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靈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音樂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0000)
合唱對訓練孩子們聽音、演唱、配合等能力有諸多宜處,但是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在目前的教育教學體系下,很多學校的音樂課堂僅僅是學會唱課本里選錄的幾首歌而已,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音樂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和探究。一些學校有自己的合唱團,而合唱團外的學生也許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沒辦法在學校里得到系統(tǒng)的合唱訓練。如果能在班級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合唱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則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音樂學習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音符和節(jié)奏,具備了學習合唱的能力。
音樂因其學科特點、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能力等諸多因素均采用小班教學,義務教育的班級編制都是幾十人的大班,每個學生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在班級合唱教學中既考慮大眾,又兼顧個體,經過諸多實踐和研究,則應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
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合唱教學中,有的孩子音樂基礎較好,而有的孩子課外不接觸專業(yè)的音樂學習,這就造成音樂水平的差異性。為了便于合唱教學的開展,建議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對全班學生做的音樂綜合評定分組,每個組都有兩到三個有音樂學習經驗的學生做核心人物,授以音樂小組長一職。在學習新內容時也可以臨時讓這些小組長們組成一個小組,演唱歌曲較難的部分或者擔任視唱工作的小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有:(1)每個孩子各有特長,讓學習音樂的孩子擔任組長可以鍛煉這部分孩子的音樂能力和組織能力;(2)讓沒有專門學習過音樂的孩子在音樂課上少一些負擔,不會因為難度變大而被動放棄學習;(3)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布置一些練唱曲目,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可以減少課堂上重復練習的時間,而這些時間可以花在感情的處理、歌曲的創(chuàng)編和各聲部的配合上。
合唱是集體演唱多聲部的藝術門類,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聲部間的配合,在剛開始的學習中,可以直接用單音代替曲目練習,例如“13”、“135”、“1351”音符由少到多,由易到難。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訓練了唱準長音的能力,而且訓練了傾聽的能力,為以后的多聲部歌曲學習奠定了基礎。
對三年級孩子不應給太大壓力,歌曲的選擇要以簡易為主,以讓孩子在能力范圍內輕松掌握歌曲并樂在其中為主,這樣能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最好以二聲部合唱曲目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主旋律感興趣,抗拒學習難度大的二聲部,這時可將難度大的二聲部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主旋律因為比較容易掌握,分配給學習能力較差的小組。因為班級合唱區(qū)別于專業(yè)合唱團的訓練,不用過多考慮音色、高低音的等分配的常規(guī)原則,主要是讓學生參與到合唱學習的過程中來,感受合唱的聲部分配。雖然違背了這些常規(guī)原則,但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這對其他沒有體驗過合唱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學習經歷。
在進行了最基礎的訓練之后可以考慮更多歌曲的學習,歌曲的來源很廣,課本、電視、電影,等等。首先,根據孩子的水平,可以考慮學習簡單的歌曲,一般以兩個聲部的合唱曲為最佳。其次,不一定要學習整首曲子,而是學習一個簡短的主歌或副歌,或者僅僅只學習襯詞部分,其余部分改為傾聽為主,這樣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產生學習的成就感,便于堅持,也能在以學期為單位的短的學習時間內欣賞到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合唱的學習有很多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但是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玩樂中掌握知識比傳授一些對于他們來說也許一輩子都用不上的專業(yè)術語更有價值,因此應更看重學生的參與,在參與中學習,讓學生成為創(chuàng)作者。
(一)節(jié)奏的創(chuàng)作
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有了節(jié)奏的支撐,旋律才得以或深沉或縹緲,或素雅或妖嬈,因此讓學生掌握好節(jié)奏至關重要。三年級的孩子已經能認最基本的節(jié)奏型,例如四二拍子:
除了附點節(jié)奏和切分音節(jié)奏以外,這些節(jié)奏的擊拍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這時我結合所學曲目讓他們填詞,例如湘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課以 《在祖國的懷抱里》為例,歌曲為兩段體,每段三個樂句,每個樂句間有一個四分休止符的停頓,如第一句歌譜如下:
