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陵
【摘 要】近年來,通過研究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吸收各家之長,針對自己的學生狀況,設計了這套切實可行的“作文程序三步法”。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程序;三步法
這個程序主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把作文教學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激發(fā)興趣,踴躍發(fā)言
在作文教學中,我采用了“快樂教學”法,把最初的幾節(jié)作文課變成說話課,讓學生隨意地說,說最有意思的事、最難忘的人、最喜歡的東西,由于是隨便說說不用寫,學生便覺得輕松,都想一吐為快,因而學生的發(fā)言很踴躍,加之強調“最”字,所以學生的發(fā)言內(nèi)容,也都稍加選擇,上過幾堂說話課,學生們便對作文課產(chǎn)生了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幾天不上作文課,就覺得心里癢癢的,每次課前就想把想說的內(nèi)容準備好,上課搶著發(fā)言,這時我便明確要求學生,既要說好又要寫好你的發(fā)言內(nèi)容,由于學生急于表達,所以很快就能成文,這樣他們已不把寫作文當作一種負擔,相反,寫出的東西都是內(nèi)心深處最美好的感情。
2.多角度觀察,拓寬視野
寫作的素材光憑回憶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這時我便讓學生在寫作中采用“定向觀察”和“機遇觀察”相結合的觀察方法,這樣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定向觀察中,我借鑒常青的《分格訓練》讓學生除了對身邊的人、物、事加強觀察以外,還要按四季的變化,抓住主要特點來寫周圍的變化,同時設計了“踏青——賞月”“春華——秋實”等季節(jié)性征文。
3.確立文體,列出提綱
學生由最初的不想寫作文到愿意寫作文這個過程還是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把這些素材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卻是極不容易的,為此我首先告訴學生:“一篇文章在結構上要有三大段三小段”,安排好結構就確定用哪種表達方式。
經(jīng)過幾個課時的訓練,學生每次在作文布置下來時,能迅速確立文體,并列出寫作提綱和表達方式。
通過上面三個步驟的訓練,第一階段結束時,學生的寫作材料有了重大的積累,并能寫出較淺顯、完整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
第二階段:
如果說第一階段學生對材料的積累是個感性階段。那么,第二個階段就要結合材料進行研究領悟,使材料上升到理性階段,使作文的材料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1.研讀材料,選取立意
在第一階段,學生通過多方位的觀察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材料,但要想讓選用的材料在平凡中見其真情,平凡中育偉大,還需要對材料進行再加工,為此我設計了課前“五分鐘訓練”它的內(nèi)容、語言要求精,由于強調了“精”字,學生必須對其材料有情,由于強調了“情”字,學生必須對其材料反復提煉、整理方能成文。
接下來我把原來的自由選材變?yōu)椋阂?guī)定材料,自選立意,由于學生多采取多角度觀察,所以立意不一。在命題作文《寫在教師節(jié)之際的話》中,有的學生寫老師是自己學習上的良師,更是生活中的益友;有的學生寫自己的教師生活太清貧了,他希望教師的待遇好一些??傊瑢W生們能從生活中和工作中兩個角度去看老師、寫老師,讓一個活生生的老師出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2.謀篇布局,確立寫法
寫作的第一步是先占有材料,選好立意。第二步是編排材料,使文章做到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這一步甚為復雜,至關重要。
根據(jù)每種文體的風格,我在每次的作文上分理論和實踐兩步,寫議論文告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模式來確立文章的結構;根據(jù)材料可采用立論、駁論兩種方式;在結構上又分“層進、總分、對照、并列”四種。
在說明文的寫作中,則注重說明的有序性和科學性。有序性就是說明事物時可按時間順序也可按空間順序,還可按邏輯順序,有時還可根據(jù)類型的差別,來安排順序,即從先到后、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循序展開說明。所謂科學性,主要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在寫作中如何抓住特征,這需要首先對所定的事物進行科學的觀察,說清其功能、原理,安排好說明時的詳略,解說的語言要切實準確。
對于記敘文的寫作,由于在第一階段已對記人記事有所訓練,所以淺顯的記敘文學生大都已掌握,只是還要在復雜記敘文上下功夫,做到在復雜記敘文中,要穿插精彩的議論、抒情,使主題得以深化。
3.規(guī)定時間,加快速度
學生寫作的主要任務是既要能熟練的掌握各種文體,還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迅速完成,以適應考試的要求,因而第二階段后期主要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首先每次作文都要規(guī)定學生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作文,一開始總有學生寫不完,于是我讓學生采用“跳躍式”寫作法,如果有的具體細節(jié)寫不好,先放下,按著思路往下寫,一氣呵成。最初只要求文章做到結構完整即可。第二步是每次寫作文先擬好寫作提綱,要求詳細列出段意,具體自然段,這樣學生寫起來思路很暢通。對學生不熟悉的文體,例如科學小品、思想小評論等大多采用讓學生先談自己的構思,然后師生共同探討,由于學生暢所欲言,可做到觸類旁通,使學生寫起不覺得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提筆即可成文”的好習慣,有的學生甚至以寫作為樂趣。
第三階段:
如果說第一階段主要的寫作任務,是讓學生喜歡上作文課,第二階段是讓學生會寫作文。那么,第三階段則是讓學生學會寫出好的作文,優(yōu)秀的作文。為達到這一點,我采取了下面幾個步驟。
1.多讀佳作,仿寫范文
在前兩個階段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并能快速成文,但這遠遠是不夠的,因為學生畢竟是剛剛入門,要讓他們寫出有文采的文章,必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因此我利用上閱讀課的機會,給學生講名家名篇,定期讓學生上閱覽課,來豐富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
詩人何其芳說過:“初學寫作是要經(jīng)過有意或無意的模仿階段,從中學會寫作技巧。”可見寫作是離不開模仿和借鑒的。關鍵在于要正確引導學生會模仿。古人說過:學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我要求學生對佳詞佳句要積累,對其意要了解,對其氣要模仿。
2.提倡交流,注重歸納
一篇作文從選材到立意到布局成篇,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學生的思路不可能暢通無阻,所以要讓學生養(yǎng)成互相交流的好習慣,學生可以談自己作品的立意、布局,寫作體會,也可對別人的作品發(fā)表看法,這樣,學生可以從單一寫作走向多方位寫作。我還讓學生結成對子,經(jīng)?;ヅ?,而且要寫出點評,教師及時批閱,在作文講評中,以學生的點評為例,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互批的積極性。
3.重改重寫,鼓勵投稿
作文課不能只當一個任務來完成,學生寫完,教師批完就可能了。還要讓學生靜下心來修改,讀給別人聽,再修改,對學生多次修改后的作文,我大多建議他們向各處中學生園地投稿,即使豆腐塊的文字也會令他們激動不已,更加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參考文獻】
[1]葉圣陶.《作文論》.
[2]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3]顧振彪.《關于新課標中寫作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