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卓然
【摘要】本文將激勵理論與五年制高職學生《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教學聯(lián)系起來,分析了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引入激勵教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闡述了相關的激勵方法,提出了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應用激勵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激勵 社會工作實務 五年制高職 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245-01
為了進一步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改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xiàn)代教育課程體系,加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步伐,提高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為每個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和發(fā)展機會,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結合《社會工作實務》課程的特點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我們將激勵教育貫徹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予以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實施激勵教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1.可行性探究
人的心理素質是激勵教育突出強調的因素,要以人為教育的主體,拓展人的潛能,建立和改善人的內部動力系統(tǒng)。激勵教育在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就是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過教育一定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
而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就是關注人,注重發(fā)掘每個人的內在潛力,通過每個人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外部環(huán)境,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渡鐣ぷ鲗崉铡氛n程不單單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達這種職業(yè)理念。這種職業(yè)精神與理念跟激勵教育的內在核心思想不謀而合,這恰恰成為我們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實施激勵教育的基礎。
2.必要性釋述
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五年制高職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多元發(fā)展,作為一名五年制高職教師必須特別注重課堂的藝術性,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把課程改革的思想深入學生的心靈,從而內化為一種動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教學過程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教師應該關注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實施激勵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貫徹了多層次激勵、公平激勵和持續(xù)激勵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激勵策略,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盡量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huán)境中施展自己的才華,并根據(jù)學生完成目標的情況,不斷提出更新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又符合學生能力的激勵目標,不斷形成激勵刺激,強化積極的行為。
1.榜樣激勵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觀察和模仿的過程,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過程可使行為改變。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他們特別喜歡模仿,教師可以對他們的言行加以正確引導,從而激勵他們不斷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自覺糾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傾向和行為。這不但是激勵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學生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過程。對于榜樣的選取,可以從學生身邊選取值得學習的同學,教師自身的榜樣力量也不可低估。同時,也可以選取《社會工作實務》課程中涉及到的相關案例中的主人公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設計相關的助人方案,因此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案例,而大部分案例的服務對象都是在社會工作者的幫助和鼓勵下,通過自身努力克服了困難,改變了困境,這種自助的、不怕挫折的精神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
2.目標激勵
目標是經過努力能夠獲得的成就或結果,是人們根據(jù)客觀實際情況而決定的。確立目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皩W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與學生認定的需求,學習目標的價值有關,而且與學生心目中認為能夠達到目標的成功概率有關?!蹦繕艘唧w明確,指向性越清楚,就越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目標。比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有這樣的體會,與其告訴學生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事,不如告訴學生怎么樣學習、怎么樣把事做得更好,即給予學生一個可達的目標并教授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同時,目標的確立要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例如,在《社會工作實務》課堂上讓一名沒有經過訓練的學習中等的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助人項目,完成的效果不理想,莫不如讓他把這個項目中的某個具體環(huán)節(jié)搞清楚、搞透徹。
3.過程激勵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愿望與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并提供一切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因此,讓學生恰當?shù)貐⑴c課堂教學,既能激勵學生,又能為教師獲得有價值的建議。通過參與,形成學生對教師的歸屬感、認同感,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盡量運用例證、活動及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來達到課程目標,多設置一些情景模擬,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模擬情景,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扮演一個實際的角色,并主動地參與教育中的過程激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或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來,更大地提高《社會工作實務》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4.評價激勵
評價的宗旨在于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課程實施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開發(fā)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也從“考官”的角色逐漸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注重全面評價,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價。例如,在平時的課堂作業(yè)本上用激勵性的書面語言恰到好處地鼓勵學生等等。
三、在《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實施激勵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目標激勵、言語激勵、實物激勵、情感激勵等激勵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運用,的確能提高學生的聽課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授課效果。其中情感激勵與實務激勵的效果更好一些。但同一種激勵手段使用超過三次,效果就不再明顯,后幾次使用效果微乎其微,各種激勵措施在短時間內能起到促進學生聽課、學習的作用,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學生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應該還需要從制度與管理角度解決本質問題。
參考文獻:
袁允偉.加強精神激勵教育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