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永
摘要:探究教學作為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抓手,現(xiàn)已得到了廣大物理教師的共同認可,但在踐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探究性教學進入了似是而非的“誤區(qū)”,本文就新課程下普通高中物理實施探究教學的幾大常見誤區(qū)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教學;誤區(qū);分析
誤區(qū)一:內(nèi)容“失真”——探究形式化,沒有擺正“未知的探究者角色”
有很多的探究教學是為探究而探究,把探究形式化:
1.把預期探究結果強加在探究過程中.
2.統(tǒng)一規(guī)范探究過程.在很多時候,教師總是想基于節(jié)約時間的考慮包辦探究過程:完全按探究的七大要素,一步一步設計,統(tǒng)一的方案,統(tǒng)一的實驗,得出統(tǒng)一的結論,整個過程整齊統(tǒng)一,標準化行動,這樣機械的探究其實在熱鬧的形式下掩蓋了空洞的內(nèi)容,課堂的討論幾乎流于形式,看似活躍的課堂冷卻的卻是學生的思維.
3.課堂以問代講,一問到底.不可否認,問題教學是探究教學的核心,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大量問題要么思維含量極低,學生能脫口而出,要么高深莫測,學生不知朝哪個方向思考,以為探究教學就是不斷提問,一問到底,整堂課學生都在窮于應對教師的問題,學生真正有深度的思考極少,看似探究的表象下其實流于形式,這都與探究精神背道而馳.
4.多媒體課件完全代替實驗.多媒體課件模擬實驗確實以其逼真的動畫效果解決了現(xiàn)實中很多不能完成的實驗,于是很多教師一味以多媒體課件代替實驗,但它畢竟是“模擬”,學生看到的不是真實發(fā)生的,只是一個“假象”,所以我們能做的探究實驗一定要盡量親自動手,親自給學生演示.如探究光的色散現(xiàn)象,讓學生親自看到絢爛的七色光帶肯定比PPT上看到的光譜印象深刻得多.
誤區(qū)二:問題“失導”——探究無序化,教師的“探究主導”地位缺失
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失誤主要表現(xiàn)為:
1.引導介入時機不當.在學生沒有充分思考的情況下過早介入,沒有給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鍛煉思維的機會;介入太晚,無效引導,學生長時處于迷茫狀態(tài),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受到壓抑,浪費大量時間,導致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2.引導的內(nèi)容不當.對一些不需要引導的內(nèi)容引導,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的經(jīng)歷,對那些需要引導的內(nèi)容引導不充分,將導致學生束手無策.如,在“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時,提問“彈力是標量,還是矢量?”,顯得過于簡單,且與探究主題關系不大.
3.引導的方式不當.對于不同的探究內(nèi)容,不同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探究對象,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充分估計學生的答案,恰當選擇引導對象和策略,誘導學生正確回答.
誤區(qū)三:過程“失控”——探究開放化,過度強調(diào)學生的“探究主體”地位
造成探究過程“失控”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1.認識上把傳統(tǒng)教學與新課程探究教學對立.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就是主要由教師用語言傳授知識,學生間接地獲得知識的教學過程,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知識的“生成”、學生的學習主體,但間接獲得知識仍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中提倡探究式教學,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傳授式教學,而是要兼容互補 .
2.實施中過度強調(diào)學生探究“主體”地位.在探究過程中,有些教師又片面理解新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為什么都以學生為主,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隨意發(fā)揮,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采用“放羊式”探究教學,殊不知,學生畢竟知識能力有限,對問題理解還有盲目性,片面性,導致整個探究呈現(xiàn)無序狀態(tài),或最后變成幾個精英學生的探究,大多數(shù)學生袖手旁觀.
3.探究目標不明確.要實現(xiàn)有效的探究教學,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明確指向探究目標.由于各種原因,一種情況是本身探究活動目標就不十分明確,另一種就是探究目標很容易被誤導,教學活動偏離目標.如練習使用示波器的實驗中,把示波器的內(nèi)部電路原理當做重點就偏離了探究目標.
誤區(qū)四:設計“失效”——探究設計簡單化,沒有從“教材、學生、教師”三位一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
1.沒有分析透學生.探究教學設計要求對學生的知識準備、能力、整體情況、個性差異等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甚至包括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都要有相應的預案,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設計探究教學.例如,研究和運用質(zhì)點運動的一些規(guī)律時,涉及到時間、時刻、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涉及到坐標系、函數(shù)圖象、代數(shù)運算、矢量等數(shù)學知識.
2. 沒有處理好新教材.如果教師對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教材前后的連貫,對《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等缺乏全面了解,怎么能設計出好的探究教學設計?如,“電磁感應”中不要求通過實驗來探究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因為其探究涉及中學物理實驗實際情況,學生的基礎、測量精度等問題.
3.教師自身的問題.教師對新課程設計概念理解有誤.
參考文獻:
[1] 羅星凱,張殷.探索者角色的歸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7.
[2]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吳偉.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與研究.當代教育之窗.2012(5).
[4] 陳峰.新課程物理課堂探究教學實施中的問題解決,課程·教材·教法,2005(11).
[四川省珙縣第一高級中學校 (6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