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樹清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一直是教師關注并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針對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知與行緊密結合的學科。其基本任務就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發(fā)展。
一、轉變舊的教學觀念,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首先,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發(fā)展的空間,尊重學生的人格,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活動中,自我體驗、自我感知、自我評價、自我督促。其次,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愛越多,快樂越多》一課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興趣,專門設計制作幾幅幻燈片,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組扮演圖中不同的角色,通過每組學生聲情并茂、情節(jié)生動的表演,讓他們進行探討、辯論、總結,從中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學習習慣,充分體驗到什么是快樂,怎樣獲得快樂,覺得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更快樂。
二、樹立新的教學觀念,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我校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背景形形色色。在學生的接觸范圍內,社會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給了他們許多不良的誘導,許多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變得非常懦弱,做什么都缺乏自信心。在學習《我能行》一課時,讓每一個學生登臺講述并表演自己的“絕招”,如:家長出門時,自己怎樣煮飯、穿什么衣服及上學的過程,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生活,發(fā)現(xiàn)、探究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找到學習中的快樂,讓學生在“我能行”的自信形態(tài)中健康成長。
教師更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單靠教師在課堂上講大道理是沒有多大效果和收獲的,這就需要老師們真正做一個學習、生活的有心人,去細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只有源于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學生內心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如:在學習《我身邊的環(huán)境》一課時,教師可帶著學生走出課堂,去感受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臟亂的環(huán)境,整潔宜人的環(huán)境可以給人們帶來舒適愉快,垃圾成堆環(huán)境給人的感覺迥然不同。讓他們親身體驗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命,加深他們對身邊環(huán)境的關注和了解,在實踐中強化道德行為,形成一定的行為能力,讓每一位學生懂得“愛護家園,保護地球,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p>
實踐證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體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做人”的教育,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育者,一定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海華.牽引學生思維,實現(xiàn)知識整合:也談新課標下思想品德復習課的實效性[J].新課程:初中版,2006(Z1).
[2]劉少蘭.定好基調,把握旋律:思想品德課德育滲透的感悟[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1).
[3]張長才.注重課堂教學細節(jié),追求高效思品課堂[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2).
(作者單位 河北省陽原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