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劼
摘 要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個簡練而清晰的訓練構架是非常必要的。中職色彩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具有縱向的遞進關系和橫向的互補關系。本文主要探討在中職色彩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色彩能力。
關鍵詞 色彩教學 教學效果 感受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Develop Students' Color Capabiliti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or Teaching
CHEN Yijie
(The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of Guangzhou Federation Trade Union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00)
Abstract It'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show students a concise and clear training framework. Vocational color education is a complete system, there is a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in this syste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t of color in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color capabilities.
Key words color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sensing ability
中職美術色彩教學在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銳的感受力,以及于段的豐富性和廣泛的審美性。熟練運用寫生色彩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選用媒介的基本特性,通過寫生,提高感受生活色彩的敏感性,通過對固有色、環(huán)境色、光源色的分析與表現,提高對寫生色彩系統(tǒng)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高對色彩的高度概括和主觀表達的能力,捕捉對現實世界感興趣的物象的能力,為進一步的設計創(chuàng)造打下良好基礎。
1 客觀的色光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色彩能力
1.1 在客觀的色光訓練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察方法
在客觀的色光訓練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察方法是首要的,也就是:要畫得正確必先學會正確的“看”。人與生俱來的觀察事物的方法總是局部地、孤立地看事物,習慣于畫一處看一處,一棵樹是綠色的,他最多會判斷是一種什么傾向的綠色,很難主動地去判斷不同位置上的綠色有何區(qū)別和聯系,更難將面面上其他不同色塊包括與之對立的紅色塊全面聯系起來,尋找它們之間的一種有機的聯系,更談不上用完整而科學的觀察方法使之面對任何事物都同樣有效。建立這種觀察方法并使之成為本能,這需要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且需提供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一句籠統(tǒng)的“整體觀察”可以解決問題的。
1.2 客觀的色光訓練,力戒對象設置的隨意性
應該包括色彩的幾種不同類型的訓練,也就必須力戒對象設置的隨意性。從色彩訓練的需要出發(fā),應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作業(yè)設置應有鮮明的色調個性,在同一空間中擺設的各組對象,其色調應彼此有明顯區(qū)別,在時間先后上應迫使學生練習畫各種不同類型的色調。(2)投光角度和學生選擇作同角度的變化也是設置作業(yè)要考慮的要點之一,平光、側光、頂光、逆光、外光都需安排,但前期可以平光為主。
2 色彩的主觀表現訓練是色彩基礎教學中跨向創(chuàng)作的必要橋梁
首先,傳統(tǒng)的色彩基礎教學限于照實寫生,而創(chuàng)作中的色彩運用則必須依據創(chuàng)作意圖構想色調并處理好畫面色彩關系,因此在色彩教學中如果沒有對于色彩的主觀表現規(guī)律的訓練,則創(chuàng)作中所需的主動調遣色彩的能力便無法獲得。色彩的主觀表現訓練主要是通過變調訓練和想象色調訓練來實施,前者是在照實寫生的基礎上進行一組(數幅)色彩變異,在原調基礎上將色調往冷、暖、高、低上求變;而后者則全無實景參照,純憑一種色彩意圖所進行的或具象或抽象的訓練。
其次,通過色彩教學訓練,應讓學生著重建立三個意識:(1)色調意識。色調是對各種零星的處于自在狀態(tài)的色彩所進行的有效組織和調節(jié),換言之,只有組成了一個調性明確的色調,畫面中的各種顏色才具有意義。(2)補色意識。色彩畫區(qū)別于單色畫最本質的特征,不僅在于它具有多種顏色,更關鍵在于色彩畫中千變萬化的補色關系,因而,補色關系是色彩面中最具活力和奧秘的因素。(3)主觀色彩意識。獲得主動駕馭色彩的能力,在各種情況下能得心應手地處理色彩這是學習色彩的終極目的。
