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萍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被明確提出。情感目標的落實不同于知識與能力目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師范生作為未來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對其進行情感教育不僅有利于個人情感素養(yǎng)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對高校師范生進行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素養(yǎng);師范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5-0289-02
近日,浙江溫嶺教師顏艷紅虐待兒童的照片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照片內容為顏艷紅將學生用膠帶封嘴、蒙臉、倒置于垃圾桶等。此外,2007年5月25日,??谑衅虏┐宕猴L學校,教師用自制教鞭抽打學生;2010年12月16日,江蘇興化程思俠的兒子小崔臉部被老師燙傷等。虐童事件的頻繁發(fā)生不僅反映我國教育法制的薄弱,也反映了一些教師師德缺失。
自南洋公學師范院、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和通州師范學校創(chuàng)立至今,中國師范教育已走過百年的歷程,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規(guī)格、多形式的師范教育體系。師范教育是教育事業(yè)的根基,它的改革和發(fā)展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必將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做出貢獻。未來師范教育將朝著結構日益高層次化、模式日益開放化、課程日益綜合化職業(yè)化等方向發(fā)展,而師德建設是教師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基礎保障。因此,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
朱小蔓指出: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情感教育重視情感增長率,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關注作為人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一道協(xié)調地發(fā)揮作用,以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tài)[1]。
情感教育的理論與思想主要來源于:一是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情感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和價值觀體系,最終使學生自己能夠教育自己,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2]。二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動力思想。和諧教育,即通過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保證個人天賦才能的充分體現(xiàn),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諧教育的內在就在于建立學生學習的積極的情感動力系統(tǒng)。三是斯卡特金情感教學思想。他認為情感是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動力,并提出了教學的積極情感背景原則。四是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視教學環(huán)境的情感渲染,實現(xiàn)理智與情感的統(tǒng)一,有意識功能與無意識功能的統(tǒng)一。
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等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接受教育的主動性。
二、高校師范生培養(yǎng)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我國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國中小學陸續(xù)呈現(xiàn)出以情感教育為內涵的教學方法:一是南通師范附小教師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學。講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認識世界。二是上海一師范小學倪谷音老師所倡導的愉快教育,核心在于突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以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優(yōu)化學習的全過程;追求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個性的和諧發(fā)展。
作為未來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高校師范生培養(yǎng)中應貫徹情感教育。只有教師有積極的情感品質,才能完成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任務,實現(xiàn)情感目標。而當代大學生自卑、抑郁、孤僻、自私等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出積極情感的缺失[3]。這種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當代大學生情感教育的薄弱:一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較多地關注受教育者的認知層面,忽視了情感精神層面。二是教育者自身缺乏情感素養(yǎng)。在個體的發(fā)展中,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4]。三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不夠重視。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傾向導致大學生情感失衡。文化價值導向。浮躁的文化背景及泛娛樂化的大眾傳媒等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網(wǎng)絡文化挑戰(zhàn)大學生的道德情感[5]。
2.情感教育的意義
彌補當前高等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當代大學生深受理性主義、功利主義影響,造成了高等教育理性與情感的脫離:只獲得單純的教學理論與知識,而對真正的教學工作缺乏理解:缺乏責任感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師范生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范生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在師范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育者積極情感的投入可以提高師范生對情感的感知理解能力,使其產生積極情感的仿同作用,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
三、如何在師范生培養(yǎng)中融入情感教育
1.樹立情感教育觀
朱小蔓指出:情感教育作為完整教育的組成部分,它不是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思想,一種教育觀念。不能僅靠一門課程來實施,各門課程、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各種教育資源都是構建教育平臺的基礎[6]。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主要包括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及公共活動場所等。學生生活在干凈美麗的校園中受到潛移默化地教育,發(fā)展審美能力,陶冶情操,促進身心發(fā)展。精神文化具體體現(xiàn)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等各個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各個方面,對情感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7]。師范生在美麗的校園,無形中感知美、接受美,極大地促進了其情感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三、提升教育者的情感育人的能力
加大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可以給學生做出示范,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理體驗。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調動學生情感。計算機、多媒體等的運用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另一方面獨特的情緒記憶也使得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情感。情感具有情景性,所以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會、游戲、表演活動等,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四、對師范生進行情感教育應不斷探索
情感教育貫徹落實需要教育工作者們的不斷探索。一些國家的師范生培養(yǎng)措施值得我們借鑒:能力本位師范教育中對教師五大能力的規(guī)定里明確提出有一類是情感能力;美國明確提出建立情感師范教育;前蘇聯(lián)等國家在師范院校招生考試中加試資質考試,了解考生有無識別、影響他人情感等方面的能力[8]。
師范生是我國未來教育師資力量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其培養(yǎng)過程中對其進行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提高師范生本身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可以極大地增強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師資力量,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悲劇的不斷發(fā)生。因此在師范生的培養(yǎng)中加強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情感教育的意識及其特殊機制[J].教育研究,1993,12(3).
[2]夏洛特·布勒.人本主義心理學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
[3]黃涓.加強師范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2010:77-82.
[4]安黃米.生物新課程對師范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反饋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5]劉曉娟.運用情感教育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6]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7]曹士東.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
[8]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