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營 庫爾勒
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在各校園中的大力開展,傳統(tǒng)地理課堂教學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各高中教師爭相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使的原本枯燥乏味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躍起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間存在了很大的差異。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均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出現了,如何很好的將課堂實效性與活躍的課堂完美的結合起來。
一、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問題
自有教學開始,便產生了教師與學生間關系問題的探討。在傳統(tǒng)教育中主張的是尊師重道,換而言之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處的是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然后通過教學媒介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就好比是一個容器,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全部的接收到。但是,隨著人們對教學活動思考的不斷深入,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誰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不將此問題解決,是很難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課教活動主張自主學習的方式,也就是在學習中主張學生主動去學習高中地理知識。但是,由于有部分教師并沒有全面的理解自主學習的內涵,造成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下降,這無疑就是還沒有理解清楚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到底誰才是主體所導致的。筆者認為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但是由于所面對的對象不同,站在傳授地理知識的角度來看,聞道先的是高中的地理教師,所以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地理知識是需要通過學生重新構建納入知識結構的,所以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把握好動態(tài)主體,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給學生科學、正確的贊譽
筆者在參觀過幾次高中地理公開后發(fā)現,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贊譽聲不斷。但是筆者卻發(fā)現,這種贊譽聲無論學生回答問題對錯都是會有的。比如教師讓學生解釋沙塵暴時,學生的回答是狂風四起,把地面的塵土揚起,而老師的贊譽卻是這種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回答真棒,并配有熱烈的掌聲。在學生的回答問題中并沒有體現出科學性時,反而得到老師的高度贊揚,雖然課堂教學評價是需要以鼓勵為主的,但是如果對回答不分正確與錯誤,都給予很好、真棒等詞匯的表揚,就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嗎?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是需要將鼓勵性課堂評價與教學時效性相結合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分析,因為高中地理學習并不是對簡單知識點的陳述,所以,對于對知識和經驗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可能每一次的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贊譽。當教師把這種脫口而出乎的形式化教學評價變?yōu)橐环N習慣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筆者卻認為消極作用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由于高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有一定自我認知能力的,所以對于那些明顯將地理知識回答錯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給予高度的評價,會導致學生對地理教師產生懷疑,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課堂的失控,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筆者認為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為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間,教師可以把傾向性的評價改變?yōu)楣膭钚缘脑u價,但是要掌握好分寸,并根據學生回答中流露出的行為表現、思想觀點,教師應在總結中表明自己的觀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贊賞,是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之上的,這樣的評價才能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基礎知識學習與創(chuàng)新式學習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其對學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識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需求,學生對地理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也已經成為基本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學會探究式和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這使得筆者想起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即基礎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從我國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點的組成,我們可以看出,其培養(yǎng)的重點仍然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并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在教材中加入了一部分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內容。但是,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將基礎和創(chuàng)新兩者間的關系處理好,則在教學中會發(fā)生下面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一方面是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創(chuàng)新使課堂變?yōu)橛懻撜n堂;另一方面是以高考為主,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圍繞高考而展開的。創(chuàng)新和基礎知識的學習是緊密相聯(lián)的,基礎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沒有好的基礎知識,談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根源又在哪里呢?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是建立在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創(chuàng)新。筆者看到過,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創(chuàng)新課堂,認為課堂活躍就是創(chuàng)新,造成課堂表面是很熱鬧,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這種課堂只是表面上的熱鬧而已,其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并沒有被激發(fā)出來,上完一堂課,學生其實所學的知識是很少的,情緒是很高漲。這樣的課堂設計已經與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相背離,浪費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課程改革大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也隨之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滿足一切我們既定的目標的同時,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在教改過程中是會存在一些問題的,只有主動的去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最后將問題解決,才可以更好的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席利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
[3]王耀平.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李善中.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導課藝術[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