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青
摘要: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昂揚向上、全面發(fā)展的熱情,是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將語文知識播種在情感這塊沃土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激發(fā),情緒就會變得高漲,思維就會變得活躍。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手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究交流。
關鍵詞:語文;情感;激發(fā)
《語文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熏陶提出了要求:“語文課豐富的精神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p>
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昂揚向上、全面發(fā)展的熱情,是促進老師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將語文知識播種在情感這塊沃土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激發(fā),情緒就會變得高漲,思維就會變得活躍。因此,我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手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究交流。我在自己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一直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感調動,在學生情感調動的手段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老師的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激情作用。老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fā)性和感染力,以自己的情感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內容的豐富多彩,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變化多端,語境的引人入勝。要富于美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巧妙結合,聲情并茂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的發(fā)展。以情動情是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對學生來說,老師的情感是火種,有了這一情感的火種,必然能燃起整個課堂情感的燎原之火。語文老師用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去感染學生。這樣,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老師的行為、活動及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使學生獲益匪淺。如,我在教胡適的《我的母親》這篇散文時,我準備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每個人都在母愛光環(huán)的照耀下成長,在母愛的目光的關注下成長。母愛是母親對懷中嬰兒的甜甜的親吻,是拍著嬰兒入睡的悠悠的搖籃曲,是手把手教子寫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燈下為子女飛針走線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兒女成才的憂郁的眼神,是兒女遠行時的句句叮嚀,是過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皺紋。母愛是神圣的、偉大的、不求回報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說這段話時,連我自己也感覺到語調是那樣的激動,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自然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母親的辛勤操勞和殷殷期盼。這樣,學生們懷著對母親的無比感激之情,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
二、用課文調動學生的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材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知識背景。閱讀和學習這些課文,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情感的契合點。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的遠大抱負“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锻ぁ分?,作者把“夏蚊”比作“群鶴”,把“叢草”比作“樹林”,“蟲蟻”比作“野獸”,這種神奇的想象,傳神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作者未泯的童心。還有《羚羊木雕》中交織著濃濃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屈……無不讓人怦然心動,有所感悟。只要學生理解了課文,就會整堂課沉浸在情感的氛圍之中。
三、設置懸念,調動學生的激情
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設置懸念,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所以,在教學中設置懸念,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在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先給學生講述了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科學考察時莫名其妙的失蹤,幾千軍民陸空協(xié)作,找了半個月之久,最終連尸體都未能找到的故事。給羅布泊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然后向學生講述青年探險家余純順到羅布泊探險,結果令人費解的死在了自己攜帶的充足的飲用水和食品旁邊。使得羅布泊這塊土地更加神秘了。再在解釋課文題目時,拋出第三個問題“當年神仙居住的美麗的地方,如今為什么變成了沙漠?”這樣一再設置懸念,學生心里已經裝下了太多的問號之后,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再進入課文的探究學習,就會產生很高的學習效率。
四、在讀中熏陶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講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蔽艺J為,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讀”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反復的“讀”,真正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情感體驗。在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閱讀是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讀”的訓練是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內容。如,在進行《海燕》一文的教學活動中,我感到一方面學生對象征這一藝術手法缺乏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情況不夠了解。要把海燕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聯(lián)系起來十分困難。為了讓學生能充分認識海燕這一形象,我在課堂探究中穿插默讀、朗讀、自由朗讀、集體朗讀,讓學生充分地和文本對話,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在默讀中體會,朗讀中感悟、想象,在朗讀中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在多種方式的“讀”中,海燕英勇無畏的形象逐漸在學生眼前浮現(xiàn),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的大無畏精神聯(lián)系起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想象,激發(fā)情懷,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教師要善于設置情境,營造氛圍
語文課課堂上教學中,情感與富于形象性的情境分不開,情境的設置能調動想象,激發(fā)情感,而且啟發(fā)思維。如在教學《背影》之前,可這樣啟發(fā):親人間的愛在什么時候表現(xiàn)得最強烈?教師就根據學生在親人遇到不幸時候的回答,調動學生的回憶,激發(fā)親情,巧妙地引入課文。
六、要利用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我觀察到,如果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討論、探索,他們往往顯得異常興奮,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有時下課時間到了還要發(fā)言。這種狀態(tài)的出現(xiàn)是因為積極的情感促進了學生多角度的思維。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經常保持積極狀態(tài),我在突破教學重點時,故意設置“欣賞”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去思考,去品味,去體會,這比教師口干舌燥地逐字逐句地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只有感知得越具體,才能理解得越深刻。想象與聯(lián)想就是使事物具體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提示性的詞語、句子等加進自己的想象、聯(lián)想,使文章的內容得以延展、具體,從而使學生的感情掀起一個又一個波瀾?!赌咎m詩》中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苯虒W時我通過想象來活化語言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只見金戈鐵馬,那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揮戈躍馬、怒目橫戟……短短數十個字化為一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
七、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效果,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情感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是為了形成視聽的直觀生動的效果。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從而調動情緒體驗。高尚的情感體驗是形成優(yōu)秀個性和豐富情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語文興趣的源泉。豐富的情感是作文的潛在素質,是閱讀與作文教學接軌的關鍵。為此,教師還應在情感訓練中相機誘導,啟發(fā)情感的遷移,將體驗轉化為現(xiàn)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
其實,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體驗積極的情感,將語文知識播種在情感這片沃土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論語注.中華書局,1984.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大興中學)