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斌
摘 要:長期以來,教學活動幾乎是千篇一律地在一種模式下運行,類似于“復習舊知—講授新知—鞏固新知—布置作業(yè)”的做法幾乎成為習以為常、天經(jīng)地義的常規(guī)。這樣的教學模式,會逐漸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語文的魅力,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探究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然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讓學生感受不到語文的魅力,看不到學習語文的意義。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家長和教師都認為,學生要是在小升初的過程中,考不進一所重點學校,就考不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等等,這一系列的連環(huán)式影響的開端就在于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要想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率,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創(chuàng)設語文自學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又被推到了教學的“風口浪尖”之上。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都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器,導致學生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學習語文的價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探究。
例如:在學習《爭吵》一文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授課時,我就采用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的方法,由于教材內(nèi)容的情境每個學生都有可能遇到或者說是已經(jīng)遇到過了,所以,讓學生進行自學,不會因為不明白所述的內(nèi)容而理解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明確的是,讓學生自學,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做旁觀者,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做好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①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②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nèi)容。
③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節(jié)約時間。之后,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在學生自學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就父親所說的“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況且你不應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進行討論,讓學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寬容。
二、創(chuàng)建語文活動情境,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喜歡玩、喜歡游戲是非常正常的,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天性,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建符合的情境,使學生樂于在語文的世界里探索。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而且,以往教學中,教師過于看中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一些學生并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
例如:在學習完《將相和》《草船借箭》《景陽岡》和《猴王出世》這一組課文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些故事非常感興趣,有一些學生反映:我家有動畫版的《猴王出世》;有學生說:我家有漫畫版的《草船借箭》……這讓我意識到,學生其實早在之前就接觸到了這些文本,只是我們沒有做好利用。所以,我并沒有著急進行下面的學習,而是開展了一堂“講故事”的課,讓每個學生都向同學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小故事,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我了解一下學生的喜好,以便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營造語文閱讀環(huán)境,提高寫作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闊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見,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逐漸轉變學生作文難的想法,最終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我引導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遇到的好詞好句隨時記錄下來,并在早讀期間進行反復朗讀,一是可以不斷地體會這些句子的美,二是可以讓學生逐漸將這些美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技巧,還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的魅力,最終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魏東朔.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8).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蘆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