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對所學專業(yè)的興趣,其學習指向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自身掌握音樂知識、發(fā)展學科技能的能力,因此,基本能夠自主學習。但是,在學習方法上較為單一和機械此,因此,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學生副修器樂有利于學生自己在專業(yè)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專業(yè);器樂;發(fā)展;探索
教育是以培養(yǎng)人的精神生活能力以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為其基本目的,在不斷注重傳授技術、促進生產發(fā)展的同時,適度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的發(fā)展及建構,是當代教育在應對社會挑戰(zhàn)時應該做出的重要選擇。教育必須為社會培養(yǎng)“完人”這種主題思想,呼喚著心理教育,呼喚著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學音樂教學,首要任務是使大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有所了解。
一、學習器樂演奏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及多種思維能力
任何一種樂器的演奏都是需要身體各器官的協(xié)調合作以及思想的同步合作才能夠完成的。
(一)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
任何一種樂器都不是單獨用人們身體上的某個部位或者是某種動作可以來完成演奏的,全世界所有器樂的演奏都需要人們身上至少兩種以上的器官進行協(xié)調合作才能夠演奏,只有這樣才能奏響一件樂器,也才能使樂器本身的特性得到完全的展示,同時鍛煉了人們各器官協(xié)調合作的能力。而恰恰是樂器的這一特性使得它與其它音樂技能相比有了獨到之處。也正是因為樂器的這一特性使得它在當今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學習一門器樂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一種不可抵擋的風氣。當然,對于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學習一門樂器的意義更是相當重要。
(二)鍛煉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演奏樂器是一種需要全身心來投入的音樂活動,它一方面需要有較強的識譜能力,掌握力度、速度、節(jié)奏、節(jié)拍、音準、時值、演奏技法等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眼、耳、手、腦、口等協(xié)調配合。這種思維的多向性和動作的協(xié)調性,使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得到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
二、學習器樂演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及自信心
器樂合奏是一項需要人們全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在完成的同時參與者的自信心會得到大大的充實,團隊與合作意識也會得到大大的培養(yǎng)跟鍛煉。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跟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團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們懂得如何協(xié)調自己和他人,使得整體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器樂合奏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若要使樂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亂,每個學生的都必須在演奏自己手中樂器的同時,顧及到其他同學們的演奏以及樂曲的完整性。而這就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學會考慮怎么才能演奏出樂曲最好的效果,怎么做才能使團隊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樂曲演奏的過程中,對于表現(xiàn)欲較強的孩子,他們不愿意默默無聞埋沒在樂隊里,時常在合奏時發(fā)出各種怪聲,以其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們就有種滿足感,即便他們演奏的并不好,甚至是錯誤的,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得到大大的滿足。
三、學習器樂演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
每一首器樂曲和每一種樂器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接觸到某種文化,受到某種熏陶與教化。
(一)學習過程中接觸到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
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不斷發(fā)張壯大的漫長里歷史長河中,器樂的發(fā)展無疑是不可被忽視的。許多歷經滄桑殘留下來的樂器在今天依然展示著它當年的風采。許多并不完整的古曲今天依然被人們傳唱。而且人們能為短短的幾句曲調說出好多好多的來歷,這無疑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恰恰是作為每個學生都應該去了解缺又經常被忽視的。
(二)學習過程中性格跟心理受到音樂的熏陶與教化
學習任何一門器樂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成效,需要日積月累的辛勤苦練才能收得成效,正如人們常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而恰恰是在這一天的學習過程中,為了練好自己所學的樂器,人們就會努力的去要求自己改掉以前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的陋習。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聽許多音樂,而且大都會聽跟自己所學器樂風格一樣或者是有關的樂曲,久而久之整個人的審美觀也就會隨之而變化并提高,性格也會受所學樂器的影響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隨著社會的變遷,科學技術、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高質量的音樂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迄今為止,由于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專業(yè)院校的器樂教學還保持著比較傳統(tǒng)、以師承關系為主的教學模式。主體上仍集中在學校音樂教育中,要培養(yǎng)出合格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音樂教育是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學生副修器樂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及多種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信心,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提高自我,這正是新型音樂教學所需要的。
參考文獻:
[1]方遠山.課堂教學改革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 [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杰(1982-),男,漢族,碩士,助教,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