再次,可以運用圖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明暗調子中的色彩因素。素描畫是運用線條、明暗、塊面塑造形體;色彩畫,卻是運用色彩塑造形象、表現空間。為使學生了解明暗調子中的色彩成分,可將物體畫成剖面圖圓形在圓周上分段標出明暗調子的部位,在圓的左上或右上確定一個光源,物體受光情況可由光線到物體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來表示。色彩是光的產物,而非物體本身所固有。物體本身是無法發(fā)光的,因此僅僅是反射包括所有顏色的白色輻射,就像黑色物體吸收了所有的輻射,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的輻射因此,色彩隨著光的變化而變化。如色彩的冷暖溫度感可以被看作是組成色彩系統(tǒng)的另一種方式,指的是色彩冷暖的感覺,更多的和人們的心理發(fā)生關系。色彩的冷暖有程度上的區(qū)別,色彩的冷暖也可以被鄰近的色彩所改變和影響。色彩純度高,色相明確的色彩冷暖的性質比較容易確定,而次復色的調和色彩無法單獨定性,必須與其周圍的色彩相比較才能確定冷暖,也就是說一塊紫色,可能在一個紅調子的繪畫里偏冷,而在另一幅藍調子的繪畫里偏暖。冷暖色反映了色彩的基本性質,紅色到黃色的系列被認為是暖的,藍色到紫色的系列被認為是冷的,這多少跟心理的聯想有關,比如紅色聯想到太陽與火。色彩的冷暖感一直是繪畫與設計色彩描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尤其在設計中,色彩的冷暖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甚至可以因此利用人的心理冷暖改變對外界的冷暖判斷。藍色調的墻面在夏天總是給人涼爽的感覺。
3 運用多種色彩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色彩能力
第一,分步示范法。美術教師用分步示范的方法,將色彩寫生的整個過程演示給學生,從構圖起稿→勾小色稿→確定色彩大關系→局部深入刻畫→調整各局部間的色彩關系→整體作品完成。在進行色彩教學過程中,直觀的教學效果較好,可以把作品形成的每個步驟清楚地展現給學生,可以行之有效地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色彩表現物象的客觀規(guī)律,給學生提供直觀感受的機會和條件。這種分步示范法是目前色彩教學最常見的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教學法。美術教師在進行色彩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過程分成若干階段,在每個階段結束時,利用講評、討論、焦炭、修改等方法,找出本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分析形成問題的原因,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比較扎實有效的繪畫技巧,而且繪畫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有助于勤學好問良好學風的養(yǎng)成。
第三,分層次教學法。由于每班學生的繪畫水平參差不齊,色彩的感知能力強弱不均,因此,在色彩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三個組進行教學:色彩感知能力較強,繪畫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除完成計劃內的學習任務外,可以自選題材多畫多練,并加強默畫練習;中等繪畫水平的同學,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計劃的學習任務;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在完成計劃學習內容的同時,加強臨摹畫的練習,以此來降低色彩學習的難度。
第四,演示教學法。演示教學法適用于對色彩理論有一定認識的學生,教師首先把色彩寫生的內容演示給學生,然后根據學生對色彩寫生的理解,基本掌握色彩寫生的技巧后,針對學生在色彩寫生過程中出現的有關色彩原理、技巧表現等方面問題,通過教師的指導、改正、提高的過程,使學生的寫生練習經歷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比較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 結論
總之,在色彩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在搞清色彩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寫生訓練,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才能較快而有效地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遠遠不夠,尤其是對于學習設計者而言,在自然的天光里,豎立著的任何一個樸素的、可愛的形象,都有可能成為描繪的對象。經過繪畫訓練的人,知道如何用繪畫的眼睛觀察它,什么是繪畫的眼睛呢?把對象看作是細微的光和色調的組合,固有色、環(huán)境色、光源色、受光和背光的冷暖對比,色調調和的甚至可能是毫無特色的鄉(xiāng)土風物,使景色在素樸自然的光的融化中顯現。這只是設計初學者掌握色彩的開始。隨后,還要通過知覺認識自然色彩,掌握色彩之間組合的方式、面積、對比方式以及色調呈現的效果,這樣可以比較理性地認識色譜中的同類色、對比色的色彩結構關系,在寫生中加以感性地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李琳.淺談繪畫中色彩的主觀性[J].世紀橋,2010(3).
[2] 龍鮮明.基于后現代視野的設計色彩教學研究[J].美術大觀,2010(1).
[3] 孫利.色彩教學中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之我見[J].大眾文藝,2010(2).
[4] 周至禹.設計色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