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丹
摘要:本文從關(guān)聯(lián)課文、聯(lián)系生活,提高作文水平談起,闡述了觀察的價值,詮釋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舉措。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作文;觀察;閱讀教學;體驗性學習
一、關(guān)聯(lián)課文、聯(lián)系生活,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是藝術(shù)的本源,藝術(shù)要反映生活才有生命力。作文、課本、生活,可以說是三位一體,如影隨形,似響應聲,只有把三者聯(lián)系到一起,才能夠激起學生對生活的渴望、對親人的感恩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在學習《媽媽的賬單》以后,我要求學生對這篇文章熟讀精思。因為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賬單,而是包含著教育技巧和愛的表達的賬單,有著母親的良苦用心,相信對很多學生都有非常大的啟示。并且我要求學生將心比心,讓學生說出心里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發(fā)生沒發(fā)生過類似媽媽的帳單這樣的故事?我們又是怎樣處理這種事情的?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有沒有撥動你的心弦?父母究竟給了我們多少的愛?我們有沒有過哪怕一丁點兒的報償?小彼得為什么要給媽媽開出帳單,媽媽處理的結(jié)果為什么能夠讓小彼得折服?愛是最偉大的,愛是無價的,在我們的生活過程當中,有多少這樣愛的故事?”
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學會觀察
有心者花草在心間,無心者日月不入眼。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日常生活日復一日,新舊交替,歲月輪轉(zhuǎn),冬去春來,花開花謝。只要,我們稍微一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原本是這樣的多姿多彩,行住坐臥,哲理璀璨紛呈;所謂萬物萬形,千人千面;百鳥百鳴,一花一果;所謂美無處不在,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已。怎樣去發(fā)現(xiàn)?做一個有心人。要處處用心,時時留意,認真思維,勤加總結(jié),多做筆記,眼觀口讀,正所謂有心艱難能成事,無心順境不成材。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舉措
體驗性學習作為一種最基礎(chǔ)、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它滲透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造或重復語言情境,呈現(xiàn)或再現(xiàn)、還原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gòu)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感、生成意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使學生進行體驗性習,教師可以考慮實施如下策略。
1.創(chuàng)設(shè)合理情境,營造健康氛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情感體驗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場合下產(chǎn)生的,所謂“觸境生情”“睹物思情”就是這個意思。在愉悅的氛圍中,人們會感到輕松,愉快;相反,在嚴肅,沉重的環(huán)境中,人們會感到壓抑和厭煩。而且,一個人的情感會感染到其他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別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的力量,挖掘教材內(nèi)容中存在的情感因素,在學生和文本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
2.通過多種品味方式,加深學生的體驗。學生閱讀文章,就要引導他們?nèi)ンw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作者豐富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心的交融、情的共鳴。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集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肯定是有所差異。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這時,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多多,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全力以赴,不斷讓教學方法推陳出新,一定會開辟出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