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樊江波 時東良
關鍵詞:水平四;籃球傳接技術;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8-0043-02
水平四(八年級)“傳接技術的運用”單元共設計13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二課時,是以籃球的幾種傳接球方式為載體讓學生學習和運用物體在空間的傳接技術,即在熟練掌握傳接技術的前提下通過設置不同情況下的防守人,使傳球人根據(jù)防守人和接球同伴的位置和距離判斷、選擇使用合理的方式將球成功地傳給同伴,而接球人如何根據(jù)來球的路線、速度和方向進行判斷和移動主動將球接住。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設置不同的練習情境,與學生一起分析總結(jié)在各種情況下,理解如何判斷和選擇傳接球的方式以及這樣選擇的原因,使學生不僅在動作上鞏固提高,同時在意識的認知方面有很大的收獲,并通過比賽引導學生將所學技術靈活應用及遷移。
1.學生分析
水平四的學生正進入青春發(fā)育中期,在生理上已具有了掌握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系統(tǒng)的能力;心理上學生感知覺的精確性和概括性增強,觀察的目的性和自覺性也有了提高,已經(jīng)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逐漸占主要地位,開始關注自我并開始出現(xiàn)自我反思。基于以上特點,水平四的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思維認知上能夠?qū)\動技術中的“共性特征”進行歸納、總結(jié),能很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概念。所以該水平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此項技術的基礎,為本節(jié)課在設置防守人的情況下技術的運用提供了保證。
2.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圍繞掌握和運用簡單的技戰(zhàn)術這一水平目標來展開教學設計。其中包括有防守人的情況下對傳接動作的熟練操作,和通過觀察防守人的位置選擇合理、有效的傳接方式完成任務。該內(nèi)容目標的達成不僅表現(xiàn)在對肢體動作的操作上,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對多種不同典型位置防守人的分析和綜合,提高學生思維認知層面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水平四技能目標所包含的,需要重點考慮的目標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傳接技術的運用,即如何進行判斷和有效選擇等思維認知方面進行正向遷移,對類似的技術進行歸類總結(jié),然后舉一反三地進行應用。
3.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的核心價值”是教學的關鍵所在,選擇能夠承載教學內(nèi)容的教材,是教學設計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學生方面,教材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和操作能力,同時還要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學習同一運動項目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的基礎;在教師方面,要分析教材是否能發(fā)揮教師自身特點,能否適合場地和器材的要求。這樣分析是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材能擁有深度認識和學習的能力。
本節(jié)課選用不同形式的籃球傳接球為教材:①籃球運動比較普及;②因為學生在籃球的傳接球技術上有了一定的基礎;③該內(nèi)容的學習主要是在肢體的活動中引導學生提高籃球傳接球的意識,由于在肢體的活動上,學生上肢的靈活性優(yōu)于下肢,相對于具有相似技術的足球運動比較容易操作,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④練習的選擇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由學生的體會到教師的引導,一步步讓學生理解傳接球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