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有
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從認真鉆研教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三個方面對初中語文教學藝術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藝術;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教師要為教學活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讓學生能自覺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性。以下是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藝術的幾點認識。
一、認真鉆研教材,提高教學效率
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必須反復閱讀,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內容的特點,弄清作者想表達的意圖,緊緊抓住課文主旨,合理定位所學內容的位置,把課文放到整個單元中進行聯系比較,發(fā)揮它的作用。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把課文內容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充分結合起來,分解課文的重難點,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充分激發(fā)。其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明顯地感覺到,如果在備課時對課文進行了扎實而又全面的研讀,那么正式授課時就會顯得非常從容,能時刻保持清晰的思路,教學效果會非常好。如果對課文的把握不夠透徹,在進行授課時就容易出現過于隨意和漂浮的情況,教學的效果自然不佳。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閱讀、探究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問題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但在提出問題時要注意下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障礙或疑點,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或爭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決的欲望。如,《孔乙己》一文的末尾寫道:“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約”表示不肯定的語氣,而“的確”則是非??隙ǖ恼Z氣,兩者是否矛盾?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社會背景、生活環(huán)境等各不相同,所以,結論也各種各樣,有的認為“孔乙己已經死了”,有的則認為“孔乙己還活著”,雙方爭論不休,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再細讀課文和在課余時間查閱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料以進一步證實各自的觀點,并組織學生舉辦主題為“孔乙己是死了還是活著”的辯論會,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挖掘文章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教學難點。審美教育不是僅憑欣賞優(yōu)美的詞句、抒發(fā)情感就可以達到,而是要結合作家的個人背景、文章的社會背景深層次挖掘課文中的內在美,揭示暗含的思想情感,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打動、有所收獲。以教學散文《綠》為例,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代表作,雖然是一篇寫景散文,卻極富有濃濃的詩情畫意,再現“梅雨潭”那醉人的美、可愛的美、調皮的美。對于文中所表現的審美情趣及思想情感,可能很多學生會停留在“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以及作者熱愛美好大自然”的層面,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剖析,那么就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使其心靈得到震撼的目的。本文重點寫綠色之美,所以,先要從審美的角度挖掘綠色的代表意義及所隱含的深層情趣。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綠色代表安定、平靜、希望,即表達了作者對平靜、和平的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作者文筆細膩,感情流露真摯、自然,并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手法,使“綠”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命力,每一字、每一句都蘊涵著作者高潔的情趣?!巴鹑皇且粔K溫潤的碧玉”“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不正是作者自己寬闊、潔凈的精神世界。最后作者把他對綠的情感概括到“女兒綠”上,正說明了作者對破壞“女兒綠”的敵人的仇恨態(tài)度以及即將爆發(fā)出來了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與勇氣。朱自清從詩人、作家成長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民主主義戰(zhàn)士,從喜歡透明、潔凈的“綠”到與混濁的社會作斗爭,“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才是文章的內在美以及所要表現的深層意義?!耙磺芯罢Z皆情語”,作者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用散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志,激勵一代代人,從而也實現了文章中美的再創(chuàng)造,使每位讀者的情感得到升華。
所以說,審美教育即引導學生通過對美的形象的感知、對美的本質的挖掘,去領悟所蘊含的人生意義,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當然,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藝術,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本文在此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想實現語文教學的新突破,必須廣大教師一起努力,共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偉濤.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
[2]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陳文姝.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09(12).
[4]郭小紅.如何構建和諧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4).
[5]李志強.語文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西江教育論叢,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