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蓉,崔妙玲,孔晉亮,趙 琳
PBL教學法在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1)
李麗蓉,崔妙玲,孔晉亮,趙 琳
[目的]探討PBL教學法在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66名護理本科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習結束前進行出科考試及學習效果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護理技能操作、病歷書寫和口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01)。[結論]PBL教學法應用于內科臨床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內科護理;臨床實習;教育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首創(chuàng)于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學[1],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必要的知識,學會正確的臨床思維與推理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啟發(fā)式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護理本科生教育已經取得長足進步。護理本科生在知識結構、個人經歷、心理狀態(tài)及實習目的和要求方面不同,對臨床帶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將筆者所在的臨床帶教小組采用PBL教學法的帶教體會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1年3月—2011年12月在本科室實習的護生66人,采用隨機教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3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兩組護生基礎學歷及年齡結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PBL教學方法
1.2.1 選擇病案,提出問題 選擇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出院病人病案,盡量選用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要求病案淺顯易于理解,提出的問題要突出護理特點,具有啟發(fā)性、實用性。
1.2.2 建立假設,論證假設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一個具體的臨床問題或是疑難病例引出假設,聯(lián)系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知識,通過圖書館或互聯(lián)網查閱資料、文獻,獲得資料來分析問題和證實假設。
1.2.3 分組討論,充分分析 學生帶著各自觀點進行充分和開放性的小組討論,并將所查資料、信息等進行交流、補充、共享,反復查詢、分析直至解決問題。
1.2.4 教師總結,歸納提高 教師歸納點評,統(tǒng)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后總結,學生對比自己的分析,找出不足。
1.3 考核與評價 為了檢驗PBL教學法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對兩組學生進行出科考試??荚噧热莅üP試、口試、護理技能操作、護理病歷書寫(兩組考試內容一致)。實習結束前,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學生出科考試成績比較分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人(%)
PBL教學法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引入我國醫(yī)學教育,運用科學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信息和知識的空白點,達到加強自學、相互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一個綜合的、動態(tài)的、不斷拓展的過程。要求學生運用現(xiàn)有的主題內容和方法來探究問題的解決答案[2]。該方法適應了新世紀培養(yǎng)醫(yī)護人才的宗旨,有利于完成學生向臨床工作者轉變的教學目標。兩組學生出科考試成績的差距提示PBL教學培養(yǎng)出的護理人才不僅有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還具有較高的臨床操作技能及臨床工作能力,同時具備獨立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拓展能力,能夠更快地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PBL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獨立性,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抽象、枯燥的理論,不再機械重復老師所講內容,而是以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研究者的身份去閱讀書籍、調查研究,通過獨立思考和查閱資料去運用知識,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生心理上有強烈的參與感和成就感[2]。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對以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明顯提高。PBL教學法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和表達自我的機會,利于其克服羞怯和恐懼心理,使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均獲得鍛煉和提高。PBL教學法始終圍繞病人的病程進行討論和分析,綜合分析了病人的心理及社會背景,使學生建立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收集資料,拓寬了學習思路,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護理病歷的書寫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為今后臨床護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一系列PBL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逐漸得到培養(yǎng)。同時臨床教師也收到學生的一些反饋和要求,認識到PBL教學法對教學單位教學硬件資源方面有較高要求,必須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網絡資源、圖書資源,需要學校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臨床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可能與他們對PBL教學方法不熟悉、醫(yī)學文獻檢索方法運用不熟練、文獻閱讀量較大等有關。這些情況隨著教學的繼續(xù)深入最終可以克服。PBL教學法對臨床帶教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帶教老師不斷擴大知識面,尤其是心理學、人文知識,與學生互動互學,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
[1]Badeau KA.Problem-based learning:An educational method for nurses in clinical practice[J].J Nurses Staff Dev,2010,26(6):244-249.
[2]Oja KJ.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to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An evidence review[J].J Nurs Educ,2011,50(3):145-151.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Li Lirong,Cui Miaoling,Kong Jinliang,et 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530021 China)
G6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23.044
1009-6493(2012)8B-2190-02
1)為廣西醫(yī)科大學教改課題,編號:306775。
李麗蓉,主管護師,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530021,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崔妙玲(通訊作者)、孔晉亮、趙琳單位:530021,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2012-02-14)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