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董文鑫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學校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征程。聲樂教學是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它處于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之中,因此應以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來應對聲樂教學。本文主要論述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簡要概述了我國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明確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并進一步探討高校聲樂教學的未來發(fā)展之路!
關鍵詞:聲樂教學 現(xiàn)狀教學 改革教材
一、研究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與深入,在普通高校開展聲樂教學,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聲樂藝術,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這也是聲樂教學實施的價值所在。
首先,聲樂是實現(xiàn)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的一個載體。聲樂教學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作為音樂課程里的一門邊緣學科,聲樂教學具有涵蓋知識面廣,綜合性較強等特點。它對其他各門音樂課程的學習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聲樂教學成為歷史必然。"
其次,通過學習聲樂,可以提高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代教育關注的主要問題,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人們對于如何快捷、有效的實現(xiàn)這個目標都在進行不斷地探索,而聲樂教學剛好順應了素質教育的需求,它不僅可以使聲樂的受教育者學會如何欣賞藝術,同時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一些著名的音樂家身上的優(yōu)良品德和作風無形中也影響著每個聲樂受教育者。此外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也能得到相應提高。在聲樂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分析歌曲的內部情感,不僅能陶冶他們的情操,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以及感性和理性的相對平衡。因此高校聲樂教學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
近幾年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其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實踐經驗得以積累,聲樂教學理論研究也不斷地深入,且聲樂教學已經有了一個良好認識基礎和保障機制,但是,我們也必須客觀的認識到普通高校聲樂的發(fā)展還極不平衡,聲樂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對目前的高校在聲樂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理解顯得尤為重要。
1、聲樂教學理論研究方面
目前,國內關于聲樂教學的文獻是相對匱乏,高校聲樂教學理論研究的薄弱和不夠深入直接影響著聲樂教學實踐活動,聲樂教學實踐的發(fā)展也反作用于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聲樂教學理論研究的淺薄或滯后嚴重阻礙著我國聲樂教學的發(fā)展,因此研究聲樂理論的工作者應加強聲樂理論的研究和收集。
2、聲樂教學教材的缺乏和課程設置的不規(guī)范性
普通高校聲樂課本對于音樂知識的普及和推廣,陶冶個人情操以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適用于普通高校聲樂課的教材還相對比較落后,此外聲樂課程設置隨意性也嚴重阻礙了聲樂教學的發(fā)展,目前我國聲樂課程內容的選編與組合缺乏統(tǒng)一性。學校自主選擇課本,隨意性比較大,而且沒有根據(jù)學生的聲樂水平和素養(yǎng)進行課本的篩選和課程的設置。老師僅僅是傳授聲樂的基本技能知識,而以聲樂的情感和審美為主線的音樂素養(yǎng)沒有得到重視,因而聲樂教學實踐并沒有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提高,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聲樂教學的目標。
3、聲樂教師綜合素質的參差不齊和師資力量的不足
普通高校專職聲樂教師的缺乏以及聲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的較大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聲樂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聲樂教學改革方向
1、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問題
集聲音、思維、生理、文學涵養(yǎng)及審美于一體的聲樂教學,其綜合性較強,它不單純是鍛煉學生美好的歌喉,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氣質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才是其終極追求。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轉變勢在必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資源,不是技術,而是教育者的理念和教學方法。正確的理念能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而陳舊的教育理念陳舊和落后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甚至影響其一生。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徹底拋棄過時的、落后的教學觀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完善聲樂理論,以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引導作用。
2、重視聲樂教材的選擇、加快聲樂課程體系的建設。
聲樂教學由聲樂基礎理論、聲樂技能訓練和聲樂舞臺實踐三部分構成。它不單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也是一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課程。但是,目前的很多高校聲樂教學中只有一門歌唱課,這大大的影響了聲樂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加快聲樂課程體系的建設。而教材是課程的載體, 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教材也是教學內容得以傳授和接受的最佳途徑。其次關注教材建設也能推帶動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fā)展。在關注教材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做到因材施教。聲樂教學是以聲樂練聲曲、歌曲作品作為訓練的基本教材的。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聲樂教材時,要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做到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層次不同的教學曲目對學生進行聲樂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習效率,真正的達到聲樂訓練的目的
3、認真研究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聲樂教學有教和學兩方面組成,而在過去的聲樂研究中,我們只把眼光放在了如何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滿堂灌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至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知之甚少,這種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所以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采取適合、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讓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情感對聲樂教學也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聲樂是一門以情感貫通全部的藝術,情感是聲樂教學的核心,能引起人內心的共鳴,對聲樂教學發(fā)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聲樂教師應充分重視聲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以調動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
4、提高聲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
目前,高校聲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總體有限且參差不齊,,因此,高校在招聘聲樂教師時應提高門檻,選拔一批專業(yè)水準高,綜合素質強的教師。聲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不斷的更新觀念,以一顆與時俱進的心來面對聲樂教學,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以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
結束語:
聲樂教學既是一門是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聲樂教學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要在尊重其自身規(guī)律的基礎上去探索聲樂教學的未來發(fā)展之路。民族聲樂教學實踐及研究既是發(fā)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先行軍,也是提高民族聲樂發(fā)展水平的基礎,在民族聲樂發(fā)展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前瞻作用和指導意義。而作為民族聲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通高校聲樂教學,其聲樂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深入地研究我國普通高校聲樂教學對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和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媛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432.
[2]李首明.關于練聲曲在教學中運用的若千思考.中國音樂,2006,(1):182.
[3]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3月
[4]裴娣娜主編,現(xiàn)代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徐青茹.聲樂教程.[M]山東: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
[6]曹理.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7]李晉瑋,李晉緩.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158.
作者簡介:陳越(1983.10-),男,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歌劇音樂劇學院,助教 ,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董文鑫(1983.10-),女,河南平頂山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歌劇音樂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