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佐東 莫玉秀 梁春英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職院校數量徒增,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人們對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亦越來越廣泛,其范圍涉及高職院校入學教育的必要性、內容、方法、措施、模式、實效性等方面,對現有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的現狀進行綜述、評價,可以為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探索新的途徑,健全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入學教育;綜述
新生入學教育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自覺、主動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處理好各種關系,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大學生。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是高職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其質量關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時間、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來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節(jié)奏,完成中學生向大學生活的過渡。它影響著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是對學生進行品行教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將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實效。
最早涉及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的是華愛民在《試論高職學生工作的六大抓手》一文中提到新生入學教育對高職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并對入學教育的內容進行了論述。①同年,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高海瑞、燕紅在《怎樣使高職新生盡快適應環(huán)境》一文中分析了高職新生入校后普遍存在不能很好適應環(huán)境等狀況,提出了新生入學教育的方法、途徑。②此后,隨著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研究越來越豐富,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一、高職新生入學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研究
鐘錯、劉治國、王仕勛等人從入學教育的意義及新生由于環(huán)境、心理、學習、生活上的不適應而產生的問題等角度出發(fā),從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職業(yè)教育高度闡述了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他們認為,新生入學教育是幫助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的必要階段,是新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需要,它有利于新生更早地介入職業(yè)指導,幫助學生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同時入學教育還通過讓新生了解學校的辦學歷史和辦學特點,了解所學的專業(yè)及專業(yè)學習特點等,為新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明確個人奮斗目標打下良好基礎。新生入學教育影響到每個新生未來三年的學習生活甚至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
二、高職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研究
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是否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近年來,對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的研究是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熱點研究方向,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主要成果有:
(一)職業(yè)、專業(yè)與行業(yè)
高職院校的教育更側重于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職業(yè)教育的內容,可以更大的激發(fā)新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在內容中涉及行業(yè)現狀,讓新生一入校門就感受到所學專業(yè)、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前景和壓力,有利于新生更好的了解本專業(yè)。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的李蕙羽提出構建以提升就業(yè)競爭力為終極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入學教育體系。以就業(yè)為導向拓展入學教育內容,將職業(yè)發(fā)展與職業(yè)指導工作前移,環(huán)境適應與就業(yè)導向相結合,職業(yè)規(guī)劃與勵志并重,強化職業(yè)目標的認知和培養(yǎng),“啟發(fā)新生就業(yè)意識”以增強入學教育的效果。③孟慶國、劉飛認為應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為切入點,提高高職新生適應性教育的有效性,幫助新生順利度過適應期,并提出職業(yè)規(guī)劃與入學教育具有目標一致、內容交叉的特點。④
(二)思想與心理健康
新生入學后在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異性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經濟上的困難以及對環(huán)境的陌生等等容易產生恐懼感和孤獨感,這些思想問題的存在,輕者導致學生無法安心學習,嚴重者會危及學生的人生安全。所以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思想教育往往又會與心理教育結合起來,通過適應性教育,幫助新生更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侯慧敏針對新生的思想教育,提出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寢室、課堂,與新生交心談心,了解新生所思所想,為新生排憂解難,仔細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紹和解釋。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互相了解和熟悉,使他們順利地度過心理不適應期,盡快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同學關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去。徐曉通過在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經貿系采用心理健康自評量表對2004級235名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的實證研究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因為新生入學之初,容易出現許多心理矛盾與沖突,如理想與現實、自信與自卑、獨立與依賴、渴望交流與自我封閉、富于思想與認知偏激等,這些矛盾和沖突需要從一入學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完整人格、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
(三)紀律與法規(guī)
高職新生入學教育中,主要是要通過紀律教育幫助新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及職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肖雅琴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及途徑》中認為做好新生的法紀教育,要利用各種形式組織新生認真學習《大學生手冊》、《高等教育法》等,講解校規(guī)校紀,違紀處罰條例、獎學金條例、住宿管理規(guī)定、水電管理規(guī)定等,同時還可以請公安局等部門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有關法制方面的講座,結合典型事例以案說理,以事論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學風和寢室之風打下堅實基礎。
(四)學習方法與方式
這主要指通過新生入學教育教會學生一些學習方式、方法。高職入學教育時,根據專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方式,具有關鍵意義。
王庚在《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系統(tǒng)化整合新探索》中提出高職院校入學教育要讓新生明確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適應高職學習特點。幫助新生學會利用圖書館、網絡中心和實訓室各種文獻資料、設備,學會自我解惑,充實提高自己。從而幫助新生樹立專業(yè)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動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五)安全與防范
