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程
摘 要:教師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通過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把高中物理課堂打造成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科學素養(yǎng)的平臺及實現(xiàn)學生情感教育的平臺。
關鍵詞:課堂學生主體活動;思維能力;科學素養(yǎng);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早就不是唯一教學的目標了,教育專家、物理特級教師黃恕伯老師指出:新課程最核心的理念用最簡潔、最通俗的文字來表述,就是“重過程”、“重情感”、“重生活”。過程與方法需要在課堂中開展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來經(jīng)歷,情感需要在課堂中開展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來感受。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的課堂學生活動漫無目的、只是為體現(xiàn)活動的形式而開展。另外還有很多教師在為開展“課堂學生主體活動”與教學進度的矛盾而苦惱。我總結自己在課堂上開展“學生活動”的經(jīng)驗,認為可以從思維、科學素養(yǎng)、情感三個角度來開展高中物理課堂“學生活動”。
一、量體裁衣,選擇好適合開發(fā)學生思維的平臺來開展課堂活動,打造學生主體課堂,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快速提升
我們在備課時要花大力氣來構思課堂學生活動:首先規(guī)劃好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進而設計好物理情景、安排好學生主體活動內(nèi)容,然后要分配好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最終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
1. 以“科學猜想”為平臺,在物理課堂中選擇恰當?shù)慕虒W內(nèi)容,有效開展學生主體活動,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1《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我專門用1課時進行“探究加速度a與合外力F、質(zhì)量m的關系”,而該課時中“決定加速度相關因素”的科學猜想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載體。本人設計的課堂學生主體活動流程是這樣的:
教師主導:(播放視頻)教師本人騎摩托車與另一位教師騎自行車比賽:起步快慢不同?!處熞龑В海ㄔO問)加速度的相關因素?→教師主導:(教師提供事例、材料)(1)兩組本班同學自行車起步比賽。(2)一組寶馬汽車的參數(shù)。(3)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拋掉副油箱→學生主體活動:(猜想、生生探討)加速度的相關因素(本設計關鍵在于:教師選擇的素材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思考)。
2. 以“母題”為載體,用教師的“母題變形”來拓展學生的思辨能力,用學生的“母題改造”來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最終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在高三物理“牛頓定律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復習中,專門設計1節(jié)課進行“傳送帶”的“動力學問題”一題多變,具體的課堂流程如下:
教師主導:水平傳送帶問題→師生探討:斜面?zhèn)魉蛶栴}→教師主導:水平面?zhèn)魉蛶c斜面?zhèn)魉蛶嘟Y合問題→學生主體活動:學生圍繞“水平面?zhèn)魉蛶c斜面?zhèn)魉蛶嘟Y合問題”進行一題多變(命題、解題)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生生、師生探討)。
本設計的主題思想是:以“水平傳送帶”為載體,帶動學生掌握傳送帶問題的基本類型,學會傳送帶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鞏固學生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基本能力;教師將水平傳送帶變形為斜面?zhèn)魉蛶?,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主體活動做好準備;通過教師將斜面?zhèn)魉蛶ё冃螢椤八絺魉蛶ЫY合斜面?zhèn)魉蛶А?,讓學生初步領會試題的變形的實質(zhì):解題是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多個簡單問題,命題是多個簡單問題合并為一個復雜問題。最后,學生圍繞“水平面?zhèn)魉蛶c斜面?zhèn)魉蛶嘟Y合問題”進行一題多變。學生命題、解題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是本節(jié)課堂的中心。有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學生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學生主體活動就能順利開展;有了生生、師生進行一題多變探討活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又為學生指明了解決復雜問題的方向。
當然,高中物理課堂還有很多可以有效開展學生主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載體,只要我們教師選題恰當、設問合理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對于流于形式又無效果的學生活動應該徹底舍棄。
二、看菜吃飯,選擇適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平臺來開展課堂活動,打造學生主體課堂,最終實現(xiàn)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高中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1. 以“科學實驗”為平臺,讓學生動耳聽教師的引導、動腦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動手做實驗、動口匯報成果,最終實現(xiàn)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高中物理課程中有眾多的科學實驗,充分利用科學實驗為載體,通過學生探究方案的制定、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1《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我巧妙構思科學實驗《探究加速度a與F合、m的關系》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充分的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課堂科學實驗活動流程如下。
教師主導(布置任務)→學生主體活動:進行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培養(yǎng)合作學習精神、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同時鞏固學生對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能力)→學生主體活動:小組為單位匯報“探究加速度a與合外力F、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教師指導:精要的點評→學生主體:學生展示主要實驗操作,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 以“課堂練習”為載體,教師精心選擇試題,引導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構建方法體系”,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把我們的課堂打造為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訓練場。在高考臨考前的物理復習中,對“電場、磁場”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化”,我設計了如下方案:
教師主導: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生主體:自己歸納、梳理(鞏固知識的記憶,形成知識網(wǎng)絡)→教師主導:點評自學情況,布置典型例題→學生主導:自己解答(消化知識、方法,學以致用)→教師主導:點評知識、方法的難點(抓住知識、方法的難點進行突破,不追求容量,重點是要關注學生的感悟、提升,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不拘于形式,根據(jù)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設計好相應的課堂活動載體,并最終在課堂活動實現(xiàn)自己課前規(guī)劃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三、因勢利導,抓住課堂中可延伸的“情感”資源,用好教材中可拓展的“情感”素材,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最終在課堂中實現(xiàn)“情感”目標
情感目標是高中新課程目標之一,也是很多教師感到課堂中不好實現(xiàn)的的一個目標,因此讓很多老師非常苦惱。其實,教師可以抓住物理課本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來實現(xiàn)情感目標;教師可以抓住物理學史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來實現(xiàn)情感目標;教師可以抓住物理方法、物理思想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來實現(xiàn)情感目標;教師可以抓住各類試題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來實現(xiàn)情感目標。
1. 用心選擇課堂教學素材讓學生感受物理的趣味、物理的價值,巧妙構思課堂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成績的進步、能力的提高、素養(yǎng)的提升。我在物理必修1《探究:a與F, a 與m關系》教學中我特意尋找了一些與本節(jié)課堂主干知識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實例來作為課堂結尾:
教師主導:(教師播放視頻)汽車跑過飛機→學生主體:請同學應用剛學的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進行分析→教師主導:點評。(通學生主體活動,引導學生懂得學以致用,感受到物理知識不是干巴巴的公式,而是可以服務于生活。)
2. 以“課堂學生活動”為載體,精心安排教學內(nèi)容,設置讓學生討論、合作的課堂環(huán)節(jié),最終實現(xiàn)學生們的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我們知道,植物中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xiàn)象稱為“共生效應”,人類群體同樣存在“共生效應”。在物理必修1《探究:a與F, a 與m關系》課堂結尾我設計些小組合作、討論活動,讓學生“共生共長”,一起進步:
教師主導:(教師設問)能否讓自行車啟動和摩托車一樣快?→學生主體: 請同學應用剛學的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進行分組討論(相互討論,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學生主體: 學生匯報→教師主導:點評(理論:減小M,增加F可以實現(xiàn),并介紹新材料自行車只有5.6kg,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 “知識就是力量”。) 情感教育要求教師構思要巧妙、設計要精心,盡可能讓學生體驗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受趣味的物理學習。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課堂進行學生主體活動要符合師生實際能力,要切合學校實際情況、講究實效,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都要規(guī)劃適當?shù)恼n堂學生主體活動,最終通過高中三年的課堂活動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有較好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成平.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走進新課程叢書)[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丁家永.現(xiàn)代教育學原理[M]. 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