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摘 要: 文章介紹了多項式加工樹模型,依照模型的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情況,提出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具有不同的種類,其使用條件也不同。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在認知心理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關鍵詞:源檢測 多項式加工樹模型 認知過程測量
一、引言
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基于對認知過程的理論假設,分析處理來源數據。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假設,認知系統借助各種看不見的認知狀態(tài)做出反應[1],認知狀態(tài)之間變化的概率就是模型參數,也是對認知過程的自然測量,多項式模型優(yōu)于一般的統計的模型,諸如一般線性模型的方差分析,因為多項式模型建立在對認知狀態(tài)的具體假設上,因而能測量認知過程對行為的效應[2]。多項式加工樹模型能被表征為決策樹,這些決策樹鏈接一定的反應和刺激。多項式模型認為,不同行為反應的概率是不同認知狀態(tài)的概率的映射。被試在某一認知狀態(tài)下的概率能用模型中的假設參數表征,而這些參數能用統計方法估計。
二、多項式加工樹模型的類型
1.單高閾限多項式模型
單高閾限(1HT)MPT將整個決策空間分為兩個區(qū)域,當測試項目超過決策閾限,則被檢測為舊,未超過,被試則依據猜測進行判斷。單高閾限MPT模型假設只有舊項目能超過決策閾限。仍以兩源檢測為例,當測試項目來自于源A時,項目被再認為舊的概率為D,當該項目被再認為舊后,它被判斷來源為A的概率為d,而當被試能再認該項目,卻無法判斷其來源時,它被猜測為來自源A的概率為a。同樣,當無法再認時,項目A被猜測為舊的概率為b,進一步被猜測為來自源A的概率也為g。相似地,對于來自源B的測試項目,也有相應的參數。由于單高閾限MPT假設只有舊項目能超過決策閾限,因此,對于新項目,只可能基于猜測,而被判斷為舊,同上,新項目被猜測為舊的概率為b,而進一步被猜測為來自源A的概率為g。這一模型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幾種基本模型,這一模型建立的基本邏輯是依據分類體系、嵌套的層次結構或來源信息的維度,嵌套源信息的模型要求測量具體來源例子的源記憶,要求測量依據上位的來源類別做出的部分源記憶。
三、結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在心理評估問題中的應用,其結果是產生認知心理學的心理測驗學,其目標是相比那些標準的心理測驗模型,使用包含更多認知內容的模型,雖然模型很簡單,但是足以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而不像大多數現存的信息加工的認知心理學模型。所以有理由相信多項式加工樹模型在認知心理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莫倫,胡祥恩,楊芳.來源檢測實驗中的源記憶測量[J].心理科學,2006,29:1194-1198.
[2]游源,齊歡,胡祥恩.基于多項式加工樹模型的列聯表數據挖掘[J].計算機工程,2011,11:10-12.
[3]Batchelder,W.H.,Hu,X.,&Smith.J.B.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 Models for Discrete Choice[J].Zeitschrift fürPsychologie/Journal of Psychology,2009,217:149-158.
[4]Batchelder,W.H.,&Riefer,D.M.Multinomial processing models of source monitor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90,97:548-564.
[5]Hu,X.,&Phillips,G.A.GPT.EXE:A powerful tool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general processing tree models[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Instruments,&Computers,1999,31:220-234.
[6]Riefer,D.M.,&Batchelder,W H.Multinomial modeling and the measurement of cognitive process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88,95:318-339.
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13JK0190)和渭南師范學院2013年人文社科一般項目(13SKYB01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