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偉
摘 要:課堂導入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有興趣,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都與其有著重要的聯系。采用何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能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需要初中地理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導入;教學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導入就像是一篇文章的開頭,為整個課堂創(chuàng)設了一個背景,營造了一種氛圍。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盡快跟上教師節(jié)奏,融入課堂教學中去。那么,教師又應該選擇怎樣的方式進行初中地理教學的課堂導入呢?怎樣的課堂導入才是好的課堂導入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巧設懸念,激發(fā)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來源于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思考,思而不得,就有了學習的欲望;思而有獲,便有了創(chuàng)新。巧設懸念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挑戰(zhàn)學生思維慣性、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讓學生陷入思考中,進而產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課上筆者就曾用“大家知道經緯線的來歷嗎?”來引入關于經線和緯線的學習。
二、聯系實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作為初中學生,學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的,這些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是學生所掌握的舊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聯系舊知識,進行課堂導入。這樣的導入能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將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學習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加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熟悉感,認識到地理知識是對生活現象分析歸納、整理總結,增強學生學習地理和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的意識,在生活中也自然而然地學習著地理。
比如,在學習關于“長江三角洲”的知識時,筆者首先提出了“九省通衢”的概念,詢問學生“九省通衢”是什么意思?“九省”又是指的哪九省?這個成語又是怎樣來的?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稱呼武漢為“九省通衢”?除了這些問題,教師還可以播放一段有關長江航道的短片,讓學生感受長江流域繁忙的場面。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把課堂教學引入到對長江三角洲的學習中去。
三、合理使用地圖
地圖的使用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特征,也是學習初中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可以直觀的反映地理現象,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加具體的印象,加深對地理特征的理解。作為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地圖進行教學,也可以利用地圖進行新課導入。比如,可以將世界地勢圖作為講課的藍本,對著地圖進行講解,將所有的知識化成地圖上的具體表現,讓學生在大腦中建立一張地圖,用地理的方式進行記憶,而不是單純的背誦文字。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對所想的內容形成一個具體印象和初步認識。
四、圖文并茂,利用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能夠將單調的文字變得生動,把抽象的描述變成具體的地形、地勢圖,把靜態(tài)的圖片變成動畫。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地理課程的課堂導入,課堂氛圍會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在這樣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地理知識的記憶,課堂效率也因此得到了較大提高。作為教師,要懂得合理利用現代技術,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引領學生進入地理的世界,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學習地理知識。
五、新舊交替,復習鞏固
根據艾濱浩斯記憶曲線,學習知識是不斷地學習、遺忘、再學習的過程,它需要不斷地重復強化。教師在課堂的開始,通過回憶上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點間建立聯系,讓學生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新知識的教學,有利于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通過這樣進行知識的導入,可以讓教學過程變得連續(xù)有計劃,使知識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條理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它需要教師對地理課本知識有著全面了解,能抓住知識點間的聯系,形成合理過渡。
六、詩文并茂,營造優(yōu)美氛圍
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悠久的歷史古跡,讓人遐想,名勝古跡向來是文人騷客筆下的???,也因此留在了眾多名篇之中。在進行新課導入時,不妨借助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讓學生沉浸在這迷人的風光中,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將課堂順利過渡到地理課本上,同時古詩詞的介紹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就曾用“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是桃花始盛開”等詩句作為開篇,引發(fā)學生思考關于地區(qū)與氣候的關系,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
簡言之,課程的導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對其給予足夠重視,導入方法有很多,也沒有固定的套路。在進行初中地理課程的課堂導入時,需要教師針對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實現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做到用最奇巧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到地理課程的課堂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孟學英.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J].新課程:教研版, 2009(12).
[2]李鑫.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林區(qū)教學,2007(10).
[3]崔海燕.地理課堂與生活[J].地理教育,2007(5).
[4]馮惠琴.學習初中地理課程新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