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伍代銀
摘 要:職業(yè)教育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發(fā)展能力為導向的教學觀。教師應聯(lián)系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理論,針對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現(xiàn)狀,結合中職生心理特點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和嘗試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學習興趣 主體意識 教學創(chuàng)新
一、中職學校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從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由于我國的職業(yè)教育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到企業(yè)工作的實際經(jīng)驗,再加上學生習慣于“接受式”被動地學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生厭學,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學習方法機械、呆板,主要依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學業(yè);或者學生早已習慣了“你講我聽”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又以老師為絕對權威,對教師存在畏懼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和真正的意義,甚至有的學生表示一上課就無精打采,有想睡覺的欲望……
在大力提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積極探索有利于中職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而言,教學方法及其模式的改變顯得尤其重要,職教迫切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研究,總結一套適合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教學模式和規(guī)律。隨著各項教育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和討論,越來越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一致認為,教學改革就是要恢復學習的本來面目,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讓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去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是每一位教師要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
二、中職生心理特征分析
青春期心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身心狀態(tài)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的突出、獨立精神的加強,都會使青少年產(chǎn)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身體基本發(fā)育成熟;認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可能達到較高級的水平;萌生自我意識并趨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情感變得豐富細膩;意志力逐漸成熟。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除了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還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膨脹與自信缺失相伴隨
中職生的獨立意識漸漸凸現(xiàn),往往自我意識太強,自視甚高,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觀臆斷性,而一旦碰到挫折,就會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易偏激。有很大一部分中職生都是基礎教育的失敗者,學習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對自己的學業(yè)失去了信心,長期被人忽視,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和適當?shù)慕逃械氖窃诩议L、老師和同學的斥責、蔑視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
2.自我封閉與渴望放開的矛盾心理并存
隨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男女生之間自然形成了兩個群體,表面上互不相關、相互疏遠,而在內心,卻敏銳地注視著異性的變化,評價異性同學,滋長著對一些異性的好感和對一些異性的反感,關心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能引起異性的注意,尤其是在自己心里有著好感的異性的注意,但又故意裝著一幅冷漠的樣子。對父母和老師也封鎖著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往往言不由衷,答非所問,外部表現(xiàn)和內心有很大的差別,其實內心很渴望情感的交流。
3.情感豐富呈現(xiàn)極端性
中職生情感豐富而不穩(wěn)定,有明顯的極端性,性格特征逐漸形成,心理上的獨立要求與自尊心明顯增強。他們討厭別人對他們指手畫腳,但對別人的啟發(fā)與暗示卻又能愉快接受,對父母和老師還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中職生的自我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對事物的認識上有著強烈的自我情感特征,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人云亦云的情況逐漸減少,喜歡爭強好勝,凡事總想親自試試,愿意參加各種競爭,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與稱贊,以顯示自己的能力,生怕別人說自己沒用,各種矛盾的心理時時交織。
4.波動心理明顯
當前的中職生學習心理偏離正常,失調、障礙比較明顯,主要表現(xiàn)有:依賴心理比較嚴重,容易沖動,愛打架,對某門學科不感興趣,不愛學也不愿意學,甚至偏科的現(xiàn)象也非常嚴重。很多學生抱著到學?;烊兆?、得過且過的盲目的思想;對于學習的認識目標和態(tài)度非常不明確,學習的情緒不穩(wěn)定,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成績的波動性非常強,有的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現(xiàn)象。
5.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較多
他們對于學習有憂愁、煩躁、抵觸、恐慌、懼怕的焦慮心理;容易自我滿足,不思進取;有自認為無能、不如他人、自己輕視自己的自卑心理;視學習為負擔、討厭學習。部分學生是單親家庭、留守孩子,又遠離家鄉(xiāng),家長長期不在身邊,缺少許多管教,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習慣,有的追求物質、盲目攀比、虛榮心強,更有甚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視法律,以身試法。
三、教育對策分析
1.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為了使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至少應該確定學生兩種水平,一是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可能完成的發(fā)展水平(就是兒童不能獨立解決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通過模仿等手段,能夠解決這些任務)。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區(qū)域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才能有效地推動人的發(fā)展。上述的第二個水平,實際上標出了特定階段教學的最高界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一些測試(診斷性評價)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再依據(jù)大綱要求,根據(jù)(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立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鮮明易懂、難易適中,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不同知識基礎層次,進行分層目標設置),讓學生能夠學會教師要求的內容,讓他們體驗成功。有了這種成就感,才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以前不同,是可以學會的,是有學習的能力的,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2.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是雙向的,如果不注意教學方法,則難以有好的教學效果。許多中職學校的專業(yè)課經(jīng)常是“連堂課”,在這種情況下尤其要留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如果學生流露出疲倦、迷惑、厭煩等,教師必須適當調節(jié)課堂氣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了解到,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輕松一下,采用聽歌、唱歌、講笑話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當然不可否認,這些活動可以達到調節(jié)課堂氣氛目的,但課堂上的45分鐘是極其有限和寶貴的,與其用一些與專業(yè)不相關的信息或方式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不如用與專業(yè)息息相關、學生又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更好。
比如“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文秘專業(yè)的文書基礎課程中,對于該課程中“發(fā)文處理”這一章節(jié),內容抽象且枯燥,但操作性非常強。在教學中,筆者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講完課本上的基本方法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從草擬、會商、核稿、簽發(fā)、注發(fā)、繕印、校對、用印、簽署、分裝、傳遞到立卷、歸檔、銷毀,進行流水線作業(yè),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立體地把一整套工序完成,變抽象、繁雜、枯燥的理論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操作技能。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了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應用寫作教學效果,同時鞏固了文書寫作理論知識。筆者在會計課的教學當中也經(jīng)常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因為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和技能,在實際工作中不得有半點馬虎。教學中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別以出納員、制證員、審核員、記賬員、保管員、會計主管等模擬身份,分工合作,進行會計實務的演練與操作。
另外,也可以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筆者在文書寫作課程中,學生要掌握的文種很多,但文種之間不是孤立的,利用文種之間的相互關系,促成文種與文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有的文種之間有對應關系,如請示與批復、函與復函、計劃與總結、起訴狀與答辯狀等,這一類的應用文體可以成對地進行講解和訓練,讓學生之間互相對應寫作。類似的,基礎會計中采購過程與銷售過程的核算等內容也可采用此方法,引導學生兩人合作,分別扮演同一筆業(yè)務的買方和賣方處理相關賬務。這種“就地取材”的訓練方法,既讓學生練習了專業(yè)技能和技巧,同時讓學生變換角色,用心體會不同角色的心態(tài)和需要,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再結合學生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講解,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很興奮,覺得有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從內心產(chǎn)生一種自愿的自發(fā)式壓力,在沒有任何督促的條件下自覺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端正了心態(tài),從原來被動的“要我學”的心態(tài)轉為主動的“我要學”的心態(tài),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同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也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這樣,學生走向社會后,就可以輕車熟路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的需求。
四、教育反思
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運用,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首先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平時要注重知識的儲備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備課,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在重點講授時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妙語連珠,不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憧憬。而學生質疑問難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的不確定性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
教學無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F(xiàn)代教學思想啟迪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經(jīng)過探索和實踐,并結合自己所教對象和課程,對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學模式進行多樣組合,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較為完善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羅新紅.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