我讓學生在這個休止符這里進行節(jié)奏的創(chuàng)編,按照之前的分組,小組開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討論,給學生時間上臺匯報演出,集思廣益,每個小組都有奇思妙想。除了用拍手的形式表現外,有的小組還給節(jié)奏型加了歌詞,用念的方式給曲子加了襯詞,有的能力強的小組甚至給節(jié)奏型加了旋律,表演時還進行了分工,有的同學拍手,有的同學演唱。有過這樣一次成功的創(chuàng)編經歷,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開始有了更多的靈感。
(二)演唱形式的創(chuàng)編
在湘教版三年級下冊音樂課本中學生開始接觸“輪唱”這種演唱形式,輪唱是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齊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jié)出現,達到此起彼落、連續(xù)不斷的模仿效果,復調音樂中稱之為“卡農曲”。這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種演唱形式,通過把《兩只老虎》進行輪唱的改變,豐富了歌曲結構,像游戲一樣的演唱形式讓學生非常感興趣,這時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這種演唱形式的創(chuàng)編,如湘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多年以前》就是學生非常喜歡和愿意拿來改編的曲子,在這首曲子的練習中,能力強的學生演唱第二聲部,晚于第一組學生一到二小節(jié)演唱,結尾的方式也讓學生自己組內設計并且排練,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有一些小組讓樂感好的學生演唱,稍差的學生加入了動作表演,有的組還自制小樂器伴奏,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得到了享受和鍛煉。
(三)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布置下去的演唱曲目,一定要及時檢查,如果只布置而不給學生展示,就只會大大減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組成團隊,各司其職,教師進行及時幫助和輔導,并做好平時成績的記錄,現在電子設備發(fā)達,可以把學生的表演錄制下來保存好,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登上更大的舞臺展示和鍛煉。
由于根據學生的能力把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別,在期末考試時應該就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標準的考試,可以讓程度高的學生和程度低的學生自由組合,以10人以內的人數為合唱單位,選擇合唱曲目排練并表演,只要程度低的學生能夠完成小組分配的演唱任務,教師就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合理的成績,而不應該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判每一個學生。這樣能夠讓學生減少壓力,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班級合唱的訓練。
盡管班級合唱教學有諸多優(yōu)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唱需要很多時間排練,沒有一個合唱團隊是排練一兩次就能達到好的演唱效果的,但是對于現在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除了課堂上的時間外,沒有更多的時間召集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訓練。雖然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練習,但是缺乏老師的指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加上音樂課也有教學任務,因此在合唱的開展上存在力不從心之感。
(二)在分層教學中,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組別,無形當中加深了不同“等級”之間學生的隔閡,容易助長“優(yōu)質學生”自傲的習氣,也易造成對“困難學生”的歧視,在班上容易造成不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由于合唱教學是一個較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最終加重了教師備課、授課、課堂管理的負擔,使已經繁重辛苦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勞累。
班級合唱教學進行了這段時間,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思考和解決,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實踐,在實踐中出真知,摸索怎樣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還有很多教學工作有待改進。道路艱辛,但是班級合唱教學的研究有利于更多學生的學習,因此仍有探討和研究的必要,讓我們用智慧和汗水為創(chuàng)建適合當今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和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而努力。
[1]許莉.班級合唱教學在音樂課中的嘗試[J].試題與研究,2010(3).
[2]韓得森.論合唱藝術中的共性和個性[J].中國音樂,2002(3).
[3]王曄.淺談合唱教學的師生配合[J].小學時代,2010(5).
[4]江賢根.讓學生在和諧的聲音中體驗美——中小學合唱教學之探索[J].大眾文藝,2011(4).
[5]陳建林.開展學校合唱的意義及方法[N].西昌示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