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敬杰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公共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課程本身、學生與老師等綜合因素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豐富思想政治授課內(nèi)容,改革傳統(tǒng)授課方式,完善學生考試制度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興趣;考試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281-02
一、高校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課程以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nèi)容,旨在引導學生緊密聯(lián)系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歷史文化實踐,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積極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提高高校大學生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培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而穩(wěn)固的思想政治基礎。
但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對于政治理論課的滿意程度卻普遍不高。政治理論課給學生們留下的印象主要是死記硬背,漫談空話、大話、套話;政治理論課教材可讀性差、枯燥生硬、脫離實際,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yè)課聯(lián)系不大,故而逃課現(xiàn)象十分突出;此外,由于任課老師的課堂授課方法缺乏新意,表現(xiàn)出抵觸情緒。種種原因?qū)е抡卫碚撜n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逃課蔚然成風。
二、高校政治課堂教學問題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課本身內(nèi)容陳舊,不能很好地與高校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大綱是全國統(tǒng)一的,未能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受眾學生的特點進行區(qū)別對待、專門設計。而且,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部分內(nèi)容與中學課程存在著交叉和重復,課程內(nèi)容缺乏新鮮感和多樣性,只是一味地“炒冷飯”,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政治課“審美疲勞”。此外,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往往存在課時少、內(nèi)容多、大班上課等客觀現(xiàn)象,不僅增加了教師的上課難度,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進一步削弱了課程本身的吸引力,成為一種松弛而泛化的課堂授課典型。
其次,作為課堂受眾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缺乏正確和理性的認識,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與專業(yè)課相比較,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重視,甚至質(zhì)疑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的必要性。不少學生從功利主義出發(fā),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專業(yè)沒有多大關系,對自己今后的職業(yè)選擇與個人發(fā)展沒有直接的幫助,學不學關系不大,學好學差也無所謂。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從小學到大學都開設有類似的政治理論課,教材內(nèi)容千篇一律,上不上課無幾差別,況且學了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要白白浪費時間。
最后,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教學方法與水平有待提高。一門課是否能吸引學生,老師起到關鍵作用。“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教師的理論功底和教學藝術,教師隊伍如果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實踐中普遍反映,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太過理論化,只是機械地對著課本“照本宣科”,不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基本功差,與學生缺乏溝通和互動,教學既沒有針對性,又沒有重點,語言平鋪直敘,缺少感情投入,不能引起學生共鳴;此外,考試模式過于死板,學生期末考試只需臨時背書就能應付,僅靠短期記憶即能過關,從而在成績考核環(huán)節(jié)失去了對學生的有效督導。
三、思想政治教學的改革思路
1.豐富課程內(nèi)容,開展興趣教學
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于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痹S多教學實驗表明,決定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因素有:一是認識,二是興趣。特別是后者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又穩(wěn)定。學生的興趣又調(diào)節(jié)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xiàn)出巨大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呢?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引入對時事政治熱點的分析,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和趣味性。如在教授講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時,應緊密聯(lián)系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融入時事政治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結合高校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群體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fā)展?jié)摿?,把握其思維的靈活性、多變性、可塑性,在尊重其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尋找群體共性,恰當?shù)夭扇♂屢山饣?、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覺悟。最后,構建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以理論知識為支撐的課程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宣揚“假大空”,而是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提供具有拓展性和應用性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需要。
2.改革授課方式,探索實踐教學
一是強調(diào)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開展實踐教學,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政治理論教育要引領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感受經(jīng)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政治理論課程中,應當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政治理論的理解和興趣。二是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課堂專題討論、辯論、演講、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結合時事新聞、社會熱點,以及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作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上共同討論或辯論,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此外,許多高校政治課老師還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積極強化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為方式和價值理念,做到有的放矢,改善教風學風。
3.改革考試制度,完善測評體系
考試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改革起著指揮棒的作用。要改變過去死板單一的考試模式,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導作用。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們的思想發(fā)生積極變化的過程,采用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發(fā)展狀況。具體而言,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對學生評價的主體,也是唯一主體,應當適當引入其他評價主體,如引入學生互評機制,更加全面和細致的對學生成績予以考評。二是評價內(nèi)容多樣化。不僅要考察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試成績,還要考察實踐教學的成果。把社會實踐成果聯(lián)同考試成績一并考核在內(nèi),以此督促學生培養(yǎng)對思想政治學習和實踐的興趣。三是增強考評的時效性。及時考評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糾正錯誤,并達到正面鼓勵學生和引導學生的目的。比如在課堂的考評方式上,教師就必須做到即時,這種即時的考評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督導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
四、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公共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政治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隨著社會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家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擴大,西方思潮不斷沖擊和涌入,當前甚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必將深受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思想引導作用,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投身到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中來。針對當前政治課堂存在的種種問題,大學老師必須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應對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尋找政治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途徑,完成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黃建軍.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0).
[2]黎海燕.“故事化”與案例教學——從百家講壇的成功經(jīng)驗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3]張社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滿意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基于廣東省11所高校的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1).
[4]王賢卿.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特點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0).
[5]李敏.大學思想政治課堂中的價值沖突與調(diào)適.[J].科技信息,2007,(35).
[6]馬寶娟,盧倩倩.關于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