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是師生真實、自然的互動過程。教師有效的引導,決定了一堂課的高效。教師要作有效引導,構建小學英語有效課堂。
關鍵詞: 有效引導 有效課堂 小學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強調(diào)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構建知識、活躍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引導,即教師如何開展有效的引導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成為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有效引導的實施方式
1.利用提問的方式。
美國卡耐基基金會研究表明:中國的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提問中采用的都是“小步提問”,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很少,學生的發(fā)展勢必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在課堂提問上下工夫。如PEP Book 4 Unit 3 B Lets learn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用句型:The ?搖 ?搖 is/are ?搖 ?搖.描述什么衣物是什么顏色、大小、長短等。我利用一女孩的圖片先提問:What is she wearing?引入教學。學生回答:She is wearing a blue T—shirt. 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新句型:The ?搖 ?搖 is ?搖 ?搖.學生根據(jù)自己前面的回答,在我的引導下很容易理解并輸出,最終能用整句回答:The skirt is short/long.由于我前面還引導學生復習過一些顏色的單詞,學生在這里就會造出這樣的句子:The skirt is short and green. 可見有效引導對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作用。
2.設置懸念的方式。
一個精彩而恰到好處的懸念,可以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事先設計一個懸而待解、富有誘惑力的問題,牢牢抓住學生的期待心理,吸引他們解開疑團,并在解開疑問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接受和探究新知。如教學PEP Book 2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中“In”這一方位詞時,為了讓學生學會In the ?搖 ?搖?和Its in the ?搖 ?搖.這兩個句型,我出示一個裝有東西的袋子,設置一個疑問:Where is my pencil?引導學生用In the ?搖 ?搖?提問。學生對這種懸念很有興趣,都積極地猜測。由于教具制作得很好,一個袋子套一個盒子,套了許多不同的袋子和盒子,學生帶著好奇心連續(xù)不斷用新句型進行猜測。最后教師再一步步把pencil放回原位,引導學生說Its in the ?搖 ?搖.利用懸念設置和教具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猜測中不斷操練,對句型和in這一方位詞的理解和運用相當透徹??梢?,運用這樣的引導方式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3.鋪墊式的輸入引導
“鋪墊式”導入要導出“實效”和“趣味”,本單元所涉及的單詞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回顧和檢測。如教學PEP Book 2 Unit 4 Lets learn.時我在呈現(xiàn)grapes這一單詞后,為了拓展grapes的語義與用法,舉了一些例子:grape wine,grape jelly,句型:?搖 ?搖 is from grapes.引導學生說出一些有關grape的合成詞,由于前面出示了grape wine,grape jelly,學生很容易根據(jù)實際生活經(jīng)驗說出:grape ice—cream,grape cake等詞,可見有效引導自然產(chǎn)生有效輸出。學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構,其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定會對英語課堂產(chǎn)生更持久的興趣。
三、有效課堂的教學技巧
1.趣味入手,體現(xiàn)學習有效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各種貼近生活實際又令小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五年級下冊What are you doing?這一單元時,我發(fā)現(xiàn)做“Do and guess”游戲?qū)τ谖迥昙墝W生沒有很大的吸引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入了“我們都是木頭人”的游戲,把學生分為A、B兩個大組進行比賽。首先,每組派兩名學生到前面做動作,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我喊“Ready,go!”時臺上的學生開始表演,喊“Stop!”時停止表演,并保持當時的姿勢不動,其他學生這時候可以睜開眼睛并根據(jù)那些“木頭人”的姿勢猜測What is he/she doing?A組提問B組回答,然后B組提問A組回答。對方回答完畢后,提問的這一組可以向本組的表演者提問:“What are you doing?”以求得正確答案,同時判斷對方的回答是否正確。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本來就對閉眼過程中臺上學生的表演感到好奇,加上睜開眼睛之后看到的“木頭人”的動作確實滑稽,興趣更加濃厚。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從活動中學到英語知識,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2.明確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活動不僅是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組織的,更重要的是要重視活動本身對學生學習的意義。對語言的學習者來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流,為了做事情。小學英語課,就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設計每一個活動之前,都要先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設計這個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哪些語言?運用了哪些語言?”這樣才能設計出有目的的活動,它是打造英語有效課堂的關鍵。對于前面提到的“我們都是木頭人”的游戲,不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了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語言。把學生分為兩大組比賽可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練習問題What is he/she doing?又有機會練習回答He/She is...讓提問的這組提問“What are you doing?”臺上的表演者回答:“I am...”在整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活動理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有利于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
3.活動真實,創(chuàng)設語言時效性。
教育學家杜威強調(diào),學習者要有一種“經(jīng)驗的真實情境”,而且在這種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學生思考的“真實的問題”。我們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如講授When is your birthday?這單元時,有學生問我的生日是在幾月,我賣了個關子,讓他們運用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February...?猜測,學生回答不正確時提示Please up,up/down,down(配以手勢),學生對教師生活中的真實信息很感興趣,自然踴躍提問。學生產(chǎn)生交際的愿望,才樂意開口,真正體現(xiàn)語言創(chuàng)設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