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菊
摘 要:針對當前很多農村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比分析、開展心理輔導、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和做好孩子、家長、學校滿意的教育,來加強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進一步發(fā)展,“健康”一詞越來越多地被人們重視了。我國在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上最重視的是下一代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尤其是一大批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小學階段正是心理發(fā)展、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不可懈怠的責任,尤其對農村小學高年級的留守兒童。他們已經進入“心理轉變”時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有很大的波動,需要理解、賞識與溝通。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談一些看法。
一、以下幾種家庭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1.管理上的簡單粗暴型。對孩子非打即罵,教訓完了什么道理也不給講一講。
2.教育素質不高型。農村家長學歷都比較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差、文化素質低,因此教育方式過于平淡,有的還易走極端。
3.放縱型。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基本不管。
4.溺愛型。凡事都護著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評價過高,想要什么都盡量滿足,有錯不及時給予指正。
5.隔代教育型。父母在外打工,家中老人只能讓孫兒吃飽穿暖,無力管教他們的學習和思想教育。
6.單親家庭造成的問題。這些特殊家庭也對孩子的心理起到了負面的影響,心理扭曲等。
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他們大多在家由祖輩監(jiān)管,一方面,因為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監(jiān)管不嚴,另一方面,祖輩的溺愛,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電視,甚至有的孩子放學后偷偷到網吧去上網、玩電子游戲。這些對孩子都產生了較壞的影響。去年,我校就有幾名小學生在雙休日坐公交車去縣城的網吧玩游戲,他們模仿武俠劇中的情境,有漫天過海之功夫,有一名孩子說他是會騰云駕霧,會入海行舟,于是就跳下水去摸魚了,幸虧大人們發(fā)現得早沒有大禍。這就是他們沉迷于電視武俠劇所給他們帶來的不良的思維方式釀成的后果。同時也是家里的經濟條件好,家長孩子的追求多了。
三、學校的教育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經常有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孩子真是太難管了,有的孩子太任性了,犯了錯誤不愿認錯,不服管教,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上學期,在我們班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名男生長期不完成學校作業(yè),在同學和老師的多次追查下,最終裝病不上學了,父母將他帶去西京醫(yī)院,花了幾千塊始終沒有查出毛病來。最終,辦理了休學書。后來才知道他是裝病的,氣的父母、老師哭笑不得。一方面,是家長、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沒有很好地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是這個孩子任性、偏執(zhí)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這樣的事情發(fā)人深省,教訓告訴我們要更加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如何解決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1.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
2.把心育和體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的身心共同發(fā)展。
3.學生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結合起來。
4.深入學生家庭調查走訪,進一步探究學生在家里的心理和行為異常的表現特征和軌跡。
5.關注“留守兒童。就我校的“留守兒童”情況,初步調查顯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57%,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9%,父母外出打工3年以上者占26%,從沒有去過父母工作地的占22%,
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的占5%。長期的留守,得不到父愛、母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農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輩帶、兒童滿地爬、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沒有人關懷等種種現象,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留守孩子對父母呵護的心理需求。這也需要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給予廣泛關注,這已引起我們當地政府的關注,我們縣的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已對農村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在春節(jié)和“六·一”對他們進行慰問,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和學習用品,學校和教師也應更加關注這些孩子,平時多觀察他們的言行,多了解他們的心聲,多給他們生活和學習上更多的幫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導與教育。
6.監(jiān)管“留守兒童”的祖輩們應多關心這些孩子,嚴格要求他們,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改變教育方式。外出打工的父母們應經常和孩子保持聯系,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撫慰。
7.辦好家長學校,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通過定期舉辦家長學校,指導農村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一些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要求他們多了解和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讓他們學會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爭做一名合格家長,通過家校配合來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8.建立學校—家庭—學校心理教育網絡。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學??衫眉议L會、家長學校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的咨詢機構不但針對學生,而且也要對個別家長進行咨詢與輔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發(fā)揮才智,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我校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殊家庭也逐年上升,占學??側藬档?.9%。由于文化素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差異及心理問題。在2007年-2009年的家庭教育調查過程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能很好地與學校教育實現整合,形成合力。學校教育受到學生家庭教育的極大困擾。
因此,繼續(xù)開展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深入探索心理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個案與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成因,非常有現實性。作為學校、教師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對策研究解決此類學生的教育問題。
總而言之,關注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社會、學校、家庭及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每一位農村小學教師應融入每一天的日常教學中,細心、真心、愛心地關注你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學校教育中還要多研究、多探索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要多配合、多努力,給農村小學生一個陽光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在家校快樂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位農村小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
美好的未來理想。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清泉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