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而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啟蒙階段,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教育更多的是要關注其閱讀習慣及審美心理,對于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來說,正確的審美建構是潛在的一部分。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建構的必要性及特性展開討論,探索審美思想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閱讀教學;審美建構;小學語文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很大比重,閱讀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人感應文章作者所表達內涵的本事,是接收文字美的信息的一項基礎。在小學教材中許多課文也都在有意識地向這一方面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用詞用句仔細斟酌,并能感受到文章所散發(fā)出的不同的文化氣息,即使不能用準確的文學術語表達出來,也會在頭腦中對文字、篇章、字詞、句形成基本的認識。將小學的審美塑造納入語文教學內容中來,其意義和影響十分巨大。
一、審美建構的必要性
1.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認知
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建構,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其對文字語言的感受力,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同時在審美觀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對語言文字組合的優(yōu)劣評價產生認知,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在閱讀中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力是無窮的,尤其是課本中課文的選擇都是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對文章的感觸能夠造就其人格、陶冶其情操,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可謂意義深遠。閱讀篇目的內涵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構建,如,古體詩《憫農》,《憫農(其一)》首先塑造的是一片農業(yè)繁榮的景象,秋收碩果累累,然而話鋒一轉,農夫飽受苛稅的摧殘,雖然豐收,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卻換來餓死的悲慘結局,這先起興后陳述使學生感受到古代農民生活的艱辛,以審美的觀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圖。《憫農(其二)》反映的人文審美內涵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在得到收獲的同時,使學生明白珍惜的含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類似諺語格言般的句子,使作者對農民真摯的憐憫之心呼之欲出,使讀者深受感染。而以《憫農》為例的這些優(yōu)秀作品,如果被沒有審美或審美有偏差的人閱讀,不但不會領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而且讀后效果適得其反,由此可以看出審美構建的重要性。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構建的過程中,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抒情文敘事文的場景渲染,是什么、為什么,讓學生頭腦中自行產生對文章內容的審美想法。從基礎出發(fā)對其以后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打造平臺。此外,由于課本中課文的選取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各個方面,對這些內容都產生審美態(tài)度,對于學生的知識儲量有很好的擴展,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產生美的觸動
在學生閱讀一篇美文的時候,文章中的詞句表達手法的組合形式能夠傳遞給學生美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在沒樹立成型的審美觀時,只是一種原始的潛在的審美觸動,通過教師及文章作者深入淺出的指導,學生對于一個個新接觸的事物產生認知,對文章詞句的韻律產生共鳴,逐步培養(yǎng)其進入審美的藝術境地,使學生頭腦中形成美與丑、善與惡的概念。而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上是帶領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體會美的過程,以多角度結合文章內容激發(fā)學生潛能,最終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對美產生深刻的認識。
二、審美建構的特性和方法
1.審美的特性
審美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客觀選擇性,同時也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對于一篇文章,多個人有多個見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對事物的體會都是主觀能動的,以自身的情感獲得來定義文章的藝術手法,然而并不是因讀者的想法不同文章的內涵就會產生變化,文章的內涵只有一個,不同的是讀者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其主動接受文章傳遞的信息,就是主觀能動性,而其漏掉的內涵則屬于客觀選擇性。審美是一種抽象的思想,它具有情感性完全是通過人來表現,人會由于看到感人的描寫而流淚,也會因逼真的景物描寫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是因為情感在起作用。而讀者對文章產生想象,這種事物在頭腦中構造出來是立體形象的,因此,當作者將事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們會給予評價——形象生動。審美特性在橫向縱向都有表現,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夠使之對事物產生全方位的認識。
2.審美構建的方法
審美的作用巨大,構建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既可使用圖畫、音樂來催動審美的形成,也可以以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最終對文章內涵給出確切的解釋。揭示道理,尋找內涵關鍵點,集中探討文章表達的藝術氣息,但同時不要將學生的審美意識局限于一、兩篇文章上,而是要發(fā)散思維,使審美意味得到延展。同時,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主題與內容、材料與材料、內容與表達方式、語言與材料四個關系,以感性的方式使學生在情感層面產生共鳴。
小學時期正值學生對事物產生認知的上升階段,在這一時期將正確審美觀念植入其頭腦中,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構建審美思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閱讀練習和課文賞析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產生主觀的審美意向才是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真正需要關注的事。
參考文獻:
[1]曾繁仁.審美教育現代性初論[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
[2]巴瑤.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D].蘇州大學,2008.
(作者單位 山東省泰安師范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