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勇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近幾年來,我校在抓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缎W新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課堂中塑造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所以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機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是訓練想象力的好教材。在閱讀中合理地大膽想象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情感。學習寫作方法。如我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讓學生想象毛主席那一夜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學生通過想象,走近偉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那凡人的情感和偉人的胸懷,同時還學習并運用了寫人的基本方法,一舉數(shù)得。另外,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 ,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比祟惖膭?chuàng)造發(fā)明離不開想象,學生的學習同樣離不開想象。想象力是極其重要的智力因素,是構成語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與想象力有關。閱讀文藝作品時,要借助再造想象,再現(xiàn)作品描繪的情景,從而理解作品內容。因此《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在閱讀中合理地大膽想象,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主動會文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中,想象不是唯一,它必須以充分的閱讀為基礎,要學生大膽合理想象,必須多讀多想,從而調動學生動口、動腦;想象成果需要交流,交流可通過說、畫、寫等形式呈現(xiàn),又調動了學生動手、動口參與學習。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符號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會文,個性閱讀,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兒童思維活躍,富于幻想,處于發(fā)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是訓練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為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教者就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豐富表象積累,以開闊想象
想象的水平依賴于表象的數(shù)量和質量。一個人頭腦中儲備的表象越豐富,知識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深刻。而豐富的表象來自于對直接和間接生活的大量接觸、認真觀察。寫觀察日記是豐富學生表象的有效方法,我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每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同時我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校內外活動和家務勞動,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凡此種種,將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呈現(xiàn)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越厚實,表象積累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
二、肯定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有大膽想象的勇氣
孩子們本是思維活躍、富于幻想的,在想象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漫無邊際的、“不合適”的幻想,如果予以打擊,大膽想象就將成為一句空話。所以對于學生的一些光怪陸離的想法,我們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該肯定的就肯定,即使是錯誤的,也應該好好加以引導。只有在尊重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們的教學往往才能事半功倍,甚至可以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三、抓住要點展開聯(lián)想
人們在閱讀的時候,看到書本上所寫的內容,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它們和別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要點,大膽引導,讓學生聯(lián)想開去,沖出教材,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如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我抓住“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孩子們很快聯(lián)想到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人物和事跡,進而更好地理解了“忠骨”的含義。英雄的偉大事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們的心靈。實現(xiàn)了文道統(tǒng)一。
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想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機會就讓學生想象,如果學生經(jīng)常處于一種想象的環(huán)境中,想象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才能更深入。抓住細節(jié)描寫,展開合理想象。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細讀文中對翠鳥外形的描寫,展開想象,畫出翠鳥。學生通過讀、畫,很容易地感受到了翠鳥的可愛、作者對翠鳥的喜愛,同時聯(lián)想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畫一畫,學習作者的寫法寫一寫,又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方法。在文章空白處大膽想象,深化理解文本。如教學《凡卡》后,讓學生大膽想象凡卡的命運,續(xù)編課文。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當時沙俄社會的黑暗。《窮人》一課,想象漁夫夫婦收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后的故事,學生能更進一步理解漁夫夫婦善良的品質。
總之文學作品離不開想象,它作為一種形象思維貫穿于整個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中。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從想象入手,進行課文分析,才能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領略課文的藝術真諦,發(fā)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海芬.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整合[J]. 小學時代(教師), 2010(05).
[2] 王潔. 淺析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吉林教育, 2010(11).
[3] 張鴻苓. 關于語文教學體系的科學化問題[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0(06).
(責任編輯:蔣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