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碧
摘 要: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弊寣W生在字里行間、在品文悟意中形成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人生觀,是教學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有效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開啟學生的智慧;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有效朗讀的訓練。
關(guān)鍵詞:朗讀;激趣;啟智
小學語文教學,旨在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其智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應(yīng)當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手。但在當前的教學中,由于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教師的教學往往偏重寫,而忽視其他幾個方面的訓練。其中朗讀的訓練就是最容易被教師忽視的一項訓練內(nèi)容。教師往往多注重講解,而忽略了朗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就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有效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首先,應(yīng)該要求學生讀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要求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對句子、文章的理解不同,他們朗讀的語氣也會有所差異,學生通過各自的理解,會形成各種形式的朗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讀得聲情并茂,讀得自然流暢、語感到位。最后,教師再加以指導,更是錦上添花,學生的朗讀興趣會得到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朗讀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會對學生理解并掌握語言文字大有裨益。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這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素材、了解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就能潛移默化地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觀點、抒發(fā)情感,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有效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筆者在執(zhí)教小學四年級《火燒云》和《觀潮》兩篇描寫自然景觀的語文課時,抓住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讓學生去感受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寓教于朗讀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自然的美。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會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文章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到了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到了朗讀中。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xiàn)課文中的自然美,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有效朗讀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有效的朗讀指導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并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如在教人教版小學第四冊《找春天》一課時,筆者通過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特別引導學生讀“我們看到了它,我們聽到了它,我們觸到了它,它在柳枝上蕩秋千,它在桃花枝頭笑”一段時,通過幾個重讀音,把春天讀活了,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欣賞著春天的美景。這樣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了學生熱愛春天、向往春天的情趣,而且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