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巍 張連軍
摘 要: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尤其是獨立學院對此專業(yè)的設置,更是將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作為競爭的利器。本文主要講述了案例教學法的實際操作與主要事項。通過教師的引導,根據對案例的模仿,實現小組自主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法 實踐教學 案例模仿 分組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92-02
教師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yǎng)目標貫徹于教學手段的提升中,使其不流于形式。但是在獨立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程式化、難以創(chuàng)新,學生的專業(yè)素質相對較差,學生參與課堂的情緒不高等也是普遍存在的現實情況。因此,如何盡快把新型的教學手段引入到獨立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課堂中,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探索,將在其他專業(yè)教學領域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案例教學法”結合獨立學院特色定位,引入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課堂教學體系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專業(yè)設置目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
1 對案例教學法的適用性探索
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培養(yǎng)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目標。所以在專業(yè)教育課程模塊中設置了崗位群模塊化課程,其中包括培養(yǎng)學生崗位能力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和行業(yè)準入課程。通過廣播電視節(jié)目標志性產品創(chuàng)作實務、專業(yè)實習、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論文與畢業(yè)設計、就業(yè)市場調查等實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文化產業(yè)是21世紀的最后一塊有待開發(fā)的處女地,畢業(yè)生可從事影視文化傳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在電臺、電視臺、電影制作部門等做記者、主持、策劃或行政主管、業(yè)務主管以及編輯、編導等專業(yè)人員。因此主要培養(yǎng)學生不同節(jié)目的策劃與編導及制作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電視臺與傳媒工作中的節(jié)目主持、記者、電視編導、前期策劃和后期制作等崗位中的實踐能力及相關的應用能力等。
使用案例教學法,首要任務是案例的選擇和使用。這里所說的案例應區(qū)別于已經爛熟于其他學科的范疇,應打開更廣闊的思路,結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來進一步商榷。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中,涉及實際動手應用的課程比例較高,占總課程量的1/3至1/2。如何讓學生講課堂的理論轉化為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就需要一個有效的橋梁來鏈接,其中最有效的橋梁就是對成功案例的模仿。
我們要使用的案例通常是一些電視節(jié)目。我們選擇成功案例的標準主要包含:在符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還要具備現實性,也就是真實的,貼近生活的,尤其是那些在電視媒體上已經播出,并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社會上有良好口碑的節(jié)目。模仿可操作性強,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有綜合性和直觀性。即要在一次案例的模仿中,能同時鍛煉學生的多項能力,并且非常直觀的反應在后續(xù)的成果中。
2 案例教學法的實際操作
課堂學習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如何讓學生迅速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并且將這種能力與社會的工作崗位需求接軌呢?那就是在課堂講授中,模擬行業(yè)中比較成功的經典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總結、模仿,延續(xù)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經過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從而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改變學生學被動學習的現狀。
以《電視節(jié)目制片人》課程為例,在課程中理論課和實驗課設置的比例為1∶1,使學生在掌握充足的理論知識后,再通過實踐把理論轉化為動手能力,與就業(yè)準入門檻相對接。在整個課程中,一共分為對幾個部分的案例:電視新聞短消息,電視新聞專題、脫口秀節(jié)目和室內情景劇。
(1)選擇恰當的節(jié)目案例。首先絕對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案例。以電視新聞節(jié)目為例,我們在以往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挑選,地域上我們最好選擇本地的新聞類節(jié)目,題材以小為主,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可逐漸擴大題材選擇范圍,但也應適度。內容上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不至于產生倦怠心理,半途而廢。
(2)對案例進行分解。盡可能將案例背景材料搜集完備,包括案例的背景、案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案例解決中的優(yōu)缺點等。在選擇合適的案例之后,就是將整個節(jié)目進行階段式的分解。
(3)分組、分階段實施。把分解后的案例逐個擊破,要求學生按照之前擬定的書面計劃進行操作。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定一位負責人,統籌安排小組事物,并負責與指導教師協調及溝通事宜。另外,教師要發(fā)揮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以保證整個過程的順利完成。
(4)將各階段成果進行連接。當分階段的任務完成后,我們要將這些實施成果進行有效的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節(jié)目。在組合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節(jié)目的完整性之外,還要注意節(jié)目的連貫性,要將素材及成果進行合理的安排,經過多次的審查去除多余的材料,調整順序及文案編輯。
(5)展出學生作品。當完成整個案例之后,及時將作品進行展出,并組織各小組集體觀看,同時當面給出各組的成績,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出對本組作品的正??陀^評價。
3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注意事項
(1)模仿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核心。尤其是針對獨立學院的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模仿成功案例是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在選擇案例時是經過嚴格的篩選的,目的就是方便學生能最大化的實現模仿和自主創(chuàng)新,將已有的成功案例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監(jiān)督作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是一個持續(xù)并且繁瑣的教學互動過程,學生需要不斷與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修正作品,保證本組作品的順利進行。
教師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也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始終扮演者主持人和陪伴者的角色。教師要在各個階段給予學生技術的指導,和心理上的督促與引導。
對學生心理的疏導,是僅次于教學指導的另一方面,獨立學院的學生心理抗壓性較差,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學生因達不到預期目標而要求改換題目,或中途放棄的情況。這時教師要及時疏導學生的消極情緒,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盡力幫助學生能完成整個過程。
(3)學生的分工合作。教師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雖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實際的動手操作還是要有學生自己來完成,老師不能給學生提供答案,只能提供線索。對學生分工,應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學生的分組。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按學生的專業(yè)素質不同,可以將學生分為8~10人一組。并與每位學生詳細探討具體分工,注意強弱搭配,防止有的學生無事可做,有的學生承擔過多的工作量。
第二階段,學生的分工。能力強的學生承擔要求較高的工作量,能力較差的學生承擔較輕的工作量,在教學過程中,敦促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差的學生,實現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第三階段,當學生的分組分工完全確定下來后,要把這些情況記錄下來,制成系統的表格和承諾書,學生本人簽字確認,形成一個各司其責,專人專項的合作氛圍。
第四階段,進入實戰(zhàn)階段,學生按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完成整個工作任務。達到預期目標。首先給每組的作品打出一個基本分,最后由教師按照學生自己簽訂的分工打分。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形成正確、清晰的認識。
4 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的應用前景
以《電視節(jié)目制片人》這門課程為例,運用案例教學法實施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產生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學生通過對案例完整的模仿過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tài),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自律性明顯提高,每組的競爭意識增強,最主要的是學生的作品質量有大幅度的提高,通過事后調查,學生對案例式教學法的接受程度較高,比較認可有現成案例可供模仿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判斷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中有實際的廣闊前景。
但在案例教學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沒有適合的教材,使得教師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唯一的標準,容易產生一些疏忽;案例的選擇是否得當,還需要實際的驗證;學生得到的實踐能力與社會實際就業(yè)能否對接,或對接的比例也沒有實際的數據說明,只能通過其他專業(yè)的案例教學成果進行參考比對。21世紀,案例和案例教學法能否成為教師教育中的標準教學法,答案還不清楚,因為對它的基礎性研究尚不夠系統深入。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案例的不同使用情況的理解,要求人們對教學目標有著清晰的表達。研究者必須明了預期的結果,同時必須重視案例教學對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表現的影響。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有信心,案例教學法引入到獨立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教學中,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經過幾屆學生的實踐,積累經驗,終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中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3):7-11.
[2] 張珊珊.“交互式教學”模式在新聞應用理論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以“新聞評論學”課程教學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7):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