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萍
有位語文名家曾說過:“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最近這幾年,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承載的非語文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從天文地理到思想品德,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并且冠以美麗的說法——綜合、滲透、人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不一而足。似乎學生一學語文,便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晌ㄒ徊荒芙鉀Q的恐怕就是語文本身。語文課究竟應(yīng)該如何上?前不久,聽了幾位教師的課,上的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感受頗深。
一、讓學生寫好中國字——感受祖國漢字的神奇
片段一:(教師甲)直接出示宋慶齡的圖片,簡介后板書“宋慶齡”,當寫到“齡”字時,說:“‘齡是這課的生字,我們一起來寫一下。注意框里面的是個‘人,不能寫成‘×?!睅熒矊憽褒g”?!趯W習別的生字(這一課還有“繁、搬、稠、瞻”這四個字)時,教師甲讓學生觀察一下哪個生字要注意,學生一下就說中了“繁”,然后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這個字,并用紅色標出這個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讓學生描紅。
看到這兒,也許有人要問:都已經(jīng)是四年級下學期了,生字有必要這樣講嗎?課堂上有必要讓他寫嗎?我的答案是:很有必要。時下很多的公開課,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一直令我很糾結(jié),語文課的學生只要帶著一張嘴巴,以“對話”“交流”“討論”的名義,竟然一節(jié)課上不用寫一個字。一節(jié)課下來,鳥兒已經(jīng)飛過,天空沒有留下痕跡。這個教師關(guān)注了這兩個生字易寫錯的地方,如果能指導一下這兩個字如何寫美觀,怎樣去記憶,那就更好了。因為我們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把字寫正確,還要寫美觀。
二、讓學生說好中國話——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片段二:(教師乙)在學習樟樹的特點時,出示句子: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他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他們總是那么蓬勃。
師: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那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生1:我認為第一個句子好。因為“蓬蓬勃勃”比“蓬勃”更能表現(xiàn)出樟樹的生機勃勃。
生2:我也認為第一個句子好。因為“蓬蓬勃勃”是一個疊詞,它讓我們不僅感受到樟樹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句子讀起來也更順口。
聽到這兒,我不禁為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而叫絕,更為教師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而叫好。這就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就像沙灘上的一顆顆貝殼,是那么豐富;又像一顆顆發(fā)光的鉆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勝;還像一杯杯龍井茶,耐人尋味。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三、讓學生學會去表達——學習謀篇布局的巧妙
片段三:(教師丙)在學習樟樹的內(nèi)在美時,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樟樹特點的句子,接著概括出樟樹的可貴之處:香氣永久保持和拒蟲。然后指導學生反復讀,學生讀得很到位。此時,教師話鋒一轉(zhuǎn):“這個自然段除了寫了樟樹,還寫了什么?把這部分內(nèi)容去掉行不行?”
生1:這個自然段還寫了石榴樹。同一棵石榴樹上有好幾種不同的蟲子,而樟樹卻拒蟲。即使變成家具、木屑,它都拒蟲。
生2:我知道這種寫法叫對比,用這種方法更能突出樟樹的可貴之處。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不能去掉。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不僅要學會課文中的生字詞,品詞賞句中感受文章的內(nèi)涵,更要學習作者的謀篇布局,掌握重要的寫作方法。學習這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中這種對比的寫法,寫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學生在學習課文后進行寫的訓練,是在積累語言、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是在用語言贊美美好的心靈,贊美美麗的大自然……這些像春雨一樣無聲無息地進入了學生的心田,輕輕震撼著他們所不知道的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姓語,小語姓小”,字、詞、句、篇章一個不能少。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體系,在有關(guān)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確保學生有大量時間去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力求將語言訓練的過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藝術(shù)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質(zhì)。語文課應(yīng)該怎樣上?一句話,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味。當然,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而且,在這個問題上,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認為這應(yīng)該成為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為之奮斗的目標。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它。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麒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