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桂榮
摘要: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導致我國勞動爭議事件的數(shù)量較多,特別是現(xiàn)在,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增強,以及整個社會法律體制趨于完善,勞動糾紛事件的處理已經(jīng)越來越被重視。我國勞動爭議問題也日益突出,尋求有效的體系或者制度來更好地處理勞動糾紛,成為目前我國處理勞動爭議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探索;相互分離;各自終結
對勞動爭議處理機制進行改革是時代發(fā)展進步的必要要求,傳統(tǒng)的“先裁后審”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代勞動糾紛處理現(xiàn)狀,因此,應該變革這種傳統(tǒng)的機制,向“Y”型體制發(fā)展,“Y”型體制,即將仲裁、審理進行分軌運行,進而匯集于終局的一種新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本文將首先針對我國現(xiàn)行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弊端進行分析,然后再對我國勞動爭議體制改革進行探究。
一、現(xiàn)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不足和缺陷
我國在處理勞動爭議問題上,已經(jīng)漸漸形成一種“先裁后審,一裁再審”的單軌性質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在這種機制下,通過仲裁的勞動爭議事件,很多都還要繼續(xù)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的力度和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雖然勞動爭議案件已經(jīng)經(jīng)過仲裁了,但案件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最終還是要移交到法院進行案件審理。這就形成了“先裁后審”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這種體制有幾個明顯的弊端,主要如下:
(一)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周期變長
因為案件要先經(jīng)過仲裁以及法院的三次審判程序,因此,勞動爭議處理的周期明顯變長,這也導致案件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如果案情復雜一些,甚至還會違反勞動爭議及時處理原則的規(guī)定?!跋容d后審”的體制使得勞動爭議事件處理過程趨于復雜化,長時間的案件推延也會嚴重影響到勞動者的根本利益。
(二)強制仲裁違反了當事人的意愿
仲裁是非行政、非訴訟的社會公斷行為。因此,采用仲裁的形式,很容易影響到當事人的意愿和選擇權。在這種勞動爭議處理體制下,當事人很多情況下根本無法選擇是否要仲裁,而是某種程度上的被強制仲裁,因為,根據(jù)規(guī)定,只要當事人一方遞交仲裁申請,勞動仲裁機構便可以進行立案,然后強制仲裁。這樣一來,當事人的權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
(三)浪費資源、人力、物力
仲裁與訴訟常常相互分離,仲裁沒有為訴訟提供有效的幫助。比如說,當事人如果不滿仲裁的結果,向法院提起訴訟,那么,法院就必須從頭開始審理該案件。所以說,“先裁后審”制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國家資源浪費,以及人力、物力的損失。
二、“裁審分離,各自終結”的Y型機制
因為“先裁后審”制度存在的明顯弊端,我們又必要探尋一個有效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來改變現(xiàn)狀。我們主張采用“裁審分離,各自終結”的模式。
(一)實行這種新機制的必要性
首先,這種相互分離的機制有利于維護仲裁委的獨立法律地位,這不僅因為在勞動爭議處理中,仲裁本身不具有可訴性特征,還因為仲裁與司法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仲裁與司法的終局有本質的卻別,一個基于司法性一個是基于行政性。既然二者的終局并不相同,那么仍然要將他們的終結過程放在一起,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各自終結才是有效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模式。
(二)裁審分離有利于提高仲裁的仲裁質量和效果
仲裁收到人為因素影響是比較大的,人的主觀意愿容易影響到仲裁結果。另外,仲裁組織本身的一些體制或者辦事人員的素質等,也會影響到仲裁的質量和效果。一旦出現(xiàn)仲裁失誤,就容易危及到當事人任何一方的權益,也會導致訴訟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而將裁、審進行分離,等于仲裁有了二級仲裁的性質,這樣有利于監(jiān)督機制的形成,并確保仲裁公平、公正,保障仲裁質量。
(三)兩裁終局制的建立與實踐探索
仲裁管理層次要加強。建立行程逐級管理,分級處理的仲裁機制。比如,省級、市級、縣級的仲裁部門各自負責相關事務。勞動爭議事件視案件的復雜情況以及利益危害關系等分配到相應的仲裁級別進行仲裁。在發(fā)生勞動爭議時,先要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要根據(jù)當事人的意愿看是否要進入仲裁程序或者向上一級申請仲裁復議,最終做出終局仲裁裁決,在終局仲裁裁決后,當事人不可再進行上訴。這樣才能夠真正保障仲裁層次的逐層遞進,以及仲裁與訴訟各自終結的目的。
(四)勞動司法機構的改革
在采取“裁審分離”的機制時,還需要對勞動司法機構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為勞動訴訟對解決我國勞動爭議具有很大的意義。勞動訴訟可以說,是當事人保護自身權益的最后一套屏障。一旦當事人不采用仲裁,那么,勞動糾紛就要移交到法院進行訴訟處理。原有的訴訟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民事訴訟制度不一定適用勞動爭議處理。其次,勞動訴訟的審理欠缺法律依據(jù),與民事訴訟容易產(chǎn)生矛盾。最后,勞動爭議案件的繁雜性對法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審理壓力。并且,由于審理案件數(shù)量很多,容易影響到審理的周期。
綜上所訴,在處理我國勞動爭議問題上,就原有的處理機制有必要做出一些制度改革和機制調整?!跋炔煤髮彙辈粌H會延長糾紛處理周期,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使仲裁和審理相互分離,使仲裁和訴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完成獨立終結工作。這種“Y”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更有利于整合社會資源,發(fā)揮勞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作用,將勞動爭議事件處理的更加符合人意。
參考文獻:
[1]陳文紅.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探討[D].蘭州大學,2006.
[2]李林.論我國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完善[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坤平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