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濤
摘 要:技工學校開展學生“三自教育”是技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在提高技校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論述了進行“三自教育”意義及具體實施的方法步驟。
關鍵詞:三自教育 自我服務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艱苦樸素的精神,進一步提高技校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在教育、管理、服務中的主體能動性,促進校園管理的民主化、提升技校學生管理效能,提高技校生綜合素質、民主情操和責任感,筆者所在學校積極開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三自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三自教育”的意義
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在教育的兩大組成部分——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中,教育的主題應是促進、改善受教育者主體自我建構、自我改建的實踐活動的過程。真正的教育是通過自我教育實現的,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化才能真正實現。
“三自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努力學習,增加自信和增強責任感;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誠實正直、自立自強、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等品質,具有一定的道德評價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實現技校生“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律”的目的。
二、“三自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校自2005年開展“三自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將值周班級的“三自教育”活動作為校園管理的補充,讓值周學生充當協助管理人員的角色。由于身份的原因,值周時難免尷尬,沒自信、不敢管,工作難免應付,有時反而助長歪風邪氣,起到負面效果。對于負責的值周學生,由于經驗不足、方式方法不當,還會引起學生間的矛盾甚至沖突。
讓“三自教育”學生充當管理者角色協助管理而忽略了“三自教育”中的“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兩個主要內容,是當前“三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對“三自教育”的思考
當下的技校生普遍存在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但自身缺乏鍛煉,自大卻缺乏自信,好強但心理脆弱,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愛指責別人卻不反省自己的現象。一方面想讀一所好學校,覺得讀技校委屈,抱怨技校差,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最大的自由,做錯事后常常不拿好的對比,卻向不好的看齊,對老師的批評往往說:“他(她)可以,為什么我不行?”或“你為什么不說他光說我?”而且技校生正處于發(fā)育敏感階段,心智尚未成熟,是非美丑分辨能力差,遇事急躁、容易沖動,如果處理不當容易走向極端。因此,技校生開展“三自教育”的成敗對正確引導技校生“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律”尤其重要。
在“三自教育”的“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三個組成部分中,筆者認為技校生應以“自我服務”為出發(fā)點,“自我教育”為目的,實現“自我管理”的目標。
在組織技校生“三自教育”的過程中,應先著重引導學生如何“自我服務”,從細節(jié)入手,先個人后集體,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并樹立集體觀念,讓學生學習自己規(guī)劃、料理、調控生活,并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個人、家庭、集體和社會范圍內,培養(yǎng)學生有計劃地進行自我服務、家務勞動、集體服務和社會服務,為學生提供自理生活勞動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理生活的能力。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比如可以開展洗衣服比賽,宿舍衛(wèi)生評比,衛(wèi)生區(qū)評比等個人和團隊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拓展“我”的內涵,引導學生理解“小我”和“大我”,理解“我”和“團隊、集體”的關系,在“自我服務”過程中體會“為我”和“為集體”服務的感受,在“自我服務”過程中學會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進而學會感恩。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理解“自我服務”的意義。
“三自教育”活動應及時引導學生總結,通過總結,討論“自我服務”活動中發(fā)現的“我”或“別人”存在的問題,講體會,談感受,查找自身的缺點和團隊存在的問題,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在角色互換中學會換位思考問題,通過“自我服務”的過程潛移默化中達到“自我教育”,實現自我提升的目的。進而自覺地、主動地把社會要求的基本思想道德規(guī)范在內心加以理解和消化,并通過實踐轉化為比較穩(wěn)固的自覺行為能力,自覺服從管理,學會自我約束,最終達到“自我管理”的目標。
技?!叭越逃笔且豁椌哂鞋F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是技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學校各級黨委和學生工作部門的領導下,統(tǒng)籌規(guī)劃,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探索新模式。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更加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模范性。
(作者單位:廣東省國防科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