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qū)幸福路小學)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習英語,加強朗讀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識記能力及培養(yǎng)英語的能力。教師應(yīng)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指導和強化訓練,以使學生達到用英語交流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學階段進怎么進行朗讀指導呢?
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的能力。通過不斷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只要是讀書讀透的孩子,在各種考試包括表現(xiàn)都能取得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這樣對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是有很大幫助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英語學科喜愛,他才會對英語感興趣,從而激勵學生愛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學習語言就必須培養(yǎng)語感,語感對學好英語學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上次聽了特級老師沈峰獨特的節(jié)奏講授A部分,讓我受益良多,而節(jié)奏是英語首要的、最顯著的特征。還要有重音體現(xiàn)。句子重音之間的相隔時間大致相等,使語言產(chǎn)生節(jié)奏感,多朗讀就能了解得更加透徹。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模仿,但是自控力太差,課堂上老師一有事或一放光盤,有的學生就開始跟讀或者開始講話。這樣不但自己影響自己,沒聽清楚,還影響其他同學仔細聽。因此,教師在三年級英語起始階段教學就應(yīng)該訓練學生的紀律,靜心聽的好習慣。例如,剛開始學3A的26個字母的首字母“a”時,就可以讓學生合上書靜靜地聽一遍光盤,然后打開書再聽一遍在跟讀。還要聽老師說的英語,還要聽同學說的英語,既要聽該同學的正確發(fā)音,還要能聽出他說得準不準。有的同學說“a-/ei/”這個字母時,總是會錯誤地發(fā)成/e/,因此讓學生認真聽,還要聽清楚,不能只聽一部分。
要想聽得準、說得好,教師應(yīng)教育學生不但要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形,注意觀察其大、小、圓、扁以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白、聽清楚,模仿效果才會好。當老師教學生新字母、新單詞、新句型時,先聽,然后讓學生認真看準老師的口型,并努力模仿發(fā)音。例如,教學生學習“monkey”這個單詞時,要教育學生認真看老師口型,先張得大大的,然后再變小,還要注意口型的變化。只有認真看明白了什么口型,才能真正讀得準確。
有的教師上課時,聽要光盤的,并且要回答問題了,老師一再強調(diào)要求學生認真聽,學生也知道一定要認真聽,可是學生不知道該怎么聽,特別是A部分,還要教學生怎樣能能聽懂、能聽到,哪些是重點,這樣讀得效果就自然理想了。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如何去聽,第一遍聽時,要求學生能聽懂即可,第二遍聽時,要讓學生注意聽準語音、語調(diào)、重音、停頓、連讀等,第三遍邊聽邊注意模仿。例如,教學生學習“what’s your job”時,要讓學生聽清楚重音、停頓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學習語言具有對語音、語調(diào)、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極強的模仿能力。模仿朗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仔細的觀察認識能力。朗讀訓練要貫徹邊聽邊說、邊說邊讀的原則,在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聽,看清教師的發(fā)音口形,聽清發(fā)音再模仿。例如,在字母教學階段,教字母“n”和“l(fā)”時,教師先作示范,讓學生看清嘴唇發(fā)音的位置,鼻音和邊音的位置,對于J-[ei]、g-[i]等字母的發(fā)音,可作適當?shù)陌l(fā)音部位、技巧指導,讓學生體會并找到模仿的發(fā)音位置,區(qū)別兩個字母的不同,進而讀準字母。
語言教學強調(diào)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在特定的情景中體會語言的功能。不同的語言由于其環(huán)境不同則意義也不同,中文意思相同而英語背景不同。例:“Excuse me”和“Sorry”都有“對不起”的意思,但英文運用時卻有限制:“Excuse me”具有“打擾”、“借光”的含意;而“Sorry”則表示說話人的謙意。教師要創(chuàng)造情景,在特定的情景中訓練朗讀。又如,教學生介紹人的職業(yè)時,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借助頭飾塑造出課文中的人物形象。(Jack機器人的頭飾和LiuTao的頭飾)進行“What’s your job”進行朗讀訓練,學生身臨其境,反復體會,弄清問自己和別人職業(yè)的句型的常用會話習慣。或?qū)e人的介紹職業(yè)做出正確的反應(yīng)。從而舉一反三,達到會用“What’s his job”和“What’s her job”進行別人職業(yè)介紹的目的。
對話表演是對模仿朗讀和情景朗讀的總結(jié)和展示,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每堂課上,尤其是A部分對話、單詞和句型新授課上可安排學生三到四組小組活動,運用實物或光盤,自編對話內(nèi)容,分角色朗讀,小組交流,上臺表演。學生在表演或者小組活動中品嘗學習成功的感受,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愛學習英語。
“一日之計在于晨”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早讀不是說讀書的聲音越高越好,還是要有感情、有節(jié)奏,因為太小的聲音不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和記憶的加強,而沒有聲音根本就不叫朗讀了。只要認真讀,時間長了,就能很快體現(xiàn)學習成效。只是朗讀而不理解與思考,靈活運用,就不是朗讀。把朗讀變成默讀或者無聲,沒有達到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過高聲音朗讀;這樣注意力、體力勢必會過多地花在提高聲音上而極易造成疲勞,聲音嘶啞,不利于學習。利用分組或者競賽,培養(yǎng)學生讀書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在齊讀的過程中尋找不張嘴的學生。這樣保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又保證了朗讀的質(zhì)量。
由于chant的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記憶,所以學生樂讀,并樂于表現(xiàn)。教師領(lǐng)讀幾遍后便有學生要求表演。在教學對話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如不同人物用不同的聲音來讀,不同的語速來讀)、感情讀(用不同的感情來朗讀,悲傷的、興奮的、快樂的、憤怒的等),比賽讀(男女賽讀、分組讀等)、等。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愛好。如在教學3B的第十一單元“A good idea”時,可用以下的chant:
Rowing,rowing,do you like rowing?
Yes,yes,yes,I do.
Swimming,swimming,do you like swimming?
No,no,no,I don’t.
各種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當朗讀比賽活動成為英語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對朗讀的極大興趣。例如:在班級中設(shè)立“英語朗讀明星”“誰模仿的像”“誰做得頭飾好”等,學生對英語的朗讀有了獨特的興趣,朗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可以讓優(yōu)等生幫他糾正,評選“朗讀進步獎”并讓全員參與,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班級的朗讀氣氛熱烈,也促進了英語成績的提高。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同時,要注意自身英語朗讀水平的提高,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感性認識絕大部分來自于對教師的模仿。如果教師的英語朗讀不地道,學生的朗讀必定會受影響,如果教師的朗讀沒有感情、沒有節(jié)奏,要求小學生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是不現(xiàn)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