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中還有認為應該把人身、財務、心理、消防等各個方面內容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來,加強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楊雨慧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理性思考》一文提出在入學教育中,應組織新生學習校園安全有關知識,介紹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并通過案例分析,講解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辦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防范意識,創(chuàng)造有序生活環(huán)境。還要對學生進行交通、消防、治安等安全常識教育,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養(yǎng)成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對人身和財產的侵害。
三、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方法與措施研究
針對現在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使高職入學教育更富成效,現有的研究對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方法和相關措施做了非常有意義的探索,從而推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馬延霞、康潔、張思梅等分別專門撰文討論了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方法和措施。 張思梅提出要實現入學教育這一目標,必須做到:把握一個中心,實現兩個轉變,培養(yǎng)三個能力。即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育者與被教育者角色的轉變,培養(yǎng)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袁銅墻,吳映輝建議將拓展訓練引入入學教育,改變傳統(tǒng)教育方法,通過新生軍訓、選修課程、體育課堂教學、體育俱樂部等形式開展拓展訓練,提高新生參與式教育,提高入學教育的實效性。韓丹則以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2008級新生8個班級為實驗對象,在新生班級用適應訓練進行試驗,結果發(fā)現,新生班級適應訓練可以幫助高職新生增強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加強班級凝聚力及集體榮譽感,團體輔導是高職新生入學教育可采用的有效方法。
四、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索
現有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統(tǒng)一,時間固定,“一視同仁”等特點,缺少靈活性、多樣性、層次性,沒有從根本上認知到高職高專學生群體對象的身心特征,沒有體現出高職院校特點,從而使得針對性不強,教育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特點,劉鴻翔、毛旭明、潘美意等學者進行了多元性的教育模式的實踐和探討,豐富了入學教育的模式,提高入學教育的效果。
一是“多維導向式”入學教育模式?!岸嗑S導向式”入學教育指教育中既包括一般的理想信念教育、學校傳統(tǒng)與校紀校規(guī)教育、專業(yè)與學習教育、職業(yè)生涯教育等入學教育內容,還包括從高職高專新生認知、情感、行為特點出發(fā),進行有差異的、有層次的、個性化的拓展深化教育。
二是“參與式”入學教育模式。指針對高職高專新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以觸動學生內心,讓他們在參與中認識自我,從而接受自我,學會總結分享,形成文字,努力踐行,并不斷評估與改進的教育。參與式理念上強調平等、尊重、在行動過程中注重聆聽與討論。毛旭明提了出構建參與式入學教育模式的三個階段:傾訴、參與、分享。
三是“學長制”入學教育模式。潘美意、楊立君提出 的“學長制”是一種學生自主管理為主的模式,是指在高年級學生中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標準選拔道德品質良好、成績優(yōu)秀、具有良好行為規(guī)范,又有一定學習、生活和工作經驗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學長,經過培訓,在一定范圍內對新生開展幫扶、指導、教育、引導,幫助和督促新生盡快地度過入學適應期,在短期內熟悉學校生活環(huán)境、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明確專業(yè)學習的方向、重難點等,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三自”教育的一種機制。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長憑借自己的經驗、學識、閱歷和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交流溝通和管理服務,可以幫助新生更快渡過適應期。
除此之外,部分學者還對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了研究。通過探求入學教育切入點,倡導專業(yè)教師全程參與,啟發(fā)就業(yè)意識,引導新生的專業(yè)認知和職業(yè)認識,確立環(huán)境教育,創(chuàng)立良好情商,增強輔導老師的職業(yè)職能認識和專業(yè)技能認知能力等提高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縱觀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現狀不難發(fā)現,近年來,國內研究雖已不斷豐富,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極有拓寬視野和加深討論、研究的必要。主要體現在:
第一,研究內容深入不夠。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研究內容雖然很廣,但是主要集中在入學教育的內容、方法、模式上,且研究的理論高度和深入不夠,與不斷發(fā)展的高職院校相比,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還欠缺,特別是對入學教育是否取得實效評價標準的研究更是缺乏。
第二,研究方法單一,實證研究少。目前,有關研究只停留在理論分析和一般經驗總結上,主要運用經驗總結和思辯方法,泛泛而談,相關的實證研究較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應該在抽象的理論分析、定性概括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進行調查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定量、統(tǒng)計等方法的運用,這不論是對于推動本領域理論研究的發(fā)展,還是對于現實中入學教育工作的開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F有研究對高職院校入學教育評價體系理論和實證研究的缺失,導致了高職院校入學教育研究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另外,應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對高職新生入學教育進行前瞻性研究。這樣,既能夠充分把握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的經驗,又能與時俱進開展入學教育,創(chuàng)新入學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等,提高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注釋:
① 華愛民. 試論高職學生工作的六大抓手[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
② 高海瑞,燕紅.怎樣使高職新生盡快適應環(huán)境?[J].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
③ 李蕙羽.基于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入學教育探析[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④孟慶國,劉飛.職業(yè)規(guī)劃:高職新生適應性教育的有效切入點[J]. 中國集體經濟,2008。
參考文獻:
[1]鐘錯,劉治國.淺議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0.
[2] 侯慧敏.淺談高職新生思想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5.
[3] 徐曉.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
[4] 楊雨慧.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理性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
(作者簡介:傅佐東(1975-),男,廣西凌云人,碩士,講師,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樂學;莫玉秀(1982-),女,廣西荔浦人,碩士,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園林規(guī)劃設計; 梁春英,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