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波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對德育、美育都可產(chǎn)生明顯的助益。指導學生的閱讀技巧要從停頓、重音、語速、語調(diào)四個方面來訓練。讀,是獲得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會讀”才能“善教”。
【關鍵詞】閱讀 指導 以讀為本
因此,根據(jù)朗讀訓練的整體性、層次性、實效性三大原則,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 范讀指導
朗讀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開始。雖然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很低,但他們的模仿力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去示范和引導。首先應注意教師的范讀,好的范讀對學生的感染和示范作用是很大的。教師的范讀要做到聲情并茂,要讀得正確、流利、語調(diào)語感好,這樣的范讀才會感染力強,學生在聽讀中既受熏陶,又能默默地仿效,教學效果當然好。
二 朗讀技巧指導
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要從停頓、重音、語速、語調(diào)四個方面來訓練。
第一,停頓。停頓就是指語言進行中的間歇。學生讀短句可以一口氣讀完,遇到長句,中間總要有適當?shù)耐nD。例如《駱駝和羊》一課中的一段話,“駱駝一抬頭就吃到了樹葉。羊抬起前腿,扒到墻上,脖子伸得老長,還是吃不著?!痹凇耙惶ь^”的后面停頓一下,可以表現(xiàn)出駱駝高大,吃樹葉很容易,而在“抬、扒、伸得、還是”的后面稍加停頓,則可以表現(xiàn)出羊矮小,吃樹葉非常困難的情景。
第二,重音。在朗讀的時候,句子中的某些詞語從聲音上還要加以突出,這種現(xiàn)象就是重音,它是正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朗讀手段。恰當?shù)厥褂弥匾?,可以使情感更加鮮明。比如《小馬過河》中四次提到小馬向河邊跑去,但表達的思想感情卻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向磨坊
跑去”,第二次是“小馬聽了老黃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第三次是“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第四次是“小
馬跑到河邊抬起前蹄”。在上述各句中對加點的詞重讀,因為它們各自側(cè)重表現(xiàn)了小馬從興奮、猶豫到?jīng)Q心嘗試的心理過程。
第三,語速。朗讀的速度對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也很重要。只有快慢適當才能表達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此外,語句里有了語調(diào)高低升降的變化,聽起來就富有音樂美,感情表達則更為細致。
第四,語調(diào)。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中,“讀”歷來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魯迅在《人生識字胡涂始》中說道:“我們先前的古文……老師并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弄得好,是終于能夠有些懂……”以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毙蜗蟮馗爬斯糯Z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這就要求閱讀教學必須以讀為本,必須放手讓學生自己到文章里去摸爬滾打,舍此一切方法都是舍本逐末。閱讀,必須以讀為本,在這個前提下,去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講解、提問、議論、練習等方法,使閱讀教學走上返樸歸真的正確之路。
讀,是獲得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葉圣陶強調(diào),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于語文的銳敏的感覺,培養(yǎng)語感,多讀多背是好辦法,語言材料積累多了,各式各樣的言語形式在頭腦中反復出來,對語言器官進行反復的言語刺激,在大腦皮層上逐漸形成聯(lián)系系統(tǒng),這種聯(lián)系系統(tǒng)的熟練化、技能化、自動化就形成了語感能力。
有些教師重視閱讀,就要重視指導學生讀。教師要注意學生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差。在讓學生朗讀時自己卻背著身子忙板書,或者伏在講臺上思考下一步教學步驟,連學生讀到哪里都不知道。還“機智”地說:“我找個學生問問讀到哪里了,看看聽得認真不認真!”這種“走過場”的讀,學生能得到有益的指導嗎?
陶行知說過,講讀教學就是教學生讀書。跟教作文一樣,惟有教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讀書?,F(xiàn)在閱讀教學中效率這樣低,怎能說明教師會讀呢?(順便說幾句,這些年作文教學效率這樣低,主要原因是教師本身不去寫,不會寫,指導不得法,很多教師自從當老師后連一篇文章也沒寫過)
“會讀”才能“善教”。教師怎樣才能“會讀”呢?惟有自己去讀,去反復地讀!曾有人問錢夢龍:“為什么你的教學設計常常有些新意?”他回答得挺簡單,因為我很少看“教參”。錢夢龍在《致青年教師的信》中說:每次備課,我總要把課文一遍一遍地讀,反反復復地想。有的課文語言優(yōu)美聲情并茂,有的說理嚴密邏輯性強,我就采用不同的讀法來評析、鑒賞、品味,直到確實品出了味,讀出了心得才進一步考慮“教什么”和“怎么教”。
過去教師背教參,念參考,要求學生做這做那,做來做去也不知效果如何。現(xiàn)在教師被“逼”得丟開“教參”,反復誦讀,直到讀出心得來。由于教師得之于心,而不僅僅是求之于書(參考書),指導學生就能指導到點子上。以劃分段落、揣摩思路的教學為例,“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葉圣陶教人讀文章十分重視揣摩思路。他說: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樣開頭的,怎樣寫下去的,跟著它走,并且要理解為什么這樣走。我們教學中的分段本是揣摩思路的一種初步工作,但是我們往往停留在這一步而不再向前,為分段而分段,為考試而分段。怎樣分?看“教參”。學生雖然記了不少段落大意的筆記,也很難做到大體了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F(xiàn)在,由于以讀為本,師生入“境”,動了“情”,“看”到了作者的思路,再按“路”分段,就能分得準確,分得輕松。
閱讀教學不能以講為主,不能以問為主,必須以讀為主!不僅是要讓學生多讀,教師也要多讀。教師要在書中“多走幾個來問”?!白摺背鲂牡?,“走”出體會,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在書中“走一個來回”,改變那種“半個閱讀教學過程”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