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摘要】新課程指出:語文課堂教學既要發(fā)揮語文交際工具這一功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又要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文因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熏陶。但目前距這一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國目前中小學普遍采用班級授課制,這種忽視學生差異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而差異教學就是在承認學生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nèi)差異前提下應運而生的。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差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一、差異教學的含義
差異教學是指在班級授課制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差異,滿足他們各自學習的要求,來推動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能夠得到更好發(fā)展的教學。在班級授課制中,由于學生的能力、智力等方面存有種種差異,若按照“一刀切”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教學,很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各自發(fā)展。應“正視差異、利用差異、消除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這種根據(jù)差異而進行的教學并不是讓學生為所欲為,而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遇到的特有問題教學,是學習問題上的差異教學而不是學習內(nèi)容上的差異教學。
二、實施差異教學的原因
(一)有利于推進素質(zhì)教育
素質(zhì)教育即使全體學生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獲得個性發(fā)展的教育。過去的教育主要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即優(yōu)等生,而忽略了后進生的某些方面靈性的發(fā)展。差異教學會根據(jù)學生的需要,為他們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并面向全體學生。
(二)有助于開發(fā)學生潛能
面向全體學生,并不等同于將學生個體間差異人為平均,而是提供給他們適合各自特點的發(fā)展方式以達到人人都能充分發(fā)展。一直以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過分關注表面知識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鮮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知識儲存器”式的學生量產(chǎn)。鑒于此,差異教學從關注個體間和個體內(nèi)的差異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長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三)真正體現(xiàn)學生間的民主和平等
差異教學對全體學生的關注,基于以人為本的思想,民主化的教育是其重要體現(xiàn)。民主化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是“教育機會均等”。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并以其為起點,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照顧后進生,為他們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允許他們不同步學習,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促進學生間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和平等。
三、差異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確立挑戰(zhàn)性的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學一般是根據(jù)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教師要緊密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制定目標,然后再揭示目標,讓學生人人明白。如教學古詩時,老師可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要求:學習古詩,了解詩意;吟誦古詩;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用現(xiàn)代文寫一則小故事。然后要求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做得最好的一個介紹給大家。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高漲起來,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易于操作,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置各種特色的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不同學生的特色,設置各色的教學過程。兼顧并不占用多少課堂時間,如教師演示時,對學困生,可多向他們做些演示,在集體動手操作時可讓學困生間相互幫助。在課堂中關注各種學生的特色需要,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前用心設計有特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采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動作體系,課堂教學中要關注不同學生的特色需要,教學方法要各式各樣。學生不同,就決定其對同一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各有千秋:有的學生通過聽就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有的學生通過看就能接受更多的知識。形形色色的教育對象,要求課堂教學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自始至終關注他們的不同特色,采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來推進差異教學。如在講解《胡同文化》一文時,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北京胡同風貌,使之與南方弄堂相比,讓南方的學生對北京胡同不僅有一個直觀印象,也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說中國的文化是封閉的文化?這種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在講說明文時尤為管用。若是在講類似于《春》的寫景抒情散文時,適當?shù)募狱c鳥鳴聲,整個課堂都會充滿歡喜的氣氛,學生也能走入那種意境,走進作者的心靈。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僅僅是從傳授知識技能的角度來組織。但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僅是通過聽講和思考,還要通過經(jīng)驗和情感來獲得知識,獲得態(tài)度和價值的。課堂上如果缺少溫暖和諧的師生關系,缺少多向溝通,如果教師不具備移情,積極關注和真誠等,就難以引導學生真正有效地學習。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問題設置密切相關,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即,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zhàn)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所以教師了解學生差異后再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如講解《我的空中樓閣》時,找出文中擬人、比喻的句子,這類唾手可得的問題可以交給基礎差的學生回答;分析作者為什么那么寫,與他的心態(tài)、背景有何關系?這一類拔高性的問題時可以讓分析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進步,都嘗到成功的喜悅,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也顯著得到提高。
總之,差異教學重視學生本身的發(fā)展,強調(diào)教育工作者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樣性的符合個性差異的教學策略,促進每個學生更大程度地發(fā)展。差異雖是必然的存在,但差異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老師畢生的追求和理想。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