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興
任何一篇好習作都要有真情實感,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寫作要有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梢哉f,積累是作文教學的源頭。
一、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
新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日常接觸的家庭、社會、學校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作文素材,作為教師一定要引領學生留心生活,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不僅如此,對于社會生活的大事,還要恰當?shù)匾龑W生給予關心、評議;對于細小瑣碎的身邊小事,也要引導學生關注,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去關心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以細膩的心靈去尋覓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久而久之,學生的審美有了鮮活的內容,學生的行為有了正確規(guī)范,學生的心靈更得到了陶冶。人間處處有真情,生活時時充滿陽光。有了對生活的熱愛,學生的內心猶如無邊的海浪,廣闊無垠,蘊味無窮,寫起作文來還愁沒有寫作素材嗎?
二、從博覽中汲取寫作材料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睂嶋H教學中,我大力地倡導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書,給學生推薦一些必讀篇目,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以讀促思、以讀促寫,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同時,我給學生規(guī)定每周課外閱讀應達到一定的量,要求把閱讀中的種種信息用“爛筆頭”及時收獲下來,再組織學生反復體味。大家興趣盎然地傳閱著、品味著、感悟著。故事比賽、成語接龍、歇后語專家……層出不窮的多種活動,更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漸漸地,知識有了積累,寫作之源越發(fā)地豐盈起來。
三、從觀察中獲取寫作題材
新課標明確指出:作文要與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緊密聯(lián)系。葉老先生也說:“寫任何東西都決定于認識和經驗,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經驗,就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鄙钕褚粋€萬花筒,奇妙無窮。每天學生們身邊的人和事,周邊的四季景色,每節(jié)課的紛呈內容,都在變化著,精彩著,這些恰恰是他們因地制宜的極好的觀察對象。我抓住一切契機,領著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方法去聽、去看、去想。
早晨上學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交流中學生不知不覺地被每個父母的關愛感動著,被路邊勤勞的賣早點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激動著,一篇篇《在早晨上學路上》的習作應運而生。
校園的小樹林有哪些變化?通過一次次的觀察,孩子們感受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白楊的偉岸,松樹的挺拔,楓葉的絢爛……《美麗的小樹林》記錄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感知的、體驗的種種收獲。
鄉(xiāng)村美景比比皆是,獨特之處無所不在。教學中,我也時時抓住季節(jié)的特點,帶領學生細細觀賞,于細微之處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蠶豆花開了,像孩子的眼睛;麥苗抽穗了,張望著田野;小樹長芽了,得意地搖曳;高粱成熟了,漲紅了笑臉……司空見慣的情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有了不一樣的收獲。滿腦的話兒,滿腔的情懷急于表達,每次回到課堂,誰都想寫,誰都樂寫,一篇篇精彩習作油然而生。
收獲在于觀察,久而久之,學生們自覺地養(yǎng)成了留心觀察的好習慣,還能不為習作積累材料嗎?
四、從想象中創(chuàng)造寫作材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寫作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作文教學的人性化,能為學生的自由表達與充分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想象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在作文教學中,我注重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一幅畫面,從一句話語,從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放飛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寫作的材料。
學習寫作是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最有利陣地。中學語文教師,應繼續(xù)不斷探索中學作文教學改革,引領學生建立“材料庫”,讓精彩的習作抒于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