法促進教學。
關(guān)鍵詞 :“讀”占鰲頭 以讀代講 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激發(fā)興趣
對于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的同時,還需具備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yǎng)。事實上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掌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導(dǎo)入能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yīng)如何進行教學呢?
一、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薄笆怯媒滩模皇墙探滩摹?。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朗讀、表演地讀等。無論哪一種形式的讀,要對學生的讀作出明確的要求,杜絕泛泛而讀。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dǎo)學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強暗記”,“逐句玩味”,“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記向?qū)W生講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讀。用什么語氣,帶什么感情。特別在許多課文的后邊要求學生把你喜歡的句子背下來或抄寫下來。這些作業(yè),不是讓學生去盲目抄寫記憶,其關(guān)鍵在于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chǔ)上積累一些妙詞佳句。要達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之讀的效果。
二、以讀精講
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不是為了學生教,講不是為了學生講。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話就是一口清泉。比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jié)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巢覓食,巴金爺爺?shù)诙谓?jīng)過時是在早晨,怎能看到眾鳥紛飛的景象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當遇到這個問題時,教師充分抓住學生提出“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這一個辦法。大膽讓學生讀書,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主題。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小主人。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guān)鍵在于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語言,創(chuàng)設(shè)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chǎn)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xiàn)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dǎo)的能力。
三、以寫促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白x與寫,讀與說?!笔且粋€相互統(tǒng)一的有機體?!白x寫結(jié)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后歸宿?!遍喿x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一下,有什么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wù)劯邢耄蛘邔懗龈邢?。比如:《窗前的紅氣球》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科利亞說些什么?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閱讀教學的三實:“真實、樸實、扎實”。
河北省南皮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