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高麗虹
心內科介入患者風險管理
張娟 高麗虹
目的總結風險管理在介入性心導管術治療中的效果。方法將在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性治療患者60例,分為實施護理程序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施護理干預組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次數(shù)明顯少于常規(guī)組,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降低介入治療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心內科介入;風險管理;并發(fā)癥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是用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它屬血管再通(vascular recanalization)術的范疇,是心肌血流重建(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術創(chuàng)傷性最小的一種[1]。臨床最早應用的是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1977年),其后還發(fā)展了經冠狀動脈內旋切術、旋磨術和激光成形術等,1987年又開發(fā)了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本研究將在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性治療患者60,現(xiàn)報告如下。
將在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性治療患者60例,分為實施護理程序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每組各30例,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
實施護理干預組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次數(shù)明顯少于常規(guī)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4.1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經皮穿刺周圍動脈將帶球囊的導管送入冠狀動脈到達狹窄節(jié)段,擴張球囊使狹窄管腔擴大血流暢通,是最常用的PCI。
4.1.1 作用機制 球囊擴張時主要通過下列幾種機制使管腔擴大;①斑塊被壓回管壁。②斑塊局部表面破裂。③偏心性斑塊處的無病變血管壁伸展。在此過程中內皮細胞被剝脫,它的再生需l周左右,此時中膜平滑肌細胞增生并向內膜游移,使撕裂的斑塊表面內膜得到修復。
4.1.2 使用的設備 ①X線設備:可供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用的x線設備。②各種特殊導管、導引鋼絲,包括:指引導管、球囊導管、導引鋼絲等。③手控旋轉鈕及手推注射器和密封三通連接裝置。④球囊加壓泵:在球囊送達病變部位時加壓擴張球囊并控制所需的壓力。
4.1.3 操作步驟 一般選右股動脈或右橈動脈施術。局部消毒、鋪巾,1%~2%利多因局部麻醉,用帶針芯穿刺針經皮穿刺動脈,拔出針芯,向針腔置入引導擴張導管用的鋼絲,退出穿刺針,沿鋼絲套入擴張導管作穿刺部位的預擴張,然后送入帶止血活瓣的導管鞘管,撤出鋼絲,向鞘管注入肝素7500~10000 IU,然后在x線透視下送入經選定合適的指引導管,至左或右冠狀動脈開口處進行造影,將兩個不同投照位能清晰顯示病變部位的圖像凍結在電視屏卜,作為下一步操作時的參考。在X線透視下操縱導引鋼絲進人病變的冠狀動脈,通過狹窄部位達到病變血管的最遠端。然后將事前選好,空氣已排盡的快速交換球囊導管套在導引鋼絲上,逐漸推送到病變處,使球囊的中點恰好在病變的中點處。球囊到位后乃將球囊導管尾端與加壓泵連接,向球囊內加壓注入1∶1稀釋的造影劑使球囊擴張,壓力先低后漸增高,直至造影顯示病變造成的壓跡消失為止。如擴張成功,將球囊導管撤回到指引導管內,導引鋼絲則暫留冠狀動脈內,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以觀察即刻效果和有無血管并發(fā)癥。觀察數(shù)分鐘后無變化,可將導引鋼絲和球囊導管全部撤出,重復冠狀動脈造影。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降低介入治療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1] 周智.護理風險可能因素及防范.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3): 257.
130011 長春,一汽總醫(y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是高風險的??浦唬o理風險存在于整個醫(yī)療活動的全過程。心內科病情變化快,預見性差,病死率高,多有突發(fā)性事件以及搶救過程,患者體質各異,對于疾病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因此心內科護理的特點為急、難、險、重,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快速反應能力、臨床經驗、職業(yè)素養(yǎng)等綜合素質要求均較高。因此,分析心內科的護理風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護理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術前術后處理:術前5日停用口服抗凝劑。術前24 h作碘過敏試驗,抽血標本作配對和交叉試驗、備血,作血小板計數(shù)、出凝血時問、凝血酶原時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測定。術前禁食10 h。術前晚飯后服腸溶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術后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等24 h,保持靜脈輸液通道24 h。停用肝素4~6 h后測定ACT<150 s。即可拔除導管鞘管,局部壓迫止血15~20 min,如無出血用彈力繃帶包扎,并用沙袋壓迫4 h。穿刺橈動脈施術者術后立即拔除導管鞘管,局部加壓包扎。繼續(xù)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3個月后改為l00 mg,1次/d,繼續(xù)服用地爾硫卓30~60 mg,3次/ d或單硝酸異山梨酯20~40 mg,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