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萬強
摘 要: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在初讀中感知,消化字、詞,掌握文章脈絡和內(nèi)容,在精讀品味中理解意義及作者的情感,在咀嚼感悟中滋養(yǎng)自身品格。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朗讀 感悟 品味 升華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能正確理解祖國語文,不斷提高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語文教學過程是以師生互學關系為前提,通過情感激發(fā)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要真正體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必須在樹立正確的語文觀的前提下,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讀是主線,讓學生感知了解,在讀中感悟品味,在讀中嚼味升華,運用靈活具體的方法引領,在品析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一、在反復朗讀中感知了解
錢理群教授曾說:“讀,讓學生感動,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逼鋵崳x也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最基本、最實用有效的方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個道理。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讀、誦讀,“披文入情”,與作者心靈相通、心氣相融,將外顯的語言文字內(nèi)化為自身的思想情感,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這樣不僅能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還能激活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愉悅心靈。由于小學生識字量有限,朗讀的基本功較差,朗讀中的語速、語感把握不到位,因此教師在適度范讀的基礎上,應啟發(fā)、指導、激勵和點撥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無論什么樣的課文,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不能為度而讀,要有目的地讀。每一次“讀”都分別帶著不同的要求。聽讀正字音,自讀識字,品讀悟情感,養(yǎng)成一種邊讀邊圈畫文中生字、新詞,標注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的好習慣。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學生在多媒體播放的圖像中被桂林山水的美麗所吸引,有一種急不可待要讀文的欲望,教師再有感情地范讀,會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聽讀中,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色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此時放手指導學生,按要求自學,學生就會在反復誦讀中掌握字音,識記字形,揣摩到課文的語氣和語感,課文的層次和脈絡在學生心中變得明朗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會清晰地呈現(xiàn)在腦海中,有效地實現(xiàn)了整體感知的學習目標。
二、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會自然產(chǎn)生一些似懂非懂或不明白的問題,這種急切得到答案的心情,教師要適時把握好,不能急于將答案給學生。課堂上,要給足時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和問題讀。讀是感受的過程,是品和悟的前提??赏ㄟ^自由賞讀、指名品讀、分角色精讀等形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獲。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文時,“他好像和魚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一句話,學生初讀時,對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不理解,會提出“人怎么會和魚融為一體?”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順著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題、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地品讀、思考: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與那位青年一絲不茍地觀魚有關嗎?學生在品讀過程中會找到答案:那位青年畫的魚之所以那樣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樣,是他長期細心觀察的結果,魚是先游到了他的心里,在他頭腦中形成了準確生動的形象,才能畫出這樣逼真的魚。在這樣的品讀過程中,課文的內(nèi)容就會被挖掘出來。
三、在品讀中嚼味升華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發(fā)于情而立于理,理是情的根基,有了理的滋養(yǎng),情才更豐富,更充盈。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獲得情感和品德教育,而是讓學生的情感、品格得到滋養(yǎng),得到成長。學生在品讀嚼味中,既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自己的內(nèi)心又有了較深的感觸,心里總有要說的觀點和感受。如《觸摸春天》一文的學習,學生在細細地品讀體會中,已經(jīng)進入了角色,自己也仿佛置身于花叢中,安靜姑娘的感受不揭自曉: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對于身體健康的我們來說,該怎樣對待生活呢?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想說的心里話。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走出來,走進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夠運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既可拓展思維的空間,又可使語言得以靈活運用。如《鄉(xiāng)下人家》一文的學習中,學生在咀嚼、品味了作者習作內(nèi)容的基礎上,頭腦中會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鄉(xiāng)村生活那種優(yōu)美恬靜的感覺,是那樣親切,那樣溫馨,再聯(lián)想到我們家鄉(xiāng)那獨特的風景,那富饒的土地,那勤勞的鄉(xiāng)親,那可愛的鄉(xiāng)土人情,怎能不有感而發(fā)呢?愛家鄉(xiāng)、愛鄉(xiāng)親、愛土地的情感會油然而生。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品格也得到了滋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新語文課程標準.
[2]小學語文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