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如今社會在不斷進步,各校先后配備了多媒體,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教師如虎添翼,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在這幾年的中學生物教學中,我切身感受到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優(yōu)越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初二生物課程《空中飛行的生物》時,我大聲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上一節(jié)特殊的生物課。此時配合精彩的聲音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丹頂鶴、蝙蝠、金龜子等動物的動態(tài)圖片,每張圖片以飛入模式呈現(xiàn)在屏幕上,動物們仿佛真的飛到了學生眼前。然后請學生回憶剛才看到的鳥類的特征,學生回答得十分積極踴躍。我利用生動的圖片拼湊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鳥類,學生覺得既新鮮又好奇,從而激發(fā)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為鞏固練習——自主總結鳥類的特征做好了準備。
二、突破重、難點,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多種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運用的優(yōu)點,能使靜態(tài)的、難以接受的知識變成動態(tài)的、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點,為學生實現(xiàn)由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轉換做了很好的鋪墊,對學生認知的形成具有“催化”作用。例如,我在教初二生物課程《動物的運動》時,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感知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的兩個方面,再用多媒體展示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再慢慢拆分成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骨骼和肌肉),并將它們一一用圖片展示出來,接著再將兔子的骨骼圖同人的骨骼圖進行比較,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骨骼的組成和特點。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原來運用實物難以有效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化抽象的理論為具體的圖像,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達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記憶的教學目的,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得更扎實。
三、省時高效,增加課堂容量
多媒體技術融合了視覺和聽覺兩大直觀優(yōu)勢,在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習內容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節(jié)省了教師上課板書的時間,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雖然課下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同樣大大提高了。例如,以前在教高中生物必修一《ATP和酶》(蘇教版)這一內容時,需要三課時,費時費力。而現(xiàn)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能用圖片的形式將ATP的結構、組成、水解過程及其功能展示在學生面前;而酶的特性則可以用動畫的形式,特別是酶的高效性更可以添加汽車翻山越嶺與過隧洞的動畫來進行分析原因,這樣就加快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如生物的分類和新陳代謝,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擴大知識面。
四、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生物學知識點比較多,很多內容都是需要反復理解和記憶的,可學生往往都不愿意,所以很多內容不易掌握,容易忘記。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一邊講解,一邊呈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找出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并將結果迅速地展示出來,既清晰又快捷,為學生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學生。例如,在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質和細胞器》這一內容時,我首先運用多媒體分別展示各種細胞器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然后提出問題:它們之間形態(tài)結構是怎樣的?各細胞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各細胞器的形態(tài)結構,區(qū)別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幻燈片呈現(xiàn)結論。
五、使課堂更精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質和細胞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講解各細胞器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過程時,增添一些與制作細胞模型有關的內容,以便學生課間去完成制作真核細胞模型這一內容。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十分新鮮有趣,個個都躍躍欲試。課后幾乎所有學生都在沒有老師參與的情況下,與同學共同協(xié)作完成了制作真核細胞模型這一學習任務,都能融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總之,多媒體教學運用了視聽并用的記憶效果,讓教師真正成了指導者和幫助者,并且在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課本知識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和枯燥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自我展示和練習的機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學習效率,使我們的生物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 湖北省大冶市